美文网首页大理海西说·读书
NO.17 读《唐诗三百首》(三)

NO.17 读《唐诗三百首》(三)

作者: b127e80eadf8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6:33 被阅读0次

读《唐诗三百首》(三)

——“凭栏总是销魂处!”

天宝初年,春天,牡丹盛开,玄宗和杨贵妃相携赏花。

玄宗不愿意再听旧曲,就命令著名乐师李龟年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写新词。

李白在这里写了三首著名的《清平调》: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几首诗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皇帝和贵妃怎么会不喜欢呢!

他们赏花的地方,在龙池东面,沉香亭下。

凭栏发呆——和风吹拂,风景如画,豁然开朗。

唐诗里的“凭栏”真不太一样。

唐玄宗即位前当亲王时的王府,在长安城东偏北方向,开元2年(714)才改称兴庆宫。

开元16年扩建竣工后,唐玄宗基本上就住在这儿,并在这儿处理政事。

宫内有一个龙池,也叫兴庆池,本是井水溢出加上雨水形成的小水池。

传说池上常有云气,并曾有黄龙出现。

因此宰相张九龄在《奉和圣制龙池篇》中写: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

        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后来,因为从长安城外引河水入龙池,池塘变成了湖泊,景色更加优美,很多游乐活动都在此举办。

皇帝经常在活动中让群臣赋诗留念,很多大臣写过《兴庆池侍宴应制》(应制即应皇帝之命)一类的诗篇。

宫廷宴会的恰当开头方式之一是从皇帝的威严光临写起,形容帝王威仪,最流行把帝王及朝臣描写成天上的神仙。

沈佺期写“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韦元旦写“夹岸旌旗疏辇道,中流箫鼓振楼船。”

平静的水池倒映着虚空,但随着帝王紫光及香车的到来,这里突然充满了色彩和动感,颇有盛唐风范。 

在兴庆宫西南角,有一座“花萼相辉楼”,一街之隔就是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居住的胜业坊和安兴坊。

“花萼相辉”就是称颂他们兄弟相处和睦的意思。

楼前是大街,每逢节日都非常热闹。

张悦的七绝《踏歌词》写享受太平的长安百姓祝愿皇帝万寿无疆: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天宝十年(751),长安天气异常温暖,从来不结果的桔树,忽然结出了两百多个桔子。玄宗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非常高兴,下旨赐民大酺 (招待百姓聚会饮酒),并举办游艺活动,让百姓一起观赏。

有一位王大娘,在头上顶了一根一丈八尺长的竹竿,竿上吊一木山,一个小孩在上面来来回回地唱歌,王大娘则顶着竹竿旋舞,节奏与歌声相应。

宴会上有个叫刘晏的神童,只有十岁,已经担任秘书省正字的官职,玄宗让他赋诗,刘宴写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

说道绮罗偏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大家都对他的诗句表示赞赏。贵妃开玩笑问刘宴:你当秘书正字,不知正了几个字?刘宴回答“诸字皆正,惟有朋字不正。”

“朋”字用唐代通行的隶书书写时,就是歪的,刘宴其实语含双关,暗指杨国忠一伙人搞朋党,是不正的。

一位无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宫词》:

花萼楼前春正浓,蒙蒙柳絮舞晴空。

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杆屈曲中。

可以想象,皇帝喝高兴了,想玩新花样,命令宫女往楼下抛钱币,文武官员争先恐后抢拾的场面。

在花萼楼和勤政楼下的精彩演出,还有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被杜甫形容为“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他越写越沉郁,咏公孙、思先帝、伤往事、叹蹉跎、哀衰亡。

晚唐诗人司空徒写过一首七绝《剑器》,说得更直白: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胡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安史叛军冲进潼关,胡兵们骑着马在骊山下享用着皇帝的温泉。

从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兴庆宫就慢慢荒废了。

后来的皇帝大多在大明宫理政。

大约四十年后,诗人戎昱在五律《秋望兴庆宫》中感慨良多: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龙池水,凄凉御榻尘。

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龙池水声幽咽,皇帝的御榻落满灰尘,白发宫女感慨往事,沧海桑田,悲从中来。

杜牧在《过勤政楼》中讽刺说: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开元十七年,宰相源乾曜和张说二人为讨好皇帝,建议将这一天定为千秋节,并写在历书上。

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典礼庆祝,大臣们向玄宗上贡万岁酒。

一般人则准备承露丝囊互赠。

如今,纪念玄宗生日的千秋节只剩下空名,那个丝囊也不用再相赠了,只有那紫苔(青苔的一种)最为得意,雨后疯狂生长,一直长到金铺上(金铺是宫殿大门上镶的金属兽头,口里衔着门环)。门环上都有了紫苔,这宫殿是有多么荒凉啊?

前些年“沉香亭北倚阑干”“浦上楼台问是仙”“笑倚栏杆屈曲中”的那些人、那些热闹不知都到哪儿去了?

词人多感伤,爱写孤独、愁绪、销魂、神伤、惆怅。

虽然李煜在《浪淘沙》中告诫“独自莫凭栏”,但是他们最不舍的还是“脉脉朱阑静倚”。(柳永《诉衷情近》)

或许与唐诗里的“凭栏”大相径庭。

但无论如何,“凭栏总是销魂处!”(晏殊《踏莎行》)

不为“舒心”,便为“销愁”。

明天又是周一了,好多事情要做,今晚就聊到这里了。我是海西,每个星期天的晚上,陪你聊读书的感受。读书,如同呼吸,思考,就是深呼吸,如果你喜欢海西的文章和朗读,请关注公众号“大理海西说”,晚安!好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7 读《唐诗三百首》(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d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