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X!你们这些人烦不烦啊?我X!”穿着白色短袖t恤的年轻男子横着眉,冷着眼,暴躁地对着手机里因网络缓慢怎么也出不来的通行码爆了两次粗口。
他虽然面对着手机,但是他不是在骂手机,确切地说,他是在骂我和我身边的两个已经退休的老阿姨。
再一次到医院门口进行疫情防控值班,和我搭班的是两个60多岁的阿姨,她们是这道大门防控的主力军,我只是辅助。具体工作很简单:这道门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只进不出。所有进入的患者必须戴口罩,扫安康码。
我们只是很久才轮到一次值班,阿姨们每天都值。
“小伙子,看你模样挺帅气,怎么讲话还骂骂咧咧的!你以为我们想这样?事情总得有人做不是?这也是为了大家好!我们一天天的站在这里喉咙都要喊破了,让你花个一分钟扫个码还这样不配合,年轻人,讲点道理好哇?”
面对年轻小伙子狂躁的粗口,阿姨的火气蹭地上来了,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教训起人来可真有气势!虽然六十多岁,说话依然中气十足,面对小伙子的粗暴无理据理力争,横眉冷对,义正言辞。
T恤男毫无愧色,“妈的,真是神经病!”再次爆着粗口,并带着手机里已经显示出来的安康码横冲直撞地往里走去。
爆粗口不犯罪,只能说是素质低下,解决办法只能是口头教育,既教育不了,也不愿也做不到不顾形象,和他一样破口大骂,只好忍气吞声。
“小伙子哎,做人要厚道!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阿姨对着T恤男远走的背影愤怒又无奈地喊到。
“阿姨,别跟这种低素质的人生气,犯不着,别把自己气坏了。”
“没事儿,这种事儿每天多了去了,这大门口就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看多了就没啥好气的了。前几天一个老太太,比我年长不了几岁,站在这里足足骂了十五分钟,什么话难听她就骂什么。还是遵守规则的人多,这种人也就少数。”阿姨爽朗豁达地笑着,完全忘记了刚才T恤男给她带来的愤怒。
“哎,哎……这里不能出去,说了不能出去,怎么还闯呢!”就在我和阿姨说话的时候,保安大叔大喊着,追着一个黄发女子跑了过来。
为了防止有些患者及家属从这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大门出来,医院在大门里面另设了一道关卡,由一名保安专门在那里值班,旁边还竖了一块大大的牌子,上写“此门只进不出”几个醒目的大字。
但是总会有人喜欢挑战规定。
这道大门口可以停放电瓶车,门口还有很多小吃店。在规定了这个门只进不出之后,大家要想去拿自己的车子或者去吃门口的小吃就要从另一个门出去绕一大圈。为了少走那一段长长的路,很多人即使知道规定也还是想办法去违反。
“我又不是从这个门出去,我就是把东西放到电瓶车里而已,干嘛这么较真啊?”黄发女子反抗得理直气壮。
不一会儿,我看到阿姨把黄发女子给拉了回来。“年纪轻轻地怎么就骗人呢?你明明就是要骑电瓶车走的还说放东西?”阿姨的强硬让女子不得不屈服。
“我有急事就走一下,出都出来了,真是的!”女子一边往里走着一边埋怨道。
“姑娘哎,你看看那边都在看着呢,我放你一个走,其他人也会跟着效仿的,我跟人怎么解释?你说是不?”
我一直在观察着这个有趣的阿姨,越观察我就越对她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她总是扯着嗓子不断地对进来的人说,“进来要扫安康码,一人一码!”像一个循环播放的扩音器。她耐心地指导年龄大的人如何扫码,她也热情地给咨询的人回答问题,对违反规定的人她毫不留情面,对辱骂她的人他也坚决回击教训。
其实这份工作没人监督,她完全可以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在椅子上看看手机聊聊天也未尝不可,通行码出不来绿码有那就进就是了,偶尔一两个人非要从这个门出去那出去就是了……如果这样,来往的人也会皆大欢喜。可是,她偏不!她总是站着去看大家的通行码扫出来没有,她不怕麻烦,不怕费口舌,更不怕被人辱骂。
而这种泾渭分明,不打马虎眼,该一是一该二是二的工作作风不是因为她因为这份工作获得了多少报酬,或者会得到怎样的认可和提拔,只是生在骨头眼里的那份认真和责任感。
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也聊天。她跟我说头疼的时候要按哪个穴位,痛经要按哪个穴位,咽炎要按哪个穴位……然后,我跟她说我颈椎痛,是不是也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一下。
“来,坐在椅子上,阿姨给你揉一揉!”阿姨边说着边把椅子拉到我身边,让我背对着她坐下。
“哎呦,不要不要,阿姨您已经那么累了,我哪能在这里让您帮我按摩啊?真不用的!”我充满感激地推脱着。
“你来试试阿姨的手艺,也让我显摆一下,来来来,就这样坐好。”阿姨一边爽朗地笑着,一边把我按在了椅子上。
阿姨那双手往我脖子上那么一放,一揉,一捏,一按,瞬间,我一直沉重的头仿佛瞬间清醒了许多,一直仿佛有什么堵着一样的脖颈也舒畅起来。
“阿姨!您这手法真是比按摩店里的还好,我感觉头和脖子都不重了哎!”
“哈哈,是吧!听这话我可真高兴,哈哈!我的那些邻居和朋友们一不舒服都会找我来按按,这手法啊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的值班时间还未结束,阿姨就催促着让我赶快回办公室,“你们事情多,工作忙,赶快回去吧。这里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我们老人家来做就行了。”
走了好远,回头看阿姨又在热心地帮着别人。心里挺遗憾没有和阿姨合张影。
记得给孩子们读过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爷爷总会有办法》,讲述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把一块普通的布料变成了毯子,再变成衬衫,再变成手帕,再变成纽扣送给孙子的故事。最后,孙子把这个爷爷倾注着满心的爱的过程变成了文字,成为了他人生中永恒的温暖记忆。
于是,我把这个春天里普通的一个上午,遇到的一位总是有着爽朗笑声的普通阿姨写进我的文字里,让这份普通也化作我生命中永永远远的温暖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