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背诵《论语》,今天背到孔子的弟子们问孝的内容。就想说关于“孝”的话题。
中国自古就讲孝道。孔子的不同弟子问他什么是孝时,他作了不同的回答,这首先体现了他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今天先不说这个。说说真正的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吿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之”?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借樊迟之问,进一步解释“无违”的意思。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按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古代孝的礼数很多,像“出必言,返必面”、“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长者立,不可坐,长者夹,必起立”、“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父母在不远游”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好多繁文缛节已被省去。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接受这些古代礼仪的教育。因为没有孝的仪式感,所以孝的观念也被淡化了。我觉得孩子应该从小接受一些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孝的意识,将来才有可能孝敬父母。俗话说“言传身教”,不一定要背古文,讲道理。对孩子来说效果最好的教育是身教。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建立良好的家风。
父母死后,也要尽孝。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也是孝的一方面。只要我们还活着,哪怕一百岁,也应该对父母尽自己的孝心。现在的人,由于工作原因,祭祀时,花钱雇人,或不祭祀。这也是不孝。
生前照顾是孝;死后祭祀也是孝。光照顾不祭祀也是不孝;光祭祀不照顾更是不孝。
孝是传统,孝是美德。我们应该身体力行,把孝一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