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杂谈:人性本恶吗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20:14 被阅读680次
    原始状态下的人类

    可道:您的文章《<道德经>杂谈:止战》写得不错,老子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感佩。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会说喜欢和平,但一谈到战争就很兴奋。有关战争、暴力的电影往往受人追捧,这是为什么?

    大山:战争有正义、邪恶之分,人人把自己想象成正义的,所以,人人想扮演英雄。而且,现代的一些战争影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加之一些特效镜头,观赏性很强。而且这些电影,往往加入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价值观念。比如暑期档电影《战狼2》,把这些因素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引爆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可道:我在想,人类如此欣赏暴力,是不是人的本性就有暴烈的、性恶的一面。

    大山:并非如此,社会的演进使然。

    可道:愿闻其祥。

    大山:动物为了争夺食物和配偶也会打斗,但分出胜负就停止,胜者不会对败者斩尽杀绝,败者也不会积心积虑谋报复。人类早期的战争,双方列好阵势再打,绝不能搞偷袭、埋伏之类,败的一方逃出五十步,胜者不能再追,故《孟子》有“五十步笑百步”之说。

    我国的春秋时代保留了这个传统,当时出了个讲“蠢猪式仁义”的宋襄公。他与楚国打仗,楚国军队渡河,部下建议他趁机进攻,宋襄公不许,说我乃仁义之师,怎么干这种不讲规矩的事。楚军渡到一半,部下又建议进攻,宋襄公还是不同意。等到楚军全军过河,摆好了陈势,双方再交战,结果宋襄公大败,屁股中了一箭,不久之后,就伤重死掉了。宋襄公被后人笑死了,但这个事件说明了,至少在宋襄公那个时代,争斗还是有节制的,要讲规矩的。

    据史料记载,春秋初期的战争更搞笑,双方战斗之前,主将还要寒喧几句,念念诗,互致问候,然后开打。

    到了后来,为了获胜,无所不用其极,各种计谋都出来了,以至于出现了《孙子兵法》,专门讲诡道。而且“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战国之后的战争,动不动就杀敌几万十几万。秦赵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后来,秦未战争,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上世纪发生的一战、二战,死伤更是无计其数。所以,说人有天生的暴力性,这个说法一定要谨慎。今天人类的好战,与其说是人类的天性,勿宁说文明进程使然。所以,发现相对论,搞出原子弹的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用的是弓箭。”因为第三决世界大战会因为核武器等灭绝性武器的使用而摧毁人类。而第四次世界大战,是下一批人类之事吧。

    可道:您说到,动物为了食物、交配对象而争斗,人类的争斗难道不也是出于此吗?如此说来,人类不是有恶的天性吗?

    大山: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是本能,这是一种自然之性,非关善恶。

    战争与和平

    可道:我就不明白了,人类争斗的源头就在食物和交配对象,为了满足这两点欲求而大打出手,直至发生战争,这不是本性恶是什么?古代争夺靠气力,后来加入了权谋巧诈各种权术,这些东西无不从争夺物的占有权、美女的交配权而引发而来,人性还不是恶的吗?

    大山:世界上的资源,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

    我们看看动物世界,老虎抓了一只羊,不会想到再抓一只明天再吃,羊吃草,不会赚草不好吃要吃肉。所以,在自然状态之下,它们悠闲而自足。人类早期也一样,但后来不一样了,他发明了冰箱,想把羊打完慢慢吃,他知道可以交换,把羊换成别的东西。人类智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界的限制,似乎成了自己的主人。

    说到交配,本来雌性占有优势地位的,谁打赢我就跟谁。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生出强健的后代。而且,基本上雄性只管播种,养育后代是雌性的事。人类群居早期,也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共同劳作,按需分配。这种自然而然生活的状态,哪有什么善和恶呢。

    可道: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一点了,你的意思是说,在原始的时代,人类本来与其他动物一样,过着自然的生活,饿了就吃野果草根,抓鱼打猎,吃饱了就睡,发情了就交配,没有家庭观念,没有私有财产,也就没什么忧愁,就象庄子说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怡然自得,好不快活。

    大山:这样的一种状态,是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状态,你所描述的,估计没有谁愿意回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实际上我这么说,只是说明人并不是本性恶的,按老庄的说法,应该本性是纯朴的,我给个名称,叫自然性。这种自然性,无关善恶。

    可道:那么,善恶从何而来?

    大山:刚才说到自然的状态是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状态,可以说是受制于自然界,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自然界的状况,古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总有些聪明人善于种田种地,放牧牛羊,于是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家庭出现,并且贫富分化现象出现。部落首领为了照顾贫困人口,开始行仁义,让富有的人拿出多余的一些产品来,接济那些困难的人群。所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古时那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朴素的关系,渐渐让位于因财产的多寡而产生的阶层分化基础上的不平等关系,人与人之间开始有鸿沟,而且鸿沟越来越大,大到不可调解,战争就出现了。所以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善恶就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抢人家东西的,就是恶,给人家东西的,就是善,见死不救就是为富不仁,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就是好汉,能够照顾天下人的,就是圣人了。

    可道:额头冒汗了。我们自以为是的文明社会,从精神层面而言,竟然是一路堕落的吗?

    大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政治而言,社会确实需要一些圣贤人物“损有余以奉不足”,使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保证社会整体的和谐运行。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而言,我们应知道我们的身上流淌着自然的本性,这个本性是纯朴的,没有偏私的,没有算计没有功利的。善恶、是非、名誉、自我等等观念,是人类走入文明的负产品,如果我们能够修养自己,使自己精神上恢复自然的本性状态,不需要凭借任何人为的产物,就能进入一种非常自得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庄子那里叫做“逍遥”。

    可道:先生宏论,小弟拜服。

    大山:不才之论,见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杂谈:人性本恶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xs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