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第一代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封,武王分封众诸侯时,他还太小,没有受封。到周成王接位,封他到卫地,称之为卫康叔。但由于康叔贤明,被留在朝庭为司寇,康叔的儿子去封国。
嫠侯去世,太子共伯姬余立为君。由于嫠侯生前特别宠爱共伯的弟弟姬和,赏给他无数的财物。姬和用这些财物收买了士卒,在嫠侯的墓地上袭击了共伯,共伯逃到嫠侯墓的墓道里自杀了。卫国人把他葬在嫠侯的边上,而立姬和为卫侯,是为武公。
武公很有能力,不折不扣执行康公的政令,百姓安定,国家富强。犬戎杀死周幽王时,武公率领军队前去帮助周王室平定犬戎,立下很大功劳,周平王提升卫武王为公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分爵是一等国。
能够抢王位的人都不是善类,唐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太子,自己上位当皇帝,出现贞观之治。明朝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侄子手里抢来皇位,成了天子守国门的好皇帝。卫武公抢了君位,把卫国提拔成一等公侯之国。
武公死,庄公立,庄公娶齐国女子为夫人,相貌美丽但没生儿子。庄公又娶陈国女子为夫人,生了儿子后死了。陈国女子的妹妹也受到庄公的宠爱,生了个儿子完也死了。姬完就给齐国女子抚养,立为太子。庄公又宠爱了一个小妾,生了儿子州吁。十八年后,州吁长大了,喜欢军事,庄公让他带领军队。大臣劝庄公说:“庶子掌握军队,祸端就会从此兴起。”庄公不听。
庄公死后,姬完接位,是为桓公。弟弟州吁骄横奢侈,桓公罢免了他的职务,州吁逃到了国外,然后收集卫国逃亡的人,经过三四年的力量积聚,找准机会袭杀了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喜欢打仗,刚当国君,就帮着好朋友郑国的段叔去攻打郑伯,在去打仗经过陈国时,卫国大臣石蜡利用桓公的母亲是陈国人的关系,和陈国人密谋,趁着向他进食物的机会,在濮上杀死了州吁,去邢国迎接桓公的弟弟姬晋回国,是为卫宣公。
周朝虽然实施周礼,但各诸侯国的传位,周王庭没有力量进行干预,周礼的约缩力也不够,所以废长立庶的事时有发生,而每次发生,都会引起政局动荡。所以后世的儒家立出了立嫡立长的规矩,不尊守这个规定,就得不到大臣和百姓的拥护。
宣公宠爱夫人夷姜,夷姜生的儿子伋,把他立为太子。太子长大了,娶齐国的美女为妻,还没有完婚,宣公看到儿媳妇如此漂亮,一见钟情,立即自己纳入后宫,帮太子另娶一个女子。
齐女得到宣公宠爱,生了两个儿子。而太子伋的母亲夷姜已死。宣公想另立齐女的儿子为太子,怕伋太子有夺妻之恨和废位之怨,于是设计让他出使齐国,又指使强盗在国界上拦杀他。为了怕强盗杀错人,宣公给了太子白旄,并告诉国界上的强盗看见拿白旄的人就杀死他。
太子起程时,他的异母弟弟子寿告诉他宣公的阴谋,让他不要去。太子说:“违背父亲的命令得生存,不可。”于是起程。子寿不忍心太子白白送死,趁太子睡着没起床,提前拿了白旄过国界,果然被强盗所杀。太子赶到现场,对强盗们说:“你们杀错了,我才是你们要杀的人。”强盗们本着宁愿错杀,不可放过的宗旨,把他也杀了。
同样是卫国,前面是兄弟相杀,这里是弟替兄死,这份兄弟感情让人感动,可惜迂腐的太子,不仅不珍惜自己的性命,而且白白地辜负了弟弟的替死之情。这样的太子即使给他接位了,只怕也难成好君主。
宣公立子朔为太子,继位后为卫惠公。左右两公子怨恨惠公谗杀前太子,发动了叛乱,攻打惠公,惠公逃奔齐国。卫国立前太子伋的亲弟弟黔牟为国君。八年后齐国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卫国,把惠公送回执政,黔牟逃奔到周。惠公怨恨周王室容纳黔牟,于是联合燕国一起攻打周,周惠王虽然贵为天子,是诸侯共主,其实国小实力弱,根本无力抵抗,只能逃奔到温国。卫国和燕国拥立惠王的弟弟为王,四年后,郑国又送周惠王回周。
卫惠公死后,儿子懿公姬赤即位,懿公喜欢养鹤,荒淫享乐,奢侈无度。翟人讨伐卫国时,大臣们说:“让你养的鹤去抗击翟人”。翟人攻入卫国,杀死了懿公。惠公和懿公都没有得到国人的拥护,大臣和百姓常想推翻他们,及懿公死后,改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国君,是为戴公。
没有选定正确的接班人,就会导致兄弟相杀,父子相残,家乱国亡。在封建统治下,统治者总结血淋淋的教训,才形成立嫡立长的传统,免得国家动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