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
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总是感觉不雅,但转念一想,当我内急的时候脑海里还是首先飘出“厕所”两字,尽管说出口的或是“洗手间”或是“卫生间”。
小时候,在乡下外公家居住,厕所设在简陋的茅草房里,“茅房”一词也应该是源于此吧。茅房的一侧挖个洞,洞口与猪圈相通,当你方便时,就是一个与猪共舞的过程,老母猪就在下面哼哼的叫唤,每次都叫的我心惊胆战,排泄之物成了母猪的美食。在普遍关注食品卫生的今天,想想那些年的食品卫生也不是很放心吧。隔几日,又把那猪舍的排泄物挑出,运往菜地做了肥料,真是应了五谷轮回!
上学后,我回到县城里,居住在父母单位的居民大院,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往厕所跑,整个居民大院就一个厕所,建在大院的最西端,是那种砖混结构的,有两个坑,卫生极差,污秽之物横流,没有下脚的地方,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蚊蝇乱飞、蛆虫遍地,气味令人窒息,现在想想都令人作呕。冬天的气味虽然好了些,但满厕所地面结冰,走路需格外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在厕所里摔倒,还有掉进厕坑里的危险。我真不知小时候自己怎么有如此的耐受力,在厕所里可以坚持半小时,甚至于更长的时间。当挽起裤腿蹲在那里“办事”的时候,可以自由地和“邻居”交谈而不知其味,然后在众目睽睽下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而不知害羞。厕所成了人们一个交流的特殊场所。这样的厕所如今在某些地方还可以见到,只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宁可不喝水,不吃饭,也不要再多去一次那样的地方了。
我上中小学时的厕所也都是这种旱厕,几十个坑一字排开,同学们下课后集体上厕所的场面蔚为壮观。由于学校安排了我们轮流打扫,倒是比居民大院的厕所干净了许多。
由于这种公厕的存在,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掏粪工,劳模时传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主席接见过。掏粪工当今在冲水厕所尚未完全普及的农村仍然存在。
后来搬到了单元楼里,厕所终于不在公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上了抽水马桶,环境相当清洁、干净,并且厕所里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享受起了在厕所洗澡的乐趣。
读大学时是冲水公厕,每个坑都用木板隔断,有门。木板木门上内容很是丰富多彩,我们称之为“厕所文化”,笑话、打油诗、顺口溜、朦胧诗……当然还有“某某某我爱你”等爱情宣言,密密麻麻布满了整扇门,某些字迹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又被新作所覆盖,这其中不乏高水平之作,某些字体也是相当漂亮,我当时对那些创造这类文字的人很是佩服,估计他们的创作灵感在这放松时刻因为没有任何羁绊所以得了充分的发挥。
如今上厕所已经再也不用去排队了,厕所也不是藏污纳垢的代名词了。据说某地出现了五星级厕所,香港还有个黄金厕所。有网报说在国外你说WC已经鲜有老外知道啥意思了,厕所一词外国人已经改叫Toilet,有洁净、舒适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梳妆打扮。家家户户在装修时厕所上动的心思也不少,所以厕所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现如今上厕所时人手一个手机翻看着朋友圈,成了一道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