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的著作《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很耐读,字字句句都喜欢。开篇第一辑“教育的理念”,第一篇“教育的七条箴言”,对于教师而言,的确是耳熟能详的七句话,但是否真正落实了呢?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最初是由卢梭提出的,而后杜威做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把儿童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这种观念,在确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儿童教育理论(见《童年的秘密》)。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做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周国平现在在书中诘问: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闲暇出智慧。值得今天的教育人深思。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源自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地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流传在教师们中间一句很通俗的话,就是,你在担任教师期间,不妨把学生们都看做是未来的女婿或媳妇来培养,那样的师爱才是更完整的。
备注:上述内容大多引用书中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