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日的早晨,春风带着些许凉意。送小k去上幼儿园,走在花园里,一边看看这棵树树上长出的新芽是什么颜色的,那边研究这棵树上来的花叫什么名字,还有树上小鸟欢快的叫声,整一幅和谐画面。突然刮起了大风,两旁的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随着而来还有小鸟慌乱的叫声。
这时,我想起了可以和小k体验一次风中奔跑,应该也挺有意义的。跟小k商量并取得他同意后,我们开始了风中奔跑。
我跑得快在前面,只听到身后小k的笑声。正想提醒他不要张大嘴巴时,转身一看小k故意张大嘴巴。我问你:“小k,你干吗呢?”他笑着对我说:“妈妈,我在吃风,肚子都吃饱了,等会儿到幼儿园就不需要吃早餐了。”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笑了,孩子的可爱就在于他们的好奇心和他们的天真。
沿着小路继续走,因为前晚下过雨,所以地上还有些积水。我想起了小k上次跟小朋友玩,把树叶扔到下水道去。这个错误的行为我得纠正他。
我指着积水对小k说:“你看,上次你们把往下水道扔树叶,下水道塞住了。下雨的时候雨水就排不走了,路面上就形成了积水。”小k回答我:“妈妈,积水没关系的,它们可以给小草提供营养,你看小草是不是长得很好,都是绿油油的。”孩子的思维跟大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还没被固化,所以可能想到的面更广些,所以你跟他说扔树叶导致下水道塞住而有积水,而他却在跟你随你积水可以提供给小草营养。
我想了一下,他说积水能小草提供营养,小草就可以长得很好。这个说法是对的,所以我表扬了他。接着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积水可以给小草营养的?”他回答:“就像在幼儿园,老师让我们给植物浇水,它们就发芽成长。”听了小k的回答我回应他:“是的,你说得没错。积水确实可以给小草提供营养,让它们长大。但是,扔下去的树叶把下水道挡着了,水排不出去,那就会造成我们路面全部积水。这样我们在路上行走就很不方便对不对?”小k的脑袋歪着看着我,看似在思考,实际上也是。片刻之后他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知道了,上次下大雨路上都是积水,我们差点都回不了家,以后我不会扔树叶到下水道了,也会跟其他小朋友说不能再扔了。”
我们关于“往下水道扔树叶”是事情聊完,也快走到幼儿园了。因为早操时间还没到,他们班主任带着他们班的十来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我们刚好在幼儿园而围栏外面看到了,跟小朋友们打了招呼。这时一个小朋友大声喊着:“小k,赶紧进来幼儿园呀。”这下小k催促着我,自己冲着去幼儿园,跑得快,鞋子都掉下一只。回头捡鞋子的时候,还不忘对我笑了一下。望着孩子的笑容,心想,孩子简简单单的,真好!孩子的笑容能治愈一切。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如果我刚才看到积水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着小k一顿指责,不给他解释的机会,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或许他不会听劝,继续往下水道扔树叶;又或许他会听劝,不会再扔树叶,但并非心甘情愿,觉得是妈妈强迫我这么做的。
与孩子沟通的,一直都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冲动,直接变成暴力沟通,尽管我们的本意不是要这样处理的。孩子的每一个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需要,都是我们要十分重视的。
如果我们没有聆听孩子表达感受,孩子的感受就会受到压抑,这会导致亲子沟通受阻,彼此关系变得恶劣。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无法表达感受从而压抑感受的事情。当孩子长期压抑自己的感受,孩子可能会变成只按照父母规定的来做,无法跟父母好好沟通,渐渐地也没了主见与自信。
我想,我们平时应该都很少去研究感受背后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难教,说不听,其实都是由于我们沟通方式出了问题。选择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这是我们在亲子沟通甚至是其他沟通的时候最常选用的模式。
利用内疚感来推动他人的基本机制,是通过把自己的感受归咎于人来实现的。比如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做得不好,所以爸爸妈妈很伤心。”言下之意,父母的幸福取决于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因为内疚会变得“做得好”,但并非出自真心。
需要,是感受的根源,大多数人从未学习过如何从“需要”的角度来思考。当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习惯于认为是他人的错。从而用疏离生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看到积水,我想到小k上次跟和小朋友一起往下水道树叶的这件事情上。我没有马上发脾气,而是陈述了他上次的动作,让他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
他认为积水可以给小草提供营养,能让其长大。这个理解没错,所以我表扬他。孩子就是需要“鸡蛋里挑骨头”般表扬,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我说是因为他们往下水道扔树叶导致积水的时候,也让他回忆着上次下雨路面积水,导致我们差点无法走回家的事情。他沉默看着我的时候是在思考我说的话。可能这些话打破了他的认知,他之前之所以和小朋友往下水道扔树叶,只是觉得那只是个坑,好玩,并不知道它有排雨水的作用。现在他知道了,他答应我说以后不会往下水道扔树叶,也会叫他的小朋友不要扔。这也说明他理解了下水道的作用,往里面扔树叶导致的后果,所以心甘情愿地不做这件事情。
在亲子沟通中,我们应该有耐心和洞察。即便发生的事情比较严重,我们也要先冷静再处理。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升表达感受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我们所有的关系,我们需要用心地察觉他们的感受背后的需要。才能让我们有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