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解:《益卦》由震下巽上组成,象征着增益。此卦可以由天地否变化而来,天地不交合,则两相受损,终至倾覆。减损天地否之九四,增益其于六一,这样损上益下,就变卦为风雷益。由此可见,适当的减损,反而会使得互相受益。就像治理国家一般,一直在损下益上,反而使得政权不稳,有倾覆的危患。就像做人一般,一直在损人益己,就会没有朋友愿意接近。当变卦为风雷益,就会互相助益,终也会互相受益,所以说懂得益人就是益己的道理就有利于跋涉山水去做事业。
注:变卦是易经中用言语阐释不尽的奥妙,每一卦都可以变卦为其它六十三卦。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析:《象辞》说:风雷相互助益,增加气势。见善思迁就会不断地上进,有过错就改就会不断的减少过失。改过迁善互相助益就会使得修养日益完善。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解:初九,得到助益时,应当趁势作为,这样是十分吉利的,才不会有过失。如果得到助益时仍不思进取,不能自益而益人,那么助益的力量也就消退了。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析:《象辞》说:十分吉利而没有过失,是说上层没有把过重的负担加到人民的头上,并且有所支持和扶助。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解:六二,得到上层的赏识和助益就像得到了十类宝龟。获得益助就像获得无法推辞的赠与。然而得到助益是因为坚守正道,所以应当永久持守才会吉祥。即使得到助益,也应当心存敬畏,就像君王在一个国家里面是位置最高的了,然而仍然祭祀天帝,以示对上天心存敬畏。有敬畏之心,才不会在得到助益的时候忘乎所以而恣意妄为。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析:《象辞》说:得到赠与是来自外力的助益,是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得到助益借力用力才更利于施展力量,自益而益人。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解:六三,助益他人解除危患,没有过失。是说益助人他人摆脱危患就不会因为不仁而招致怨愤。对助益的力量要心存敬畏,就像进见王公时手执圭玉以示虔敬一般。无论益助他人还是受人益助,都应遵循正道,心存诚信。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析:《象辞》说:助益他人解除危患,反而可以巩固自己以往所得。这是说富贵而不仁义,就会容易有怨愤加身。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解:六四,想要获得他人的助益并不全是被动的,也可以主动的求助。就像用诚信的德行争取王公的同意而进行迁移国都以利国利民一样。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析:《象辞》说:主动求告而使得王公的同意,是为了使大众受益。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解:九五,有虔诚仁爱之心,不需要占问,这样是十分吉祥的。因为至诚可以令人信任与感恩。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析:《象辞》说:有虔诚仁爱之心,就不需要占问了。在九五之位能令人信任与感恩,就可以把造福苍生的志向推行天下。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解:上九,没有人增益,也许还会受到他人的攻击。没有恒定品行的人就会有这样的凶险。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析:《象辞》说:没有人增益,是说心存偏失的理念,只想受益而不去益助他人,会招致他人远离和怨恨。或许还会受到攻击,是说行为不当而招致了外患。
网友评论
我之所以用否卦,是因为在彖词中,有损上益下这句,而且否益之间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损益是互卦,但是损也是为了益。益也是为了更益。损是损下益上,益是损上益下。但都是为了全局考虑,而不是单纯的损人益己或或损己益人狭隘的理解。
用否卦是为了反比突出益卦含义,并不是说非得用否卦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