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89309/21c7d292e8d65c87.png)
前言:题目来自知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来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吧。本文讲述的是在我实习期(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排除放假实习期整整八个月)的故事。
■写在前面
2016年,我毕业于全国排名500强开外的某普通师范院校,我们学校正式实习是2015年10月初,我也是那个时间来的北京。
我家乡在湖北黄冈山区农村,我总是用“你可能没去过我们那个地方,但是肯定刷过我们那儿的题”来调侃我的家乡黄冈。
我们家乡用的是天线来接收电视信号,信息极度不发达。互联网更是一种奢侈,我从小就立志要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大学在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在武昌大学城,位于武汉五环外郊区。由于我们的专业特殊性,学校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基本都是进入传统企业,如联想硬件,深圳电子,盛隆电气、华星光电、步步高电子公司等等。
总之和我向往的从事互联网行业完全不沾边儿。所以我拒绝武汉联想分公司校招的offer,决定北上去闯荡互联网行业。
我的公司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在十二年前将该品牌引入中国,被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被后来者居上,目前在该领域市场份额千年老二。由于我本身也是该产品的重度用户,所以当被公司录用后,我毫不犹豫的就办理入职了。
这是一家人数不到五百人的小型互联网公司,位于中国互联网中心地带——中关村互联网软件园区。我当时的的主要工作是为网站上的内容进行编辑、撰写、审核、更新等。
实习生工资是日薪制度,80元/天,每周需满足至少四天到勤。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劳动合同、没有任何福利、甚至年会都没有抽奖资格,只有一纸实习协议与一个日薪80元的工作机会。
刚刚步入社会有点不太能接受,后来想想人家也没做错,找工作这个事情跟相亲一样,你情我愿的事。而且能够趁着在实习期间学习一些必备的职场技能,这些可是金钱买不到,所以即使是日薪80元,我自己也没抱怨过,很满足现在的工作以及一群可爱的同事们。
仔细一算就知道我每个月工资多少了,我在部门里算是比较拼命的一个人。有时候周六周日加班,最高纪录某一次一个月31天,上了30天班。当月工资达到历史最高2900元。
基本工资2400元+全勤奖300(30天上班不请假且不迟到)+优秀实习生奖金200元(公司对于实习生的一项激励制度)
那个面试我和后来带我的领导,一位漂亮的九零后姐姐,她很亲切乐于助人,对待下属也不错,笑起来很好看,是她让我了解公司,了解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状态。我一直很感激她。
■我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讲述我在北京是如何生存的:
住
我家住在朝阳区的崔各庄乡,就是靠近中国铁路博物馆旧址那块儿,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早高峰在机场辅路上堵的又臭又长的车流以及首都国际机场那些低飞的民航客机产生的巨大噪音。
公司在海淀区,每天上班换成两趟地铁外加一趟40分钟的公交。从北京的东南角到西北角,几乎穿越座北京城,平均耗时2.5小时。(上下班消耗时间约4~5小时)
和室友住的房子是一个外地人在北京自建的公寓楼,看起来和我们学校宿舍的布局很相似,住进去的时候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当时房子月租800外加供暖费150,有网络有暖气有装修不错的卫生间,所以相对于那些注阴暗潮湿的,我觉得挺幸福的。
由于村子被高高的围墙包围,而且有保安和当地派出所的巡逻,所以治安一向很好,村子里没有堵车没有摆地摊,永远是安居乐业的状态,俨然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除了离公司比较远,我对于这里的生活甚是满意。
衣
我来北京的时候是去年的十月份,差不多也是深秋了,第一次到北方而且由于缺少经验,当我下火车时候,看到人们穿着厚厚的三件套,而我依旧是身着短袖体恤衫和单薄的外套。(当时尽管是十月份,武汉的天气的还是有点热)
当时身上仅有的是大学时候生活费九百元钱攒下的,父母问我钱够不够,我自己逞强的拒绝了他们。忍下心在淘宝买了两件很便宜很便宜的冬装,那时候北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而且我这个南方人还没有完全适应下来。
还好公司和家里都有暖气,所以在室内还不算很冷。后面温度越来越低,实在扛不住了,而且北方那刺骨的冷风吹到脸上是那种钻心疼痛。
我把地址和邮编告诉母亲,她给我从家里寄来了一整袋衣服,快递小哥给我打电话那天签收的那天,我记得那天北京飘起了雪花,抱着母亲寄来的衣服,心里暖暖的。
北京的冬天气温很低,由于我身体的原因,脚部常年出汗,汗水打湿了鞋袜,踩着冰冷的脚步一步步走着。10月之12月底,我脚上穿着那三双从学校带来的鞋子过完了小半个冬天。我的身体还算不错,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我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冻伤。
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对北京这座城市的一切充满了敬畏之情。
食
对于一个刚刚到北方的南方人来说,唯一不能忍受的大概是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我住的村子有一条小吃街,整条小吃街都是面条、包子、馒头、饺子、馄饨等清一色的面食,对于从小就吃米饭长大的南方人来说,面对着清一色面条是在难以忍受。
曾经吃了一个月的安徽板面,7元钱一碗,北方人似乎是习惯了吃芹菜香菜似的,默认的情况的每碗面上撒上一把芹菜末,这是我万万不能接受的,吃面前花几分钟吧芹菜末一根一根挑出碗来,为这事我跟母亲吐槽了好久。
在北京,我依旧保持了在学校的“良好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想着节省了钱还可以避免身体过于肥胖,后来发现由于每天劳累工作,时间长了出现严重贫血。所以每天早上即使不吃饭 也会喝上一杯牛奶,成本大约2元。
在公司基本就吃上中午一顿饭,楼下那个小小的便利店成了我的天堂。饿的时候吃着10元一份的自选快餐,不饿的时候吃着热气腾腾的关东煮。
虽然有时候肚子饿起来,但是为了节省开始还是强忍着饥饿喝牛奶短暂果腹。下班回家在吃上一碗馆饱的安徽板面或者兰州拉面,满足的想象着未来。
行
北京基本交通工具主要有出租车、网约车、地铁公交以及遍布各地的租赁是自行车。自从第一次被某出租车司机坑了,再也没坐过出租车,外地人在北京永远没有一份安稳的归属感。
说一说每天的行程吧,每天早晨7点钟起床,步行约15分钟去起点站等公交车,一路颠簸到地铁站,乘坐15号线到望京西站中转15号线至13号线上地站,然后再次步行至公司,基本上能在9:30之前到达公司。北京公交和地铁都是按照里程计费的,公交3元地铁5元,一天交通费差不多16元
在稍微微暖和的天气,我选择全程坐公交,基本上车坐着睡觉,等到终点站司机叫醒差不多了。在全程不堵车的情况下,大约一个半小时等到公司。
全程费用是4元,一天差不多能省下8元钱。不但省下了饭钱,而且长时间的挤公交还治好了我多年晕车的毛病。
■后来的故事
后来,由于自己的省吃俭用,勉强能够维持生活了。我办到了离公司比较近的天通苑地区,这里被誉为全亚洲最大社区,该社区处于地铁5号线的最末端,整个社区占有5号线三座地铁站。
由于自己学会的生存技能,生活条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虽然每月的房租还是会令人头疼,但是好我已经养成了那种艰苦奋斗的习惯。不再抱怨、不再悲观。就这样我撑到6月份毕业季。
当顺利毕业后,公司直接签订了劳动合同。与正式员工有着相同的福利,在同一批入职的新人当中,我是没有试用期的。当他们入职按照百分之八十的薪资的试用期的时候,我的一切福利与正式员工等同。
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欣喜了许久,他们不知道的情况是,此前我已经拿着每天80元的日薪从2015年10月撑到2016年6月。朋友开玩笑的跟我说:你可是媳妇熬成婆了啊。没人知道这八个月我是怎么撑过来的,我差一点就撑不下去。
尽管现在不在为生存为吃饱饭而迷茫,但是依旧是可白吃着自己的初心。因为我明白这一切来的很不容易。靠的是坚持靠的是自己的韧劲靠的是自己那一份初心。
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对自己下狠心,没有什么坚持不下来的。 北京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就像朋友说的:北京的生活千姿百态,月薪两千是一种活法、月薪五千是一种活法,月薪一万有是一种活法。
只要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生活,苦一点累一点又有何妨。更何况,我们还很年轻,一切都来得及。
想起了高三那年冬天艺考的时候,我们在在武汉考区的宿舍里,室友写下的一段话:熬过一切就完美了。我至今记得那些话,连艺考这么痛苦的事情都坚持下来,还有什么坚持的不了的。
北京是一个值得拼搏和发展的地方,只要踏实努力的去工作,向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努力争取,那么你就能实现的。
以上,共勉。
北漂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都要坚强的活。
真的抱歉,由于工作的原因,文章没有来得急校正,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斧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