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想过,假如有一天,你中了一亿元,从此不用再为生计工作,你还会做你现在的工作吗?不做的话你又会去做什么呢?
恐怕那时候,你会茫然,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现实生活中,中大奖的几率很少,所以大部分人总是在为房子、为面包、为谋生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当让他去做喜欢的事时,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说:“不切实际,况且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好像没什么特别爱好。”而对于那些执着任性的去追逐自己痴迷爱好的人,大家总觉得是另类,是怪咖。
之前看吴晓波的文章《请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很有感触。从生命的结局来说,人生最后是一场空,我们拼命,追逐的那些权利、荣誉、金钱、房子都带不走,而我们却为此付出一生,直到临终时,一生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滑过,才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花在做不喜欢的事上。
所以晓波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浪费,何必要浪费在不喜欢的事上,何不浪费在美好的事上呢?
所以我固执的辞职了,只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上,哪怕一事无成,我也要做找到那个喜欢的领域。然而,找到自己的领域并非一朝一夕。
一、我的经历
我们从小在按部就班,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下成长,从来没有引导我们去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是一刀切,以成绩为标准,以高考为导向,大家只要成绩好,喜欢什么有什么用?谁会在乎你喜欢什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努力学习课本,努力练习考试技巧,那些体育、音乐什么的高考不考的科目,都是做做样子,形同虚设。标准只有一个:成绩好,考试好!在这样的指挥棒下,你喜欢什么重要吗?谁还会去探索自己喜欢热爱的领域是什么?
考大学:我们以为的好大学就是看排名,看是不是985,是不是211;
选专业:哪个专业好赚钱?哪个专业好就业?一窝蜂去选个热门专业。
找工作:研究生很重要,就去考研;公务员福利待遇好就去一窝蜂去考;要不就是专业对口;要不就是看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寒窗苦读十几年,我们只知道考试,我们忘了自己还有喜欢这回事,我们以世俗的标准,来选择自己做的事。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学生时代,是学霸型,经常拿全年级第一,是老师同学眼中的红人。那时候初中的时候,在农村,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学校也会经常有各种活动,老师建议我少参加,不要影响学校,老爸让我一心一意去学习,不要去做学生干部浪费学习时间。
所以我放弃了学校广播站的主播,班干部就当了学习委员,体育很差劲,但谁在乎呢,成绩好就是王道。
记得自己那时候知名度还挺大,走在路上,经常背后有人指点:”那就是某某某,学习成绩全校第一呢。”自己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依旧是每天回去就学习,写完作业再写课外书,学习完就听听音乐什么的,反正家里什么家务都不用我干,老爸也是认定“最重要的事把成绩搞好就行,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
父亲强势又严格,同时他们又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辛勤地经营生意,此情此景,我又怎能去任性,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成了一个懂事的女孩,学会了压抑和克制。
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事,日子过的像白开水一般。
周而复始。
唯一值得开心的是,考试拿了第一,不过拿得多了,开心一下,觉得也就那样吧。只是自己从小学时候文静的丑小鸭,变成了中学里个个羡慕的对象。
因为成绩好,老师关注多,人也自信多了,语文老师有一次在班里搞一个活动,让大家每个人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我那次好像是上台讲了个笑话。
后来,听说她和班主任说了我声音还不错,班主任经常让我在读报课给大家读一些她推荐的文章。也是她让我经常读文章,后来让我去参加演讲比赛,从第一次演讲,我没进入班级前两名,无缘参加校园赛,到第二次比赛后,我就经常是第一了。
演讲比赛,这几乎是唯一我在学生时代参加的课外活动了。也因为演讲比赛,我从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可以侃侃而谈的人,还经常被人夸口才好,这让我似乎更自信了。
初中毕业我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学习氛围很浓,这所学校一切的目标就是高考成绩,所以几乎没什么课外活动,印象中只有一次,我被大家推着去参加,(我一直是个很被动的人,大家知道我以前演讲过所以推荐)后来也拿了奖。
我们依旧式每天无止境的学习,每个人桌前都会有一堆堆垒起来的书,如果停电了,大家会马上从抽屉里拿出蜡烛,继续秉烛夜读。教室鸦雀无声,大家都埋头苦读,偶尔抬头,一片烛光的海洋,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我记忆尤深。
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老师会告诉我们,多听英语,睡前少听那些音乐都是靡靡之音,浪费时间。学校还请来专家来演讲激励我们,那时候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下,我只觉得那些谈恋爱的都是坏女孩,都是不爱学习的。所以我一直是个乖乖女,什么花季雨季都没有,只有学习季。
回想起自己唯一干的出格的事,是国足踢进世界杯,封闭式的学校我们出不去,被和我一起考进这所学校的老乡同学带我爬墙出去了,我们去了初中段老师家看球赛,她家就住在我们附近。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我从小到大头一次爬墙,当时心里有点紧张,在我们那所封闭式学校,我感觉自己像做贼一样。
大学后,突然没人管了,大家也不怎么爱学习,所以我不喜欢课我就不听,作业也不爱做了。期末考试,也不好好复习,总是等到最后两天来突击,然后考一门再复习第二门,对于国税、统计这样的文理综合,老师觉得很难突击的课程,我还考了九十以上,每次都拿奖学金。
我也不熬夜看书,所以宿舍人都觉得我神了。(不过这种突击的方式,死得快,考完后很多就忘了,千万别学我)
然后自己从大二开始,觉得不学习,也没什么可干的,觉得不能再这样无聊下去,于是退出了几个社团,但凡还能听的课,都尽量去听尽量去图书馆看天南地北书:心理学、文学、简单的哲学、通俗的财经等。后来为了填补周末的空白,又去报了法学二学位。不得不说,我还是枚好学的好青年。
这样一直平静地过到大四。
二、我的职业探索之路
从大四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从此我不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我是要上班工作的人了。
我开始焦虑:我学经济管理的,以后出去干什么阿?总不可能,一出去就给你当管理吧。那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图书馆找职业规划方面书籍,看过两本。
一次无意的机会,在校网站,看到学习本部校区,开展一个职业素质拓展班,不过报名期已过。但我不死心,依旧填了报名表,发了邮件。没想到第二天居然通知我去上课,说考虑到我是南校区唯一的一个报名者,所以破例了。
在这个课堂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方向:开公司、当翻译、作家、主持人、大学老师。记得当时老师说,因为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多,英语、写作、演讲等,所以更难规划。
毕业后,努力恶补英语,找到一份外贸的工作。做了几年外贸翻译后,生孩子后不想到处奔走,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商务工作。因为学习力强,很快就胜任工作。虽然工作轻松,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也融洽,氛围轻松愉快这点我很留恋。但我知道,我没有成就感,我并不享受管那么多人,那么多琐碎事,哪怕给我加薪。
我再也不想温水煮青蛙,跳出舒适的温水,只因不想以后死的太难看。我想去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于是辞职了。
在辞职的这一年里,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在哪里。
我买相关书看,在书中,提到让我回想从小到大的成就事件,回想自己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我真的只能记得我考了第一,开心一下;演讲比赛第一,开心一下,其他都很苍白。但我不知道什么叫发自肺腑的快乐,什么叫为之疯狂为之痴迷。
在辞职的这一年里,我试图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想专注一个最喜欢的领域一直做下去,不想再换来换去。
我不停地思索,究竟做什么是我喜欢、又擅长的?我自知并非天资聪颖,只有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才更容易坚持下去,才更容易有成就感。
当你执着地关注一件事,你就很容易看到相关的东西。于是我看到了在行,可以花钱约见专家,解决问题。我搜索职业规划领域,找了一个谈了下,他给了我方向,不过感觉论据不够充分,所以我还是继续探索。
后来知道了向阳、职业规划中国网,但都要一次缴纳几千,不知道效果如何,我还是先买他们的书来看。看了向阳十天教你做出职业规划,里面不少测试,看了大概三分之二,觉得有的性格测试每次去测都结果不一样,不过看里面的文字,我也大概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了:感性、艺术性的,总之那种很抽象无趣的的东西我是完全没兴趣的。
后来就没再看下去了,感觉这本比较适合专业人员看多点,想了解下性格测试的可以看下。后来在当当上看排名前几名的《在拐弯处》,案例比较多,也不适合自己探索内心的需求。
直到有一天,在张德芬公众号,看到一篇《你关注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文章,认识了古典,买了他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是一本有趣的职业规划书,书中的“功不唐捐”等各种观念也解答了我不少的疑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这本书,结合新精英的公众号:橙子学院,可以在上面做一些小测试,既专业又有趣。后来在橙子学院公众号上面我发现了“选对平台”,上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规划师,价格也不贵,一次几百元。我觉得这个挺好,既能自己挑选规划师,价格又实惠,就算不好换一个规划师成本也不大,毕竟每个规划师擅长的领域并不一样,所以选规划师也要有针对性。如果真觉得好,还可以付几千元搞整套咨询。
于是,我在上面精心挑选了两位规划师,从他们的介绍可以推断他们就在广州,他们也非常有好的答应了我线下见面咨询的要求。
见面后,两位规划师,从不同角度和领域给了我建议,大体基本上和我自己探索方向一致,不过一个从我给的简历资料中,给了我不少的细节分析;一个告诉了我想从事的行业,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我觉得几百元还是非常划算的。
他们给我的建议和我之前考虑方向基本一致:结合了现实的谋生,又兼顾我的爱好。从他们分析我性格过程中,也让我更清楚的了解自我。
后来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有时你最好的朋友亲人,可能比职业规划师更了解你。我又试着去问了我高中最了解我的朋友,当她在语音微信里告诉我:我觉得你应该去当作家,写作,出书,这样你会有成就感。当听到作家这个词,我还是心里一震,我一直觉得作家是很遥远的梦,可触不可及,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这个梦,当这话从朋友嘴里说出来时,感觉更真实。
这更让我坚定了写作这条路,我在简书上大量的看写作方面的文章,看到小马草原提到有写作班,立刻加她微信询问,她告诉是好报写作班,每天强制交文章,锻炼自己养成写作的习惯。我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应该找外力抽鞭子,于是我马上加入了好报九月份的写作打卡班。而写作一个多月,自己收到了很多惊喜,总让我激动、兴奋,久违了这种感觉。
后来又看小花写的听李欣频课的笔记,我又尝试去看了李欣频的书和课程,她知识面非常广,宇宙啊、心灵啊,反正挺神乎的,目前才看了一部分,也有一些启发。
总结起来,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以下几个方法:
1.如果你有一个亿,你永远不需要担心没钱花,你会去做哪些事,哪些你现在做的事不会再做?
2.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或者五年、十年你分别会去做什么事?
3.如果摆在你面前有一盏阿拉灯神灯,告诉你,可以让你实现五个梦想,你会想要什么?
4.你小时候有哪些特别喜欢做的事吗?
5.最熟悉你的同事、朋友,亲人,他们经常在哪一方面肯定赞美你?
6.回想近十年来,你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你为什么开心?
7.假死亡法。很多人总要等到临死时,才觉得人生有很多遗憾,如果可以重来该多好。但人生没有后悔药,李欣频老师的假死亡法可以体验下。晚上躺在床上,放松心情,想象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失去感觉,这时候你的脑子里会掠过哪些画面?
8.假如你在一个无人的岛屿,无忧无虑,你会想去做什么?
最后两种方法出自(李欣频的《创意人生的十四个法则》)
……方法可能还有很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都是假设你在不考虑钱、不在意他人看法的情况下,你会去做什么,保证了你不是为了钱为了别人认可去做事;在生命临终环节,让你感受生命是有限的时候,你会把有限的生命用在哪个领域;而别人经常肯定的地方,是从旁人的角度看到你突出的优点,旁观者清这个角度来说。
当你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时,也要注意在平常多去察觉反观自己内心,比如平时遇到事情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件事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为什么会这么开心?你为什么会生气?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多去察观自己,你就与内心真实的自己越接近。
另外,对于你喜欢做什么事,当你想到几个方向时,你要试着多去尝试,尝试后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不然总是纸上谈兵,你很难找到那个真正让你兴奋激动的点。
而一旦你找到了这个方向,就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10000”小时才能成就专家,在热爱的领域里还要刻意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其实,所谓哪些大有成就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往往很早就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专注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终于越走越远,把凡人远远的甩在后面。
就像有个故事讲得:每天在农场拉磨的驴子,对从西天取经回来的白龙马说:“你好厉害啊,能去那么远的西天取经回来。”白龙马说:“其实没什么厉害的,我在走向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你也没有停止走,你和我一样的努力,只是我有一个方向,而你是在原地打转罢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其实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跟风,今天做这个,明天换一个,就会像驴子一样在原地打转,而如果你认定了一个方向,哪怕你走的慢,但终有一天你会到达终点,终有一天你会远远超越很多不停换方向的人。
三、现在的我
经过这样的思索,九月份,我开始做了几件以前想做却从未做的事:写作、画画、健身、运动,骑车等。尤其加入好报写作班后,发现写作是一件让我愉快的事,当得到别人的肯定时,我会激动、会兴奋,这种感觉是在以前工作中从来没有的。
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也打算去尝试讲课这个方向,喜欢的事都会去尝试下,我还会继续尝试探索自己的潜能,希望以后专注在某个别领域,人生愈发简单明晰。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你会成为你所期待的人。
当有一天,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坦然对自己说:这世界我来过,无怨无悔。
以淡定的优雅,予王者的心灵
真水无香M:辣妈、文艺女青年,热爱写作绘画健身,关注女性内外兼修、心理疗愈、情感育儿、家庭理财,总之一切让女性变得更美好的事物,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遇见更美的自己。
看了点个赞再走呗,您的点赞会支持我更努力原创下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