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八达”之首司马朗故事
“司马八达”之首司马朗故事司马朗(公元171——217年),字伯达,是河内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司马八达”之首。“司马八达”是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
司马朗在九岁时,有人当面喊司马朗父亲的名字,司马朗回答说:“不尊敬别人的长者,实际也就等于不尊敬自己的长者,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这人赶紧道歉。在他十二岁时,前去参考童子郎,监考官因为他身体发育早熟长大,怀疑司马朗隐瞒了年龄,就进行查问。司马朗回答:“我们司马家族,都是祖辈遗传的身材高大。我虽然年龄不大,但却不会因为贪图功名而隐瞒年龄。有大志向的人是不屑做这些事情的。”监考官听到这话十分惊异。
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任治书御史,按照规定应当跟随皇帝同往长安。因为这时天下大乱,司马防就让司马朗带着家眷先回故乡。有人报告说司马朗要逃跑,抓住他来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恰好和我刚刚死去的儿子同岁,但你在逃跑上件事却对不住我。”司马朗回答:“明公凭借高世之德,清除污秽,广举贤士,这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如果与此相反,虽然用四关设禁,重加刑戮,却仍然不能避免人民逃亡,这就是我之所以回家乡的原因。我愿明公以史为鉴,建立伊、周那样的伟业。”董卓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你年纪不大,却说得很有道理,我不再追究你的罪责!”司马朗料定董卓必然灭亡,就拿出家中钱财贿赂董卓手下管事的官吏,终于回到了家乡。
在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后来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用宽仁政策治理地方,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很少犯法。几年后司马朗升任元城县令,接着入朝担任丞相府主簿。司马朗建议恢复五等爵位制和井田制。他的建议虽然没有提到实施,但后来州、郡属下设置军队的做法,仍然还是司马朗的主张。
在他升任兖州刺史后,其政治主张和政策都得到全面推行,受到老百姓称赞。司马朗即使在行军打仗时,依然保持着俭朴的作风,平时穿粗布服,吃粗劣饭食,为部下将士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和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部队行进到居巢时发生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不幸也染上疾病,死时年仅四十六岁。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封司马朗的儿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爵,食邑百户。
“司马八达”之首司马朗故事黄其军
作于2019年3月11日(古历二月初五)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