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几十年里,图书编辑和出版社一直认为自己是一种神圣的文化传播者、是教师的角色,所以一直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高尚的出版人更多地想着,啊,这个知识内容不错,应该是读者需要的、社会需要的,那么我把它传播出去吧;世俗的出版人更多地想着,啊,这个内容能畅销、能赚钱,那么我把它出成书吧。至于读者更想要什么样的服务?出版人往往并不会认真考虑。随着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实际上,作为知识传播本身,早已不再依赖于纸书这一载体。甚至可以说,纸书作为载体,如果仅仅作为知识传播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远远落后于音频课程、视频课程、电影电视、纪录片等等多媒体、多链接的互联网传播方式。
随着新一代在互联网阅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00后们长大,纸书的知识传播作用会越来越淡化。那么纸书的作用将是什么?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和重新发现纸书的作用。
纸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入口。一种实物载体,一种宣传的工具,一种让作者、出版者连接读者的方式。
这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入口呢?如果把图书作为一种入口的话,那么他必须有可以进入的“通道”,有我们希望读者进入的“大厅”。把读者从一本书带到哪儿呢?这就是编辑和作者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了。
二维码已经解决了“入口”这个大门的问题。印刷在书上的二维码,是邀请读者进入新的线上空间的非常好的入口方式。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书,连接作者的公众号;还有很多书,放置了企业的公众号;很多做培训的老师会把他们的网络课程、线下课程的报名链接放在书上……慢慢地,图书的作用不仅仅是入口,甚至还是二次销售的渠道。
图书因为其公信力,给作者带来了更好的背书。一些业内的技术人或企业希望通过出书,在行业里面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图书也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在出版之后,这样的作用能否达到最大化?这就还要靠运营。所以,一本书能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仅是把书出来,更重要的是运营模式。
过去,这种运营多半是作者更加积极,这是因为图书作为新的入口,链接到的通常是作者,给作者带来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甚至直接销售,远大于图书销售本身的价值。而对于出版社而言,纸书作为二次销售的入口,给作者带来的收益,往往与出版社无关。而出版社所获得的,仅仅是书本身的销售,在整个知识产权的价值链上,卖书所得,可以说是最少的。这也就使得出版社对于这本书其他方面的运营没有兴趣。因为它带来的好处都是给作者的,而不是给出版社的。现在,很多出版社开始介入以作者价值为核心的培训环节、甚至深度参与产品营销环节,以期能够在图书带来的二次销售收益中有所获得。这时候,图书的入口指向,则不能仅仅是指向作者了。例如,武汉理工数传公司推出了一套Rays出版系统,就将二维码入口指向了出版社管理的线上服务和销售“大厅”。然而,也正是因为过去编辑们对于互联网运营模式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即使有了这样一个互联网平台,编辑们能不能实现纸书入口之后的延伸服务和二次销售,实际上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对出版社和编辑们,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是图书策划编辑,简书出版合伙人张瑞喜,简书号:书香云舍。出书那些事,来找我聊吧。
(书香云舍简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简书出版合伙人张瑞喜。简书版权中心推荐、陈信诚老师总结多年经验所著《转型王道:微商、社交电商实战系统》一书,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网已开售(当当预售链接、天猫预售链接)。
关于出版,我的文字在这里——创新内容出版 - 文集,出书那点事,来找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