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金庸共写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共计14部长篇(其中鸳鸯刀是中篇,另外还写过短篇《越女剑》)。其中写过不少令人动容的话,而严晓星在《金庸识小录》里点出的一句“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最让人揪心。这一句总共10个字,却是金庸一生写过最令自己,也令读者揪心的话。
但事实上,这句话仅仅只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书后附带的一篇后记里出现。
《倚天屠龙记》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部,是金庸在1961到1963年之间完成的。到了1977年的3月,这本书的出了单行本。当时金庸在书后写了篇后记,整篇后记只有800字左右,写得随意而简练,最后的结尾是: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句话是《倚天屠龙记》真正的结尾。那么金庸为什么会写这句话?
其实是这样的,1976年的10月,金庸的儿子査传侠在哥伦比亚自杀而死。当时金庸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波动极大,甚至有跟着自杀的冲动。
5个月后,他写下《倚天屠龙记》的后记,最后一句“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短短一句话,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因为金庸当真实听到儿子死讯,才体会这种撕心裂肺的心情。
而在他提到的“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所指的正是他得知査传侠自杀时的悲痛,只不过说得极为隐晦。
在《倚天屠龙记》中,如金庸所写,张三丰见张翠山自刎的场景是:
张翠山磕了三个头,说道:“多谢恩师。弟子有一独生爱子,落入好人之手,盼恩师救他脱出魔掌,抚养他长大成入。”站起身来,走上几步,向着空闻大师、铁琴先生何太冲、崆峒派关能、峨嵋派静玄师太等一干人朗声说道:“所有罪孽,全是张翠山一人所为。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今日教各位心满意足。”说着横过长剑,在自己颈中一划,鲜血迸溅,登时毙命。
……
张三丰爱徒惨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为,心神不乱……
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场景是:
谢逊站起身来,喝道:“可是甚么?是我那无忌孩儿已然遭遇不测么?”殷离扑在他的怀里,抽抽噎噎的哭道:“他……他早在六年之前,在西域……在西域堕入山谷而死。”
谢逊身子一晃,颤声道:“这话……这话……当真?”
在《倚天屠龙记》小说中,张翠山和张三丰情同父子,张三丰亲眼看见张翠山自杀在自己的眼前,金庸的描写是“心如刀割”。张无忌是谢逊的义子,谢逊对他感情极深。当谢逊得知他死讯,金庸的描写是“身子一晃”。
其实平常的读者,看这里并不易发觉这些描写有什么肤浅。只是金庸后来体会到了类似的心情,才觉得当时写的太肤浅了。所以他才说,“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他这一声叹息,透过小说到现实,金庸饱受了多少心理的痛楚与煎熬。
2017-1-10
网友评论
http://www.jianshu.com/p/9a9f60c86c06
雪舞山河百丈冰。
连城烽火阻归路,
天下男儿仗剑行。
射雕伏虎杀气荡,
白骨未消草复青。
鹿奔中原群雄猎,
笑挽狂弓箭羽轻。
书愁刻恨埋忠骨,
神州万里霸业兴。
侠肝义胆照日月,
倚天屠龙踏七星。
碧血青眉对河汉,
鸳鸯蝴蝶共昏明。
金玉何足道侠义,
庸者未必失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