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诗如人眸子,一道灵光
四十七、古人用方言
【原文】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杜诗:“一昨陪锡杖。”“一昨”者,犹言昨日也。王逸少帖:“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晋人已用之矣。太白诗:“遮莫枝根长百尺。”“遮莫”者,犹言尽教也。干宝《搜神记》:“张华以猎犬试狐。狐曰:‘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晋人亦用之矣。孟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者,犹言先道个不该也。元稹诗:“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隔是”者,犹云已如此也。杜牧诗:“至竟薛亡为底事?”“至竟”者,犹云究竟也。
[译文]唐朝人的诗句中,往往喜欢用方言。杜甫的诗中说:“一昨陪着手特锡杖的僧人。”一昨,就是指昨天。王逸少的字帖上写着:“一昨收到了来自新疆安西府的六号寄出的书信。”晋朝人也已经使用了“一昨”这个方言。李白的诗中说:“遮莫树枝和根茎有百尺那么长。”“遮莫”就是指尽管让。干宝的《搜神记》中写道:“张华用猎狗来试着对付狐狸。那狐狸说:遮莫你想尽办法来对付我,又能给我带来什么祸患呢?”可见晋朝人也已经使用了“遮莫”这个方言。孟浩然的诗中说:“再说明早不当作,相约一同来比试管弦音乐。”“不当作”是指先说个不该。元稹在诗中说:“隔是好像身处梦境中,频繁地出现并不是为了名利。”“隔是”就像是说已经如此。杜牧的诗中写道:“至竟薛君之死是为了什么事情。”“至竟”就像是说究竟。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举例说明了“ 古人用方言”的诗。
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
杜诗:“一昨陪锡杖。”
“一昨”者,犹言昨日也。
王逸少帖:“一昨得安西六日书。”
晋人已用之矣。
太白诗:“遮莫枝根长百尺。”
“遮莫”者,犹言尽教也。
干宝《搜神记》:“张华以猎犬试狐。狐曰:‘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晋人亦用之矣。
孟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不当作”者,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元稹诗:“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
“隔是”者,犹云已如此也。
杜牧诗:“至竟薛亡为底事?”
“至竟”者,犹云究竟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