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雍也篇第十六:无巧言,难免于世

雍也篇第十六:无巧言,难免于世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13:14 被阅读1次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鮀,卫国人,善口才,以能言善辩著称,并因此受到重用;宋朝,宋国公子子朝,有美貌,曾仕于卫,私通于襄公夫人宣姜、灵公夫人南子,其人善淫。以上内容,是本章孔子提到的两人的基本概况。对这一章,怎么理解呢?

        对“不有……而有……”结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下相因关系,即,而等于与,那么,这一章就该这样理解:没有祝鮀的“佞”(口才好,能说会道)和宋朝的美貌,即既不会能言善辩又没有美貌,在当时之世是很难避免祸患的。这话该如何理解呢?我想,当时士阶层地位下降,但士阶层都想方设法,希望被重用,怎么样才能被重用呢?一种是口才好,能言善辩,一种是美貌,即指讨人喜欢的“令色”,即你既没有巧言也没有令色,是很难免于祸患的。可是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那孔子的意思是说:巧言令色的缺少仁德的人,才会被重用,而不会巧言令色的人(品德好的正直的人,一般不会巧言令色),却难容于世。这就是李零先生所所说的,不靠巧言令色,就没法活。孔子说此话,证明当时世风日下,正直的人不得重用,而巧言令色之人却游刃有余,风生水起。

        对前一种说法,也有反对意见。他们说,像那样解释,于文意不太通顺,“不有……而有……”结构表示的是一种转折关系,即孔子是这样说的:没有祝鮀的口才好,能言善辩,但仅有如宋朝的美色(这里宋朝之美喻人的品质美,与其人人品无关)是难以避免祸患的。即当时世风,崇尚口辩之才,而忽视人的品性之美,以口才为先,无视德性,用人不重德。孔子这样说,是对当时社会看不惯,有感而发。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人赞同。其实,综合以上两种说法,可以看出,当时世见,似乎都有一种崇尚辩才之意。我们知道,战国时代,纵横家纷起,纷纷逞口技,而得用于各诸侯国。孔子之时,当在春秋末期,这时,各诸侯国已经有重视“纵横辩论”的人的苗头和表现,从而开启战国纵横论说之滥觞了吧。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正是他看到了这样的苗头,而与他的信念相左,所以他才会有此说法。

相关文章

  • 雍也篇第十六:无巧言,难免于世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鮀,卫国人,善口才,以能言善辩著称,并...

  • 《论语·雍也篇》第十五章

    大家好!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五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140、器道皆备(《论语》雍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16...

  • 美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智慧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高深

    《论语.雍也》原文: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

  • 《论语》日日谈 第70期

    《论语》日日谈 第70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①,而有宋朝之美②,...

  • 《论语·雍也篇》第十六章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六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白话翻译】...

  • 雍也篇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 《雍也篇》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 雍也篇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 先生说:“觚早不是觚了...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雍也篇第十六:无巧言,难免于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cc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