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部关于柳如是的电影,整个片子莫名其妙漆黑一片,连女主演的名字都不记得了,似乎演钱谦益的是秦汉,一脸伪君子相,倒是比女主角演的好,演的到位。那个女演员演的柳如是,说难听一点,也就是一个小表子,而且还是今人想象出来的,自以为千娇百媚颠倒众生的“名妓”。
但,柳如是如果仅仅只是一个“表子”,哪怕是当年最著名的,红破半边天的“表子”,她值得陈寅恪先生,花上十几年的时间,为她去写一部巨著吗,正如钱钟书说的那样,柳如是值得陈寅恪为她写那么一部大书吗?
值得。
柳如是是谁?晚明时的“秦淮八艳”,在没有电影明星,网红,社交名媛,女艺术家的时代里,她就是大明星,宇宙第一网红,名媛,艺术家。柳如是有诗云:“垂杨小苑绣屏东,莺阁残枝蝶趁风。最是西陵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美。请看桃花之美得自美人之气,美人之美不就呼之欲出了吗,此诗正是柳如是的临水照花,自我比拟。粼粼秦淮河水为镜,映照了这位佳人与众不同的胸怀,外表美是其次,内在情怀则无人可敌,所以她是“八艳”之首。
曾经有人和我讨论为什么翁帆会嫁给杨振宁,我引用了某大师的一句话:“就像看钞票不会看它的发行日期一样,女人找某些大龄男人,也是同样心理,只要是张大钞就可以了,能花的出去,谁管它是否有点残破”——当然,杨振宁这张大钞,好像也太“残旧”太古老了一点。但柳如是找钱谦益,似乎并不是抱着找“大钞”花“大钞”的态度的。
据说之前柳如是很喜欢当时的另一个名士陈子龙,但对方无动于衷(为什么?当年的真实故事已然无从查考,按说如此才貌双全,又名闻天下的女子倾心于他,不应该无动于衷才是),于是便嫁了钱谦益。
钱谦益对柳如是甚是宠爱有加,家人都尊呼她为“柳夫人”。在一个一夫一妻多妾的家庭里,正如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不过以柳如是的手腕和情商,智商,作一个宫斗剧,宅斗剧里的女主角,那还真是胜任有余的。以她的琦年玉貌,来与钱老鹣鲽情深,钱老对这位夫人很满意,戏说我爱你,黑的头发白的肉,“柳夫人”则回答:那么,我爱你白的头发黑的肉(雪白头发乌个肉)。
此种戏谑,亦是无奈。自古嫦娥爱少年,柳如是这样的“月里嫦娥”却嫁了一个老年,尽管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但,想来总是心有所憾的吧。然后,“渔阳战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身处大时代,国破了,皇帝上吊了,柳如是苦劝自己那个老老公“殉国”。以今天的思维想来,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做老婆的要逼着老公自杀殉国,就为了一个所谓的虚头巴脑的“名节”?但柳如是执意要丈夫做文天祥,做史可法,她恳请丈夫“追随大行皇帝其后,使大驾不孤于地下”。如此胸怀,真是愧杀万千须眉浊物。
无奈有这样心胸的老婆,老公却是一个提不起的阿斗,他不肯死,他是当时的文坛祭酒,首席畅销作家,又有如此的如花美眷相伴,为什么要死?“大行皇帝”关他鸟事,身后名节又关他鸟事。他要的是此刻的风花雪月,人世繁华(由此可见,钱谦益与柳如是之间的境界,相差太远了),正如冒辟疆为他写的诗“尚书虽老当益壮,秘方抄自广寒宫”,他还要留着这条命,与他的嫦娥人间舞翩跹呢。
只是柳如是心意已决,立逼着钱谦益此时,此刻,立即赴水而死,钱谦益胆战心惊,下去试了试水,留下一句石破天惊却又很萌的话“今日水凉,改天”。
他不肯死。可见从头至尾他都是不肯死的,对于一个自杀都要挑一个暖和天气的人来说,他的多么的贪生。到了这一刻,柳如是一定心如死灰一般了吧,于是,她自己沉入了水底,不想与这么怯弱无耻的丈夫再多作盘桓,后来获救,她三年“不言不笑”。某次看一部话剧,演到柳如是“沉水”,有一句台词,她低唤一声“子龙啊”,然后慨然赴死——我想,并不是此时的柳如是还爱着旧欢,而是,在对现任深深失望的时候,女人大都会想起曾经那个遥不可及的爱人的。
其实钱谦益的死,对柳如是本身来说,那只是万劫不复的开始。所以,当时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时,就告诉过他,我一定会和你一起死。无奈钱谦益不信。当钱谦益真的逝世之后,一场好戏开场了。钱谦益尸骨未寒,钱谦益的大婆,这个隐忍多年的大boss,终于开始了对柳如是的反攻,她纠集起家族中人,对柳如是进行清算。看过金瓶梅的人都知道,西门庆一死,大老婆吴月娘就卖了潘金莲,还说要用卖潘金莲的钱,来给西门庆做一场法事。
同是晚明,柳如是未必就不会落入相同的命运里。但柳如是是谁?这位饱读史书,胸襟不让男儿的女中豪杰,岂会容得大婆摆布?她一边安抚好各位族人,一边让佣人去告官,然后,她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生都在算计,几乎每次算计都不会出差错的柳如是,最后一次计算也是准确无误的。如果被钱家人赶出去,或者再次被卖,她颜面何存?还不如死了,然后利用自己的死,让那些族人坐牢,最后那些气势汹汹逼她离门离户的钱家族人,一个一个都进了牢狱。
此时身处幽冥的钱谦益若是有知,一定会佩服他的“柳夫人”的吧,她确实比他强悍,坚韧,不怕死,有算计,有胸襟——她连自己的身后事都能一一安排妥帖,世间凡人,有几人可以做到?
三百多年后,有一位叫陈寅恪的学者,双目失明,但他花了十年的时间,为这个奇女子做了一部大书《柳如是别传》,陈寅恪与柳如是之间,是有一种精神契合的,他做此书,只为“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不是在为一个烟花女子做传,而是,他在用“柳如是”这个酒杯,浇他个人之块垒,天下文人都自有一种精神,就像离离原上草,一次一次的哀荣,歌哭,复活,长夜将尽,但灵魂不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