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栀暖/文
蜕变成长是极其艰难的一件事,改变初心却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我们时常会听到诸如“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如何如何”这样的句式,这个句子本身,透露出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心有不甘,更透露出了对以往自己所做事情的否定。
小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年后的今天,几个人再一起在餐厅吃饭。仅一年光景,就改变了所有人的面貌。对于小寒的记忆,仍然停留在面试的那天,我坐在编辑部靠里背对窗户的位置,我的右边是主编,他就那么走了进来。手上抱了厚厚的几本书,有他刊登过的文学期刊,也有自己喜欢作者的最新作品。从他的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他对文字的爱好。谈到某个作者,某部作品,那种思想上的碰撞,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特别是小寒用颤抖的声音,希望公司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继续自己的文字梦。那个时候,我知道有同路人了。那天聊了一些什么话题,其实都已经不再重要。他留了下来,不拿工资为期半年实习。如果说不是因为真的喜欢文字的话,人人都想要尽快赚得房车求得安稳,相信很多人根本就坚持不下来。
一直到今天,他都是每天最早来到编辑部,最晚离开。
只是不同的是,一年前,他每天下班回家会看书写文,坚持写过几个长篇,几十万字的短篇。我也怀念,那个时候,我们每次半夜在相隔几公里的地方,各自就着一盏台灯,写下很多文字的时光。写字的人大多孤独,不喜欢把情绪说出口,于是才有了指尖飞在键盘的任性。
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因为喜欢。那个时候,在编辑部,除开讨论稿件,我们有时候也会说一些自己写作上的问题。我们是说得上话,在编辑部唯一坚持写字的两个人。
2015年武汉期刊博览会,他买了很多的书,想把全国所有喜欢的书,都全部置放家中。2016年武汉期刊博览会,他已经失去兴趣了。
注意到他的改变,已经是很久以后了,总之他不再说关于写字和看书这两件事。到今天,算是完全放弃。我不能去问这是为什么,因为那真的不是我能改变的一个事实。何况人各有志,我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以前,我其实是不愿意去接受一个人更大的改变。我在心里不太愿意相信,一年时间,真的会让一个人,丢了自己最初的东西。
写字这件事本身很孤独,我们所有在这个路上的人都深知;最初的写作阶段,稿费也不能让我们很任性地添置胭脂罗裙;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我们是怪胎。对着键盘敲下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多半也石沉大海;我们更加知道,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件可以立刻得到回报的事情。从小寒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某种无可奈何,以及无能为力。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为了交书稿,每天凌晨五点睡,黑白颠倒。一个稿子,改了三天,被编辑退回。在很多人肯定了他的天赋以后,他也会偶尔开始怀疑。他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都够看两部电影,回家还继续码书稿。他那么拼命,我有一天忍不住问他,为什么?
我心里的答案其实是,他为了稿费。
但是他说,喜欢吧,好像唯一觉得快乐的事情就是这个了。
如今几年过去了,他的书已经改编影视,但是他仍旧在半夜字斟句酌,坚持自己一直喜欢的东西。这几年的成长蜕变,不仅仅表现在他银行卡上的数字,手中的机票。更重要的是,我渐渐在他身上看到了平和,那种褪去浮躁之后的平和。
忘记在哪一个公号看过一句话,特别喜欢:回归平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想要而不可得的妥协,一种是尝试过后的理性自我认知。
他就是属于第二种。
编辑部我最尊敬的一位上司,也是我进入出版行业的师傅。大概是我父亲的年龄了,但是每天还坚持去长江游泳两个小时。纸质媒体如今艰难,他也压力渐大,失眠,整夜失眠,人瘦得像骨架,给人的感觉是随时会垮掉。
但是无论你在何时见到他,都会看到能量。那种与生俱来,让人想要靠近的一些正能量。
刚进入出版行业,我因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什么也不懂。语言文学、编辑学、传播学都是在上班的过程中自修,很多培训课程也是一一在周六日补上,阅读量也是靠几年来每天大量看书看剧获得。他是属于那种毫不吝啬的老师。我人生中的第一篇稿子,编辑得乱七八糟。我当时是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等待回复,但是他没有批评,而是一点一点讲解。当时我负责稿子,都需要他的二次润色。到了现在,他都会在开会的时候,开玩笑说,他一直在为我打工。
虽是玩笑话,但是却是事实。
这两年多时间,我的一切成长,从最开始懵懂无知到现在独当一面,全得益于他的帮助。
以前,我其实,并不知道喜欢一件事情,会愿意做到何种程度。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这一点。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需要花钱,可是没有钱;当我们老了,不需要钱,却足够了。
他完全可以退休,旅游打太极。但是他继续做着喜欢的出版工作,甚至我们刚成立的海外出版社,一群退休的出版人自行组织的翻译团队,都是他一一落实。后期公益出版,我充满期待。说不清来由,就是觉得,可以好好做几本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他处在大我们很多的年龄,做着和我一样的梦,这是我当他为精神导师的原因。
我们大部分人,在苦难中,就难以乐观了;在危机中,就难以前行了。但是他却是属于那种“苦难中的乐观主义者,危机中的机会主义者。”
一条路就算错了,因为喜欢,也会走下去,这大概就是我们这种不正常人的真实写照。
一直不懂,直到最近。看《马男波杰克》第二季结尾时候,有几个镜头,不仅仅只是写出了波杰克终于放弃了心灵鸡汤的激励,同时也给了我希望。波杰克开始跑步了,但是人的惰性不会那么容易改变。
他终于接受,一个过气的明星不被大家尊重的事实;他终于知道,窝在沙发上看自己的喜剧,缅怀过去的辉煌几近愚蠢;他害怕承认,背叛友谊,不珍惜陪他得人,管不住他在乎得人;似乎他终其一生,都在逃避,然后适应着外界,说服不了自己来做出改变。
但是成长蜕变一点儿也不那么容易,尽管他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在跑了几步之后他还是想放弃,瘫倒在草地上。
一直没有台词的路人跑步者出现了,对他说:会变容易的,每天都会容易一点点,但是你得每天都坚持跑,这才是难的部分,但是却会让跑步变得容易。
蜕变成长是极其艰难的一件事,改变初心却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我们成长的路上,不会有那么多的跑步者,来提醒我们。但是蜕变成长,坚持初心,都会变容易的,每天都会容易一点点。我深信,那么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