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二里头

作者: 乔现锋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11:59 被阅读201次
    二里头文化广场.JPG

    那个盛夏的上午,我们一行文友前去拜访了家乡的古迹——二里头。

    提起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在中国考古学界是一个绝对令人不陌生的地方: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王都”所在地,因为有已经发掘出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可以作出无声的证明;这里发现了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鉴于此,这里几年前就已经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地点。

    这是一个热得喘不过气的周六上午,我们一行文友在偃师市区搭乘一辆公交车,不到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十五公里外的翟镇镇二里头村。一下车,我们就在文友的同学——中科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下,登上了一栋陈列有大量图片和出土文物的二层小楼。通过听取介绍,我们了解了这个位于我们家门口、早已名扬中外的古迹的大致风貌。如今被一片良田所覆盖的二里头文化遗迹,有关部门已经对其做了详细而周密的规划,预计至2025年,这里将建成气势恢弘的多功能展示区,以便于向游人们开放。

    在北面的出土文物展示厅里,我们被上千件出土陶器惊呆了。靠墙的陈列架上,这些或被修补或原汁原味呈现出来的陶器无不散发出古朴的光芒,它们的造型典雅而端庄,青灰色的“肤色”和流畅的纹理中无一不饱含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轻轻地触摸着任何一件陶器, 4000年前的气息仿佛就扑面而来,历史的巨臂也似乎在向我热情招手。我想,我们的老祖先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智慧结晶会在4000年后的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看得出,这些作为生活炊饮或祭祀用品的陶器远没有现代用品精致、美观,但是他们作为现代文明的滥觞,对后世的陶器和青铜器制造业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参观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所有来参观的国际友人中,以日本人居多(当天就有一个日本青年与我们同行,经攀谈得知是江苏师范大学的日语教师),他们都有着良好的素质,每个人对二里头的文化古迹都怀着巨大的兴趣,询问得尤其仔细;而国内有些考察团,不是对二里头历史文化感兴趣,而是盯着一件件的出土陶器,一连声地询问这个价钱如何,那个能值多少钱。工作人员说,她最反感的就是问价钱,因为这儿的一切出土文物都是无价之宝。看完了陶器,我们提出最好能到发掘现场看看,工作人员抱歉地说,除了春秋季节,这里的发掘现场均被茂密的庄稼所覆盖,再说现在这么炎热的天气,根本不适合在野外开展考古工作。我还惊喜地看到,在一侧的留言簿上,包括国内和国外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参观者均在上面留了言。我也在上面留下了“家乡人为二里头骄傲”的话语。

    从社科院建造的小院子里出来,前面就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一通写着“华夏第一王都”的石碑巍然屹立;一块刻有“二里头遗址”五个遒劲有力大字的大理石矗立在广场北侧。石碑和大理石上的字均为当代书法名家、前任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所写。巧的是,张海先生老家也是偃师首阳山人,请张海先生在此留下墨宝,既亲切又大气。中间一面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有关二里头文化遗迹的详细介绍,石碑两侧的楹联为:洛水潺潺诉说老祖先叮咛,嵩岳巍巍显示大中华风骨,楹联内容不可谓不厚重、沧桑。

    是啊,穿过历史的云烟,数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在脚下的土地繁衍生息,在极端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却创造了流传千年的不朽文明。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在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在这片文明、沧桑的热土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业绩,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今世。

    IMAG0183.JPG IMAG0198.JPG IMAG0194.JPG IMAG0190.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沧桑二里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j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