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者: 金色Grogu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7:57 被阅读26次

纯音乐《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后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

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时,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

伯牙,也就误成了俞伯牙。

□□□

伯牙学习三年,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伯牙常常苦恼于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万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

伯牙大喜,师徒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当船行至蓬莱时,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过来。”

成连划船离开了许多天,也没回来,伯牙长居于此,抬头便见大海之波涛汹涌,回首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唯各种鸟儿啼鸣……

触景生情,仰天长叹,伯牙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有感而发,曲中淡淡忧伤之情。其实从此,俞伯牙的琴艺上了一个新台阶。

成连老师的高明之处恰在于此!他何尝不是用心良苦——让伯牙停驻大自然中,期待他自悟而寻得一种飞升的境界,用以激活艺术细胞、提高艺术修养呢!

□□□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心境大有改观,对各种声音亦越发敏感,借此,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心灵,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神奇,并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伯牙顺利体会到艺术本质,抵达到了艺术之彼岸。从此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也越发曲高和寡,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当然非常少。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是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他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还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千古传诵的诗篇: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恰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典故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伯牙绝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纯音乐《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

  • 《警世通言》读书笔记(一)

    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地点:汉阳江口马安山 时间:春秋时期 人物:俞瑞(伯牙),钟徽(子期) 阅读一得:知音...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警世通言》第一卷 古时候交情最深的莫如管仲、鲍叔牙了。 他俩交情能够传为美谈是因为鲍叔牙舍得吃亏,放下自己的利益...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我是爱读书的博雅,今天我读的内容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

  • 孤独,我却无处可躲

    1古时有个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叫俞伯牙,他从小就酷爱音乐,琴弹得非常好听。虽然很多人赞美他...

  • 分享‖高山流水

    出自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

  • 伯牙之憾

    文 / 元亨利贞o 伯牙之憾 (读《警世通言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感) 风狂浪涌雨如注,流水高山逢野渡。 一别...

  • 中国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春秋战國时期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于辩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以为失去知音、斷弦摔琴不复弹、深表...

  • 五言长韵《伯牙·子期》

    俞伯牙`钟子期,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赏析`他们是彼此的挚友,子期病故`伯牙摔琴`从此再未拨动琴弦,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牙绝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lh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