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教育中最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所谓的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何为学习困难?即无法自主完成学习,甚至于老师所教授的学习内容都无法接受、理解、更无法应用。
我之所以重复啰嗦地说一些众所周知的概念,主要是要强调几个关键词:不接受,不理解,不应用;最值得关注;弱势群体。
也就是说:首先,学困生最重要的特征是对学习及学习内容的排斥,所以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做才不让学生产生排斥和抗拒;其次,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这恰恰和我们老师在平时教育中的举动是相反的——我们眼里的学困生是可恨的,我们所不关注的,我们所打击的对象。反正所有坏的行为就是他们的标签。
然而,随着社会越来越飞速发展,教育的复杂性越来越强,特别是我们农村,受经济发展的无限冲击,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越来越缺失,最终造成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导致学困生成了我们教育的主流,我们老师的众多命运恰恰被这些占主流的学困生所掌控。
因此,转化学困生成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从“成因”“措施”“目标”三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第一,成因
学困生行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的身体因素
这里的身体因素就是指本身的弱智,就是我们说的智力残疾学生。这样的学困生有,但是很少,为了尊重这部分学生,我们的考试中核算成绩是不算这部分学生。
2.后天的自身因素
(1)基础较差
从人的成长科学来看,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所落下的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长,往往是难以补充和提升的。所以,我们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有责任和义务为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做好统一和铺垫,否则长期积累,就会形成目前不愿学习和学不会的情况。
(2)态度问题
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的态度,以及老师对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切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从教育的整体性来看,从低年级就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没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产生大量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3.教师的外部因素
(1)教师教育技能和素养不足
有一个重要的不良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并承认:一群不学习的教师在拼命地教孩子学习。
一是没有新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技能,用老生常谈的方法在教育新社会下的新学生,甚至于有不少老师从教以来,只教了一年书却重复了若干年,说得不好听一点不要说学生不喜欢自己,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所以,很多时候与其说学生厌学,还不如说学生厌教。
二是因为不学习,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生代的学生,无法驾驭。
三是因为不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无法促成学生向往,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学生从讨厌这个人慢慢地讨厌这个科目、讨厌这些知识。
(2)教师不重视,甚至贴标签歧视,使他们成为学困生。
这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最值得关注”。但由于我们的工作压力等等原因,我们的做法是不关注,甚至于贴标签歧视。
很多时候,学生在行成学困生的初期仅仅是某个方面有所欠缺,但是老师毫无耐心直接打击或者在作业批改上不给学生希望,慢慢地学生就成为了我们认为的样子。
4.非科学、非常规教育因素
(1)脑科学
A.脑记忆
在人的一个脑记忆单元内(不同的人记忆单元不同,有的人一个小时为一个单元、有的则会短,我们更科学的统一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脑的临时储存车间只能记忆(7+-2)个知识模块,随后需要我们进行记忆加工,将临时储存车间的知识模块行成记忆后转移到脑的记忆储存车间,腾出这个临时储存车间后方能进行下一个单元的脑记忆活动。否则,不停地在脑临时储存车间塞只是只会适得其反。
B.记忆储存车间知识模块行成永久记忆的规律——记忆遗忘曲线规律
这就是我们人脑记忆遗忘曲线规律:20分钟后会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8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2%,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时间允许现场记电话号码实验)
所以,科学发现:要牢记知识模块就必须在记住只是后的“八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四个时间段的时候再一次温故知识,否则当时的记忆只是一种假象。
(2)竭力遵循“学习金字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4256/251b5ad40b4d5877.jpg)
第二,措施
针对上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我们可以采取帮扶措施。
1.慢下来,遵循循序渐进,只要行动一定会有收获,滴水穿石。
2.遵循科学教育,高速的、高度压缩是不可取的。
3.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设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4.采取分层教学,降低要求,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5.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平时多对他们进行辅导。
6.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躲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成就感推动自我发展。
7.加强对这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鼓励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
9.让学生自由结成帮扶对子。
第三,目标
在这里我之所以强调目标,关键是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来不来就是成绩、成绩、成绩!找准微妙之处,实现了一些微妙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成绩,很多的教育教学就得到了提升。
1.学困生能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2.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3.逐步达到能独立作业,
4.学困生上课能认真听讲,敢于举手发言。
相信:日有进步,学有所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