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哲思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道德经》解析第二章 超越概念的局限

《道德经》解析第二章 超越概念的局限

作者: 李姐有解药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07:59 被阅读371次

原文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1】,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2】,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1.盈:通行本为“倾”,经考证,当是避汉孝惠帝刘盈讳而改,据帛书改正。

2.始:引领,倡导。

今译: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有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相和调,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

所以有道的人是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已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不自我夸耀,所以功绩不会泯灭。

引述


本章以美与丑、善与恶说明一切事物及其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的。而这个相对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则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它们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人世间,一切概念与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其中充满主观的执着,因而引起无休止的纷争。有道的人则会超越主观的评断,以“无为”的态度行事。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人们创造概念,给事物一个名称或下一个定义,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事物,把万事万物放在相对应的框架中去,显得更加的有序。当我们把一系列让我们产生赏心悦目感觉的事物都归为美的时候,看到与之相对的,不那么令人愉悦的,让我们的机体产生厌恶和排斥反应的事物,我们就用丑来定义。

美与丑只是一个概念,代表我们两种相反的感觉,这样的概念可以帮助人类对于事物快速的做出反应,如果判断是美的,则趋之,是丑的,则避之。

就好比西施,沉鱼落雁倾国倾城,就算心口疼时皱着眉头,也是闭月羞花我见犹怜,人们把看到西施的这种感觉叫做“美”,所以西施一现身,通常万人空巷,围观者无数。东施看到西施这么惹人喜爱,当然是无比羡慕,不就皱个眉头叹个气么,姐也会!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除了吓得众人坚决闭门不出之外,东施还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没错,就是东施效颦。只是东施前辈生错了时代,换在现今,以东施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模仿,恐怕早就是网络一姐,励志传奇,坐拥粉丝无数,芙蓉、凤姐什么的,与东施姐姐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所以,各种概念既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动态变化的。你以为的美和丑仅仅代表着你的标准和看法,就算周围有一群人都同意你的观点,也不代表你或你们的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概念不仅可以随时空变化,也因种族、文化、地域的差异,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标准。时尚界鼓吹骨感时,没准地球某个角落的民族恰恰以胖为荣以胖为美。

由此可见,我们创造的概念,是有其局限性的。而美与丑所代表的事物本身,其实就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无实无虚。老子用一个“恒”字,揭示了一体两面的变化常态。所以,不要固着于自己的眼光,那是我执,须得破除。

承认观念的局限,对万事万物保持谦卑,是一种生活智慧。理解概念在帮助我们简化生活的同时,也要时刻警醒不要被固有的概念限制了思想,捆住了手脚。

有道之人,会超越人为设定的概念,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因应万物。老子这里说的“处无为之事”,就是为了让万物依循自己本身的规律去生发运作,而不加强求,结果就是万物各得其所,成为了本该成为的样子。没有这种大智慧大格局,就容易凭自己的理解去强行作为,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控制,最终的结果就是破坏事物最本真最美好的属性。

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父母以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坚定的相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自己成了概念的奴隶,还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行事,不允许孩子有与之相异的想法和表达,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那一定是错的。他们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就像纪伯伦《论孩子》一诗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不懂得这个道理的父母和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是硝烟四起,战火连天。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刚从那里走出来。曾经我也自以为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爱,我想用自己设计的“完美”套路去塑造孩子,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符传统的行为,结果就是,种子成长的力量有多大,孩子反抗的力量就有多大,战争带来的伤害是双方的,把力气都用在了取胜上,哪还有力量成长?所幸有《道德经》的滋养,有心理学的指导,委屈而挫败的我终于真正放下,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允许他走我认为的弯路,允许他在失败的痛苦中暂时歇息而不是马上奋起直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和陪伴。这时候,我才惊奇的发现,借我而来的那个生命,原来是如此蓬勃美好,圆满完整。

对生命抱持尊重和敬畏,你就会收获奇迹,那是上天馈赠给我们的“不劳而获”,可别拂逆了这样的好意和幸运。

《道德经》中的智慧,不仅适用于父母这个角色,也是浮华世界所有众生解除痛苦的良药。这里的所谓解析,不过也只是智慧海洋中的一枚贝壳,只为抛砖引玉,期望传统智慧进入大众的生活,得到广泛的种植和传播,让急于奔跑的人们,有机会停下来照看自己的内心,于忙乱中保持一份定静,于杂芜中滋生一丛慧根。长期的诵读,智慧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如暗沉黑夜的一抹亮光,于漫漫红尘中护佑你前行。


跟读友们一起研习的版本,是由原台大哲学系陈鼓应教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老子注译及评介》。较之世面上流行的其它各种版本,陈教授集数十年之功,多方考证,并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到的帛书老子写本,进行订正,个人认为是目前最接近原作的老学著述。也是多年前蒙一位国学教授的指引购得此书,与之前收藏数种版本两两相较,从此对之爱不释手,再不二求。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解析第二章 超越概念的局限

    原文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

  •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超越感觉》笔记 第二章概念:“思考” Mental indolence is one of the common...

  • 超越局限

    从悠悠岁月之中,看生命之短暂,在茫茫宇宙中,看人生之渺小。然而世人却往往喜欢做无用之功,为了身外之名利尔虞我诈。人...

  • Jobs to be done 与真实竞品

    Jobs to be done(简称JTBD)是个好概念,它让我意识到「超越竞品」思维的局限性,转而关注「用户想要...

  • 超越认知的局限

    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的开篇就提到了一个关于鲲化为鹏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 超越头脑的局限

    近日,一位工程项目的负责人来办公室办事,突然叫出了我的名字,还跟我的同事介绍说,我们是初中同学。但是,我并不认识他...

  • 超越心的局限

    说到“恶"字,不要以为做坏事才叫恶。“恶” 字上面是个“亚”字,底下是个“心”字,亚心为恶,差一点点的心就是恶...

  • 超越父母的局限

    的确,爸爸妈妈就是我们自己的镜子。 如果看到他们的明显局限,也看到他们的突出优势,看到在我们身上,多多少少保留着他...

  • 局限与超越

    文/明至 艺术,是通往自由的途径。 人生在世,无论是意识、时空、抑或资源,始终困于有限。然而,艺术却是以无益之事,...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二章(2)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续) 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是...

网友评论

  • babywolf:每天早起都要看几篇您的《道德经》解析,有些都看过三四遍了,感觉比那些出版的书都好看。您的解药不错!
    李姐有解药:@babywolf 谢谢亲的喜欢:pray:
  • 朝莯:加油
    李姐有解药:@朝莯 谢谢:pray:
  • 徐卫军:灵魂的营养,食之祛火湿。
    李姐有解药:@莊彦 谢谢!
  • 舟铭杨:李姐!小小大学生很喜欢看您写的《道德经》解读!领我入门,感谢。
    李姐有解药:谢谢支持,我们一起努力往前走
  • 4901c48cc6b3:期待更新
    李姐有解药:@未成年方便面 谢谢关注,尽量争取一周更新一章:fist:
  • 武汉如心:很好!
    李姐有解药:@武汉如心 谢谢鼓励!
  • TBRAVE:您好,期待您的更新
    TBRAVE: @李姐有解药 期待着您的更新
    李姐有解药:@TBRAVE 谢谢您的关注,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周更新一章:blush:
  • 山贼爷:具体存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或者实体存在的,对于事物或者物质的定义都是人为的,主观的。客观并不因主观而存在,恰恰主观往往根据时代和认知的发展对客观事物释以不同的概念。因此做人做事因顺势而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不要盲目固执主观。否则必然是抗拒,斗争不休的过程且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
    才蛋: @山贼爷 如是!如是!名相非本真。
    李姐有解药:@山贼爷 很精辟的理解:+1:
  • hardword:喜欢您的解读
    李姐有解药:谢谢您的鼓励

本文标题:《道德经》解析第二章 超越概念的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ma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