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39. 历史人物、典故感悟
读《论语》学做人2·12|君子不器

读《论语》学做人2·12|君子不器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2-09-03 14:19 被阅读0次

    在《学而》篇,孔子先讲了“人不知而不愠”,可以说是君子了。在这一章,孔子仍然从反面讲什么是君子。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宏观的君子,而不是具体的君子。

    《周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代的孔颖达《周易正义》说:“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一般认为,《周易·系辞》是孔子以后的作品,但也反映了儒家的最初思想。孔子是志于道的人,因此,他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才,加强自身修养,掌握大道,站在更高层次上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不要陷入具体事务中。

    器,就是器具。这应当没有什么疑义。但是“不器”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般的解释,是说君子不要像一件器具那样,比如瑚琏,比如斗、筲,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或者只提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而应当做一个通才,上下古今无所不通,要“文质彬彬”,要文武全才,干哪一行就是那一行云云。

    孔子认为颜回(子渊)是掌握了他的大道的,而端木赐(子贡)却只是一个“器”,顶多也就是个“瑚琏。”

    一次,端木赐(子贡)主动问孔子对自己的评价。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公冶长》5·4)

    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大概比较尊贵的器具,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孔子把端木赐(子贡)比作瑚琏,肯定他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孔子认为端木赐(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怕端木赐不服,孔子就问,你跟颜回(子渊)比怎么样?端木赐(子贡)说,我哪敢跟他比啊,“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心想,你服了么?

    孔子把端木赐(子贡)比作瑚琏,是肯定他有一定的才能,比那些斗筲强多了,而端木赐(子贡)也确实是个人才,但总觉得孔子这话里还隐藏着别的意思。总不会是你既要做瑚琏,也要做斗筲的通才吧?

    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研究《易》,大概也写了不少批语、笔记或者专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说“君子不器”和端木赐(子贡)是瑚琏的时间不可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不是孔子说的,也不可考,但如果是孔子说的,那么都应当是在孔子晚年学易后。晚年的孔子,耳顺,随心所欲不逾矩,对性与天道的认识已经达到了顶峰。但好像孔子没有把这些教给他的学生们,以致子贡曾经或许报怨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5·13)

    而这个时候,孔子对他的弟子们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端木赐(子贡)是富二代,但能够坚定不移地跟随孔子学道,这让孔子很欣慰。而且,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里,端木赐(子贡)一直跟随着孔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持,而且化解了很多危险。孔子死时,端木赐(子贡)当在身边。端木赐(子贡)来见孔子时,孔子已经快不行了,于门前见端木赐(子贡)至,叹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内心的悲凉至此。此后七日而夫子卒。众弟子皆服丧三年,唯端木赐(子贡)庐墓六年乃去(《史记·孔子世家》)。

    端木赐(子贡)很有才能,是言语科的高材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齐欲伐鲁,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太喜爱端木赐(子贡)了,其记载有很多不实之处。但是,“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也就是端木赐(子贡)喜欢“方人”,这也让孔子有点不爽,曾经批评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论语·宪问》14·29)因此,孔子认为,端木赐(子贡)贡远没有达到“仁”的标准,但还算不错的学生了。

    在孔子的学生中,颜回(子渊)求仁得仁,仲由(子路)杀身成仁,而端木赐(子贡)虽然优秀,却只是瑚琏。由此,也验证了孔子心目中的真正的君子是什么样的,那就是“知仁行仁”,或者是具有“道”和“器”两种品性,也即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有才能,但都是实际操作技能,只能做个器,而不知“仁”不知“道”,而颜回(子渊)、仲由(子路)则是具有了孔子之“道”的君子。

    实际上,在孔子的“道”里,并不反对君子成为器。孔子就是一个最大的器。如果不成“器”,则“道”如何实现呢?而孔子的本意,是君子首先应当知“道”,然后再去实现道,实现自己的理想。从人格角度来说,君子是具有道、器两种属性的,“道”是思想,“器”是肉体;道为体,器为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要仅仅成为一个“器”,还要掌握“道”。

    在庄子的思想里,一个人也是应当具有“吾”“我”两种属性的,“吾”是肉身,“我”是精神。不管是庄子自己梦蝶,还是南郭子綦的“今者吾丧我”,都是这个意思。佛教思想也是这样的观点。总之,不管是中国的儒家、道家,还是外来的佛家,其思想的最终归属是一致的,即“道统为一”。

    一个具有形而上之“道”同时又兼具形而下之“器”精神的人,才是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2·12|君子不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m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