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头一天还艳阳高照、热火中烧,清明节却气温骤降,“可怜身上衣正单”。雨淅淅沥沥下着,山村公路蜿蜒曲折,在拓展里程的长度,也在提升海拔的高度。由于退耕还林后人烟稀少,上里的植被更加葱郁。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少了,就更加没有路,再加上泥泞地滑,今年是无法到达祖父的坟前烧纸了,只能在老家破陋的堂屋前寄托哀思。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这堂屋也是饱经风雨,烙上了岁月的痕迹,同时唤起儿时的记忆。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想起小时和堂兄玩扑克“拱猪”,法则就是——拱猪不积极,一定有问题。想起有一次从羊肠小道下山,坡非常陡,路非常滑,11路车(双腿)刹不住,自己冲进了一片刺巴笼,没想到当年自己这么勇敢。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看着堂屋这凹陷的门槛,掂量着岁月多少双脚进进出出,就好比人生的道路总会有一些坎坷。神龛上的“天地君亲师位”早已不见踪影,但它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里,敬畏之感油然而生。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还随父亲一起去上坟,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倒很少去了。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记得小时清明祭拜,一群人共同前往,而现在只能单打独斗了。堂屋的屋顶年久失修,有新的藤蔓钻了进来,在干柴(其实已经润湿)的衬托下格外瞩目。本来应该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现在成了一根藤蔓进屋去。开门见山,从堂屋的门向外望去,绿油油的青山,曾经的村落变得残垣断壁。今年是祖父110周年,也就在此一起祝福了。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祖母的坟在公路旁,前去容易得多。现在的农村,随便咋拍都很漂亮,从环境看和风景区也差不多,只是没有接待能力、历史典故和娱乐设施。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看到旁边的铁塔,就在思考:如果信号能够上承苍天,下接地气,穿越时空,将亲人的哀思传递过去,搭建起两个世界的桥梁,将会怎样呢?这样真可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就好比拿起手机和先祖先烈通了个电话,聊了聊家常,问候你在他乡还好吗?
外祖父、外祖母的栖息地,也留下了儿时玩耍的痕迹。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那时光秃秃的松坡林,如今披上了绿装。当年小时,去帮长辈拾点毛毛柴,远方传来了愤怒的吼叫声“哪个在捡我的柴,那是我的”。想起和玩伴一起耍的欢畅淋漓,玩扑克“王3821”的乐趣;还有在山坡烧砖(伙伴制作的小砖,像麻将那么大一个),期待修建人生的高楼大厦,自己手被烫着后赶快回外婆家抹盐;和表姐玩“飞五块”,输了钻桌子;大家一起去找野生小果子——三月泡,大的总被哥哥姐姐找到,自己得到的只能是漏网之鱼。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看到池塘,当年自己学游泳,表哥他用手托着我的头,说我只要模仿鸭儿浮水就会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否这样说,人不能在同一池塘游两次泳。
这次爸爸还有点小遗憾,说清明本来是到祖父的坟前烧纸的,结果没有去成。我安慰说,确实也上不去,只要心中有就对了。从唯物的角度看,生前的照顾远胜过生后的纸钱,这才是爱的供养。植物封路,堵塞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想起“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或许这是长辈最好的归属——小隐于山。
想起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于是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等我百年以后,让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老家的蓝家槽水库里。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这个水库还在发电,自己将能通过送水管道,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这电能并入电网后,输送到基站的供电系统;再转化为通信信号,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实现万物相连,包括自己的至亲至爱;这样自己便能——大隐于市。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小隐于山——清明祭祖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