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码字成文
《论语别裁》208(季氏)|易变的历史哲学

《论语别裁》208(季氏)|易变的历史哲学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17:06 被阅读0次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时代安定,国家上了轨道,不论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中央政府可以事权专一。当时代变了,政权有了问题,地方的势力就会起来,不管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中央政府没有办法贯彻命令,则由地方势力揽权。用唐代的历史来说,就是藩镇专擅,外藩权力膨胀;以近代史来说,就是军阀割据专政。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种祸乱很严重,除藩镇之祸外,有宦官当政、外戚揽权,以及女祸为害。如汉朝、明朝受宦官影响很大,许多大臣都难得见到皇帝,一切大权操纵在宦官手里。外戚之患,为皇后娘家人专权。女祸,武则天算一个,汉高祖的吕后算一个,清末的慈禧太后算一个。历史上这几个因素,差不多轮流在转,几乎在每一变乱的时代,问题都出在这几个因素上。国家大事有如此现象,其实每个阶层都有,任何人但负重要职位时,都会有这种可能。“人”的毛病,古人有,现在也,将来也一定有。这个历史、这个世界是人形成的,人的所有毛病,是没有时空差别的。

        所以孔子说,到了变乱时代,诸侯专权的时候,最多十世,以三十年为一世,也就是二三百年以内,这个历史没有不转变的。春秋战国时代,齐恒公、晋文公这些霸主,都是地方藩镇势力,最多维持十世。等而下之像季家这样大夫专权的,顶多五世,一百多年而已。再下来由陪臣执国命,大臣们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主事的人才越来越差,时代越来越衰微,也就数十年而已,顶多三世,没有不变的。

        一般人的起家也是如此,第一代辛苦创业,第二代尚能守成,第三代享受了,第四代花得差不多了,第五代忘了上代的辛苦,花光了,第六代又重新开始。所以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祖宗再有道德、再有好的修持,他的德性,遗留过不了五代。

        再回到原文,天下有道的时候,政治的权力,就不会落到大夫的身上,中央政府一定能够贯彻他的权力,老百姓也不会有议论,过平安日子,不怨天,不尤人。孔子继续讲当时实例,他说古代分封的禄位,离开公室已五世了,政权旁落到大夫的手里已经有四代了。所以孔子告诉冉有、子路,依据历史演变的规律,三桓的子孙——就是季家三兄弟的问题,马上就要显现出来了,不必等到出兵去打别人,本身就要垮了。

      中国文化历史哲学,是讲“变的史观”,不管你唯物也好,唯心也好,社会、人、时间、空间随时都在变,天下没有不变的事物。懂得真正的变,就晓得如何“适变”,不等到“变”来了以后才变,而先领导变。因此,我们说第一等人是自己制造机会,领导变;第二等人是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了机会,知道去应变;第三等人往往失去机会,被动受变。

      孔子的学问智慧,的确有先见之明,他的这些话就是对历史社会演变史的预言,春秋以后的历史,正如他所说的演变之路慢慢在演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208(季氏)|易变的历史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yj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