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慈悲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14:56 被阅读20次

我们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负责。----李清诚

母爱,是伟大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公认之事实,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母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称得起,是个‘伟大’了,一样。因为大多数母亲,似乎自认为,自己是“拥有”这个孩子的了,一样,他们觉得,“孩子”,是己的一部分,故,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牵扯’,以至于,双方终身都要为这种‘牵扯’,所负责,与分担了,一样。而事实上,这种关系,与纽带,他有一个更高尚的内涵,既就是:(很多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看法是认为)我,即是你,的了,一样,既,父母亲认为,‘我的孩子,即是我,以及,我即是我的孩子了……’一样。

父母,与孩子

那么,由此观之,“牺牲”二字,则就在他们(父子,母子)这种‘纽带’当中,是不成立的了,因为‘牺牲’之精神,他首先是要自认为,他自己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为公司,为团体,为事业,为其他人……这属于,是叫“牺牲”了的。

那么,当你没觉得,有“别人”之时候的话,那么‘牺牲’的定义,就不再成立,而,‘奉献’(所谓)二字,亦也就无从谈起了,一样,因为没有牺牲,何谓奉献,呢?

1.

父母,绝大部分,或者说一部分,一部分父母,罢子女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故,所谓“牺牲”,和“奉献”,那亦也只是在旁人,在他人眼中看起来的,一样,而,其当事人(即一部分之父母亲)本身,实则可能,并无此概念,是也了,一样,因为,当事人自己,实觉可能:‘并无可失’是也了,一样,而人一旦有了这个概念,既:‘并无可失’的了一样,当人有了这个概念之时,实际上来说,离“高尚”(所谓)既已不远矣了,一样。因为高尚,何为高尚?

2.

高尚,即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负责以及并未觉自己曾“有”什么了一样,这是我认为的,‘高尚’之精神,之真实含义了是也,因为‘高尚’本身既就是做你自己高尚本身亦也既就是‘没有自己’了一样。因为,任何的“有”,他都会对以“失”的风险(所谓),既就像:父母觉得自己有电话,有手机,孩子拿过来,摔坏了,砸烂了……(父母)就嗔怪孩子,一样,这就好比,我有双新鞋,新买的,挺喜欢,出门怕被人踩脏一脚,一样……

这种“有”的精神他就离‘高尚’很远了,我们说,‘高尚’是没有牺牲,没有奉献……但是,您若是带着‘大义凛然’,‘奋不顾身’之狠劲儿,之勇劲儿的话,那还不就是落得个:牺牲,和奉献,之下场吗,一样。只不过说是,您咬咬牙,勇过来了,一样;但并不能说,您是个‘高尚’的人了,一样,因为‘高尚’,他就压根儿没有什么所谓“牺牲”,与“奉献”之概念,既就更不用提,什么“大义凛然”,与“奋不顾身”了,一样,所有的这些‘形容词’后世者与好事者形容前世之‘高尚’们的托词说辞亦大抵是一种后世人的过分解读与过分诠释了是也一样,因,真实的‘高尚’者们,我既就可替他们(既,真实之‘高尚’者们)回答这个问题,说:实际上,我们没有这么多,多余之感情了,一样,实际上,我们亦没有那种后世之认为的“咬牙切齿”,与“奋不顾身”了……实际上,我们就什么也没想也不需要想……

因为“想”,思虑,就会涉及到“有”,和“失”的困顿、困局当中来,实际上“困顿”,和“困局”,他亦也只是一种说辞,因,连“有”,和“失”都无有,何谈“困”,与“不困”(所谓)呢?

3.

故,若果实在理解不了这种‘高尚’的话,可以试着想想地震的时候,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的场景,场面,你觉得,他(母亲)想了么?他若果想了,就会涉及到“有”,有了“有”,既就会有“失”(所谓)......这种“我入地狱你上天堂”之心不既就是‘高尚’吗?你们好就行,大伙好,亦也就行了,不是?

“我入地狱,你上天堂”----李清诚

故‘高尚’他不用“想”,你们所认为的“勇敢”(所谓),和“大义凛然”……只是你们后世人,所做的一种‘推断’,既:“我认为,他当时是怀着一颗……大无畏,以及凛然之心……去做的”……我说,说这话的人一定不够‘高尚’

4.

因为‘高尚’的人从不说这样的话,你认为,那个为的救自己的孩子,而以自身之躯抗击‘楼震’之母亲,若果他还活着的话,你觉得,他会自诩:我当时怀着一颗大无畏的心……吗?那都是,后世者编的。

大多数人,当事者,“见义勇为”者事后谈及此事,大抵上,便都会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了”,一样。而,罢这种‘高尚’之精神,推诸于四海,即是佛教之精神,即是耶教之精神,即是道教之精神,即是儒家之精魄了,一样。

5.

什么是‘慈悲’,慈悲,既就是:对你负责对自己所拥有的负责了一样;但是慈悲,慈悲亦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了一样

这,既就是‘高尚’了呀,你有多‘慈悲’你就拥有多少东西了呀一样。----文 李清诚 戊戌年十一月初四

相关文章

  • 论慈悲

    我们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负责。----李清诚 母爱,是伟大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公认之事实,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

  • 信念、观念与此念

    论慈悲 慈悲有生缘慈悲,法缘慈悲与无缘慈悲,是啊,把家人当作路人,把路人当作家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后者最难。 ...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论阅读的好处。 阅读之后,才会懂得;因为...

  • 第21期作业

    1、龙树菩萨《宝鬘论》中的修持菩萨慈悲之道之人的七大美好品质是哪些?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 ...

  • 慈悲,都是被“打”出来的|论慈悲

    1.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木讷”怎么来的?“打”出来的啊。确切的说是:被打出来的...

  • 佛一因果

    佛前一束香,因缘前生定。 慈悲莫论错,度化一身轻。

  • 佛度有缘人, 人度,我度! 心有慈悲,便是佛心。 莫较高下,莫论长短; 放下屠刀,便是非凡!

  • 读书笔记《冯唐成事心法》(39)

    1.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 智慧是三观、方法论、进退的分寸,包括对灵、肉,以及情绪的管理,等等。 ...

  • 金刚经初释18-如是实证解痛除嗔

    本段较长 有六百个字是金刚经最长的段落之一须菩提与佛陀一论一示一论中有三层意思一示中佛陀则慈悲的教导了重要的修行方...

  • 《七言.绝句一首》

    多情总是因人意, 离别最能断愁肠。 烦恼常使心生闷, 是非多由口雌黄。 英雄莫以成败论, 好汉从来是草莽。 慈悲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慈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ir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