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负责。----李清诚
母爱,是伟大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公认之事实,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母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称得起,是个‘伟大’了,一样。因为大多数母亲,似乎自认为,自己是“拥有”这个孩子的了,一样,他们觉得,“孩子”,是己的一部分,故,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牵扯’,以至于,双方终身都要为这种‘牵扯’,所负责,与分担了,一样。而事实上,这种关系,与纽带,他有一个更高尚的内涵,既就是:(很多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看法是认为)我,即是你,的了,一样,既,父母亲认为,‘我的孩子,即是我,以及,我即是我的孩子了……’一样。

那么,由此观之,“牺牲”二字,则就在他们(父子,母子)这种‘纽带’当中,是不成立的了,因为‘牺牲’之精神,他首先是要自认为,他自己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为公司,为团体,为事业,为其他人……这属于,是叫“牺牲”了的。

那么,当你没觉得,有“别人”之时候的话,那么‘牺牲’的定义,就不再成立,而,‘奉献’(所谓)二字,亦也就无从谈起了,一样,因为没有牺牲,何谓奉献,呢?
1.
父母,绝大部分,或者说一部分,一部分父母,罢子女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故,所谓“牺牲”,和“奉献”,那亦也只是在旁人,在他人眼中看起来的,一样,而,其当事人(即一部分之父母亲)本身,实则可能,并无此概念,是也了,一样,因为,当事人自己,实觉可能:‘并无可失’是也了,一样,而人一旦有了这个概念,既:‘并无可失’的了一样,当人有了这个概念之时,实际上来说,离“高尚”(所谓)既已不远矣了,一样。因为高尚,何为高尚?
2.
高尚,即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负责,以及,并未觉自己曾“有”什么了,一样,这是我认为的,‘高尚’之精神,之真实含义了是也,因为‘高尚’本身,既就是:做你自己,而,高尚本身,亦也既就是:‘没有自己’了,一样。因为,任何的“有”,他都会对以“失”的风险(所谓),既就像:父母觉得自己有电话,有手机,孩子拿过来,摔坏了,砸烂了……(父母)就嗔怪孩子,一样,这就好比,我有双新鞋,新买的,挺喜欢,出门怕被人踩脏一脚,一样……
这种“有”的精神,他就离‘高尚’,很远了,我们说,‘高尚’是没有牺牲,没有奉献……但是,您若是带着‘大义凛然’,‘奋不顾身’之狠劲儿,之勇劲儿的话,那还不就是落得个:牺牲,和奉献,之下场吗,一样。只不过说是,您咬咬牙,勇过来了,一样;但并不能说,您是个‘高尚’的人了,一样,因为‘高尚’,他就压根儿没有什么所谓“牺牲”,与“奉献”之概念,既就更不用提,什么“大义凛然”,与“奋不顾身”了,一样,所有的这些‘形容词’,既,后世者,与好事者,形容前世之‘高尚’们的托词,说辞,亦大抵是一种后世人的过分解读,与过分诠释了,是也,一样,因,真实的‘高尚’者们,我既就可替他们(既,真实之‘高尚’者们)回答这个问题,说:实际上,我们没有这么多,多余之感情了,一样,实际上,我们亦没有那种后世之认为的“咬牙切齿”,与“奋不顾身”了……实际上,我们就什么也没想,也不需要想……
因为“想”,思虑,就会涉及到“有”,和“失”的困顿、困局当中来,实际上“困顿”,和“困局”,他亦也只是一种说辞,因,连“有”,和“失”都无有,何谈“困”,与“不困”(所谓)呢?
3.
故,若果实在理解不了这种‘高尚’的话,可以试着想想地震的时候,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的场景,场面,你觉得,他(母亲)想了么?他若果想了,就会涉及到“有”,有了“有”,既就会有“失”(所谓)......故,这种“我入地狱,你上天堂”之心,不既就是‘高尚’吗?你们好就行,大伙好,亦也就行了,不是?

故‘高尚’,他不用“想”,你们所认为的“勇敢”(所谓),和“大义凛然”……只是你们后世人,所做的一种‘推断’,既:“我认为,他当时是怀着一颗……大无畏,以及凛然之心……去做的”……我说,说这话的人,一定,不够‘高尚’。
4.
因为‘高尚’的人,从不说这样的话,你认为,那个为的救自己的孩子,而以自身之躯抗击‘楼震’之母亲,若果他还活着的话,你觉得,他会自诩:我当时怀着一颗大无畏的心……吗?那都是,后世者编的。
大多数人,当事者,“见义勇为”者事后谈及此事,大抵上,便都会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了”,一样。而,罢这种‘高尚’之精神,推诸于四海,即是佛教之精神,即是耶教之精神,即是道教之精神,即是儒家之精魄了,一样。
5.
什么是‘慈悲’,慈悲,既就是:对你负责,对自己所拥有的,负责了,一样;但是慈悲,慈悲,亦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了,一样。
这,既就是‘高尚’了呀,你有多‘慈悲’,你就拥有多少东西了呀,一样。----文 李清诚 戊戌年十一月初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