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育初中语文学习教育生活
牵学生走入“愤”“悱”之境---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

牵学生走入“愤”“悱”之境---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

作者: 字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20:20 被阅读2次
牵学生走入“愤”“悱”之境---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

我感觉语文课堂上孩子们似乎不爱主动表达,不爱动脑思考。

从一些录像课、观摩课上看到孩子们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迫不及待的想站起来讲,真是很赞叹、很羡慕。

没办法,得从自己的课堂来培养,从零开始吧。

今天上《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这一课 没有多少阅读的难度,但农村的孩子还是不愿认真在家看课本,只好在课上花一些时间让孩子读。

先熟悉文章内容,我问:文章所写的事,合上书,你最能记住的是哪一件?我让学生开火车逐个逐个的说。有说朱德的母亲生养了许多孩子的,有说母亲早起床的,有说母亲周济穷人的,有说母亲遇上最悲惨的遭遇不灰心的,有说支持“我”参加新军的……让两组的同学发言,轮到最后一个,才有说母亲和父亲节衣缩食送我读书这一事。孩子们对读书这件事已觉不出珍贵,甚至觉得读书也许是一种负累,很难理解一个家庭为供孩子读书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克服多大的困难。因为今天都无需交学费。学费一事并未使一个家庭产生多大的难处。

时代好了,生活富了,却无需交学费,而要交学费的年代,家庭普遍贫苦,家中的孩子因父母筹学费困难而早早懂事了,暗暗咬紧牙关努力。我这个读书时父母也曾东挪西建的读者,读到此处便深深明白朱德母亲的难处。

梳理这些事件之后,学生也发现了文章组织材料是按时间的顺序。发现这一组织材料的规律后,还要深入一层,看作者处理材料的妙处。我说作者其实对这些材料做了一种归类处理。根据刚才的梳理,如果分为两类,请说说看作者将这些事儿分成哪两类?

许久的沉默,没有人反应,我尝试点名几个孩子,可是找不到方向。这时我提醒同学们看看课文的第2段到第7段与8到13段这两个层次上的内容,一定会有所发现。再让几个学生说说,还是没有找到钥匙。我再提醒:一个范围涉及的是“家”,一个范围涉及的是“社会”。终于在这种“愤”“悱”情境下,有学生发现了“家”的困难是穷,“社会”上遇到的困难是被剥削被压迫,面对家的贫苦的困难,母亲坚信勤劳是可以战胜的。但面对被压迫被欺压的困难,仅凭自己是很难战胜的,于是才有母亲的送子读书,支持革命,这是比勤劳更伟大、更了不起的品格。如此有远见,深明大义的母亲,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母亲的形象逐渐由概念化走向了具体形象化。

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也在孩子们脑海里逐渐的明晰:对母亲逝世的悲痛,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对母亲的恩情表示感激。

我接着问:作者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你一般是如何报答恩情的?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朱德同志将对母亲离去的悲痛化为对天底下母亲、对民族和人民的大爱。这是担起多么重大的责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

也许我们今天还无法生发出像朱德同志这样的大决心,因为我们的能力还十分的有限,但我们可以把这颗种子埋藏在心底,等将来阳光、雨露一旦降临,这颗种子也会发出嫩芽的。

同学们深以为然,课堂里再次响起“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同学们读得昂扬热烈,激情澎湃。

相关文章

  • 牵学生走入“愤”“悱”之境---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

    我感觉语文课堂上孩子们似乎不爱主动表达,不爱动脑思考。 从一些录像课、观摩课上看到孩子们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见解,甚...

  • 【第二课】愤启悱发: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张力

    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文艺课》 【第二课】愤启悱发: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张力 愤启悱发是“不愤不...

  • 谢母校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六年,人生智慧的启蒙,六年,峰小记录了我的...

  • 园融洞彻

    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

  • 情顺万事而无情(日更第384天2022-02-26)

    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

  • 圆融通达(日更第383天2022-02-25)

    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

  • 1月26日拜访荀老师

    1、孩子是战士,父母是文工团、击鼓者,父母需要做的是“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中的“愤”、“启”者,鼓舞孩子的...

  • 今日读书打卡(12.28)

    《教书工作漫谈》——魏书生 第一章:愤悱启发持有道 敲重点: 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1.组织教学 2.设计导语 ...

  • 《论语新解》之述而篇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

  • 生命思语2020-03-09

    愤悱:让学习真正发生 ——面向深圳中小学师生家长的演讲 (2020.03.08 CCtalk87765928) 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牵学生走入“愤”“悱”之境---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pm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