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谈起过年,最怀念的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呀,那时特别期待过年,感觉一年很长,好久才会过年,所以过年会很开心。
年前家里人会早早准备腌腊肉,做腊肠,然后放在灶上烘,用晒干的栗子壳使劲烘,肉被熏得油滋滋的。以前很多都是砖瓦房,都有楼樑,挂在上面整整齐齐一排。
年货是过年必备的,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家人备年货。
因为家住山村,以前交通都是基本靠走路,到了过年会有人把一些水果什么的拉到村上卖,柚子、橘子、柑子都是必备的啊,还有很多人会买甘蔗,一大捆的买。
对于孩子而言,过年最开心的不只是可以收到红包,还有买新衣,买很多好吃的。
2.
每到过年前会做很多糍粑,之后过完年可以给拜年的客人吃,以及开春后工作回来也可以吃。
图片来自百度小时候最兴奋的就是打米饼,喜欢饼印子打出来不同图案的饼。有风景的,有字迹的,最喜欢的是有一个是青蛙模样的,我们都嚷嚷着要打青蛙的。
打米饼先是把米炒过,微黄后就出锅,放一点姜进去调味,然后把米碾成粉。红糖水事先煮好,之后把红糖浆和面,面里还会放芝麻,之后用饼印子一个个的打出来放到锅里用文火烘干。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糍粑是不可少的。
图片来自百度这种糍粑在我们那叫水浸粑,就是用米磨成浆,然后放锅里弄至黏稠以及软糯就开始一个个的做成这样子,然后蒸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吃了,等完全干完就好放水里泡着。
炒水浸粑和油茶简直是绝配!
3.
我们那边一般是在过年前几天开始打扫房子,以前老房子里一年到头最多的就是蜘蛛网,我们都会一一清扫掉,把贴的旧门神对联都撕掉,屋前屋后都清扫干净。
儿时的年味|念少年锦时过年的鞭炮和烟花很多都是别人拉到村上卖就一并买了,到了过年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家了,村里面可热闹了。
儿时的年味|念少年锦时这种糍粑我们称为油堆,这是过年祭祀放在太公台上要用的,这种很讲究,如果你的方法不对是做不出好的。一般结婚去礼我们都要做这种糍粑的,里面是空心的,用油炸起来的。
4.
小时候过年会很冷,都下雨,很多人家就在家里烘火,烧一堆大火在灶前,用大树根或柴火一直烧,旁边放着好吃的零食水果。有人来就一起吃东西烘火唠嗑,特别有年味。
到了过年那天每家每户早上就开始张罗起来,先是杀鸡,过年拜神鸡是一定要的,然后水井旁人人都在洗菜,热闹的很。
下午开始贴对联,看着红红火火的对联贴在两旁,就感觉新年新气象,很喜庆。
以前爸爸妈妈说除夕那天每个人都要洗澡洗头,把全身衣服都换掉,要洗澡的水会放酸柚子树的树叶进去泡着,我们都会早早洗好澡穿上新衣等待去拜神。
有的人家很早就去拜神了,鞭炮一直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们会带上香火蜡烛纸钱鞭炮茶水和酒等等去拜神,用篮子或其他的装着鸡和猪肉还有其他吃的一起去,看着大家开心的拜完一处又一处,就会觉得过年真的好好玩。
5.
过年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饭,一起说笑,最幸福不过了。
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些远在外乡打工的亲人们不管如何都会回来过年,只为与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过个年。
过年的菜肴自然是丰富的,我们餐桌上也基本会出现我们当地特色菜的其中一些,就是一些酿菜,我们那里有十八道酿菜,称为“平乐十八酿”。
图片来自百度吃过年夜饭后我和小伙伴们会一起出去放烟花或看别人放,口袋里满是糖果和瓜子。因为我们家住山村比较高,所以能看到下面的村庄放的烟花,我们会欢呼哪里哪里的好看。
到了晚上十二点钟每家每户准时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烟花也层出不穷,小村庄里一时都是响声。
爆竹声声辞旧岁,新的一年就在我们的期待中到来。
儿时的年味|念少年锦时白天时候我们会买很多小鞭炮自己放,一燃就丢,我们叫刮泡,我记得有一个牌子叫美猴王,那时我们很爱玩。
小时候的过年虽然经济条件没那么好,可每个人家里都会很开心,因为一家人在一起,还有年前的一切准备都特别的有年味。
90后的我们也是从小玩泥巴长大的,那时还不流行手机,找人都是直接村头喊到村尾。那时的我们过年也是会特别的期待新衣,好吃的,还有红包,每次都会仔细数自己收到的红包钱,一块两块十块,有的不多,但心意在就会很开心。
6.
越长大越觉得年味不浓了,并不是没有好吃的,也不是没有好玩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变了,手机成了人手一台,无时不在看。
那时我们很纯粹的心祝大家新年快乐,后来都是网络群发,虽然网络发达是好,但也很怀念那时候的我们,那时候的年味。
时光真快,我们都长大了,虽然每年过年都会不一样,但还是很怀念小时候。
尽管很多人觉得年味变了,但只要我们心不变,简简单单的和家人在一起吃个饭过个年就是最大的幸福。
儿时的年味固然不忘,但往后的过年也要过得更好更开心。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