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往事(16)——风雨中的年味记忆(上)
印象中,老家过年总是下雨,冷风细雨总是成为过年做客出行的最大麻烦。早年的农村,没有现在的村村通公路,更没有户户硬化路面,加上家家户户散养鸡鸭鹅猪,只要一下雨,几乎每条路都是黑乎乎的泥泞不堪,行走艰难。但是,过年的热情,做客的欢欣,总是吸引我们一次又一次走村穿户,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应该去拜年的长辈及亲戚朋友家里。在一次又一次无惧风雨的行进中,留下深刻的永不忘却的年味记忆。
那是一九八九年春节,八八年春节已经在太太老家摆过喜酒的我,决定回福建老家过年,以拜年的方式宣示自己已经结婚。已经在一九八五年夏天去过福建老家的太太,带着对老家山清水秀的依恋,满怀对福建山区年味的向往,第一次和我回到老家过年,并开启拜年做客的趣味旅程。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天气虽然有点冷,但还没有下雨,于是我带着太太先去了大姐二姐和几个同学家里。在徐朝珍同学家里吃完晚饭,正当我庆幸今年过年不下雨,和太太商量,计划明天去东留大明和大阳桥时,天空开始漂洒起我一直担心的毛毛雨。于是,就有了我太太至今都没有忘记的坐朝珍同学大哥拖拉机回家的经历。可以想象一下,冬日山区的夜晚,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奔驶在乡间公路上,我和太太面对面坐在拖斗上,迎着冷风和丝丝细雨,一起侧身望着拖拉机昏黄的灯光的那一幕,在当年的年纪是十分浪漫和难忘的。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太太去了一个叫高国前的地方,给一个在龙岩工作的本家叔叔拜年,这个叔叔是我考取大学时,父亲带我拜访求助的第一个亲戚,当时婶婶给了我们20块钱。我们的到来,婶婶很高兴,叔叔还没有放假,我直接说要去东留,想借她的自行车用几天。婶婶想都没有想就就把钥匙给了我。于是,我载着太太直奔东留而去。之所以说奔,一是有了自行车,这在当时当地比现在有汽车还难;二是这几天目的和目标明确,就是要在年前必须去大姑姑、小姑姑和几个舅舅家拜年,有了自行车,本来艰难的旅程变得轻松起来。很快,一辆车俩印人就过县城到了万安乡。看到路边的墟场很热闹,我就推着自行车,陪太太逛逛墟场,顺便买了两斤本地桔子,叫太太剥着吃。这种本地桔子很大个,也很甜,但很多核子,一瓣桔子有三四个核子。于是,我们每次吃之前都让对方猜猜有几个核子,神奇的很,我们几乎每次都猜错。那时候,太太是我的大宝贝,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在他乡过年,照顾好她,让她快乐是我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我们一边吃桔子,一边谈笑中,我们来到了石迳岭岽。
过年往事(16)——风雨中的年味记忆(上)
石迳岭,武平往西到江西必须翻过的一座大山,石迳岭岽,又陡又长,从山脚到山顶有足足五公里,据说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曾率红四军从江西经石迳岭进入武平县城,并在险要处打过阻击战。天公真的不作美,我推着自行车,刚刚给太太鼓励打气,准备开始艰难的上岽之行时,山坡上随风飘下来的蒙蒙的雾,居然夹着毛毛细雨。一开始,我们不予理会,我还说,雨中行是人生十大乐事排第六。可是,慢慢的,随着我们往半山腰走去,浪漫的小雨,让雨中行不再有乐趣。没办法,我只好借助太太的小花伞,勉强庶挡一下,俩个人一步一步,有话没话,在浪漫的毛毛细雨中浪漫的向山顶走去。雨雾笼罩下的石迳岭,让太太这种年龄的文艺青年产生很多、也很丰富的联想和诗意。所以,虽然长坡漫漫,但也不觉得无聊,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山顶。在路边果园的茅草屋旁,我们稍事休息,然后开始了长达15公里的下坡、平路、再下坡的路程。
接下来的这段路,自行车的优势显现出来,不仅省力,而且还快,在太太一再坚持慢点慢点的前提下,我尽量控制车速,让太太欣赏沿途美丽多姿的乡间风光。半个小时后,我们出现在大姑姑家老宅的门口。我们的突然出现,特别是太太的到来,令大姑喜出望外,一家大小忙前忙后,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煎粄,烧猪肉,酿豆腐,还有我最爱吃的大姑的拿手作品——薯包子。经过几个小时长途行走的我们,虽然不是狼吞虎咽,也已经接近风卷残云,着实美美地把桌子上每一道菜肴都品尝一番。大姑虽然远嫁东留,但与父亲感情很深,对我们兄弟姐妹都十分关爱,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席间,年近七旬的大姑对太太那种朴实纯真的喜爱,让太太不知所措。但太太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表现出了极高的个人素养,让大姑欣慰不已。
饭后发生的一件趣事,必须分享一下,作为今天简书的结束。姑姑的大孙女小玉梅,活泼可爱,一直围着我们说东说西。当姑姑让她倒了两桶热水给我们泡泡脚时,我说了一声,水不够热,小姑娘拎起一个热水瓶就往我的木桶上倒开水,直接把我烫得跳了起来,所幸早上烧的开水已经不再是“滚水”,涂抹些山茶油后,两条小腿只是烫红而已,并没有起水泡。现在,姑姑已经辞世多年,当年那个用开水烫我的小孙女已经成家立业,居住县城,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
过年往事(16)——风雨中的年味记忆(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