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印象 ――正席

作者: 军中曙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16:50 被阅读62次
图片来自网络

      写老家的印象,必要介绍老家美食——正席,又称水碗或流水席。所谓正席,就是非常正规、标准的筵席,亦显示主人对来客极度的尊重与答谢。

      正席是不会随便办的,多用于红白喜事,或做寿、升学等重大事件。每当此时,主人都会请一位精明能干的执事,还有一位能写会算的管家。管家的主要工作是接收登记来客礼金、物品,负责现金和物品发放登记。执事权利很大,工作亦很繁琐,首先要和主人商议来客名单、确定规模和桌数,然后安排各类人手,如迎宾的、烧水的、端茶的、洗碗的、购物的等等,各类服务人员的名单都粘贴在显眼位置。

图片来自网络

      办正席,第一件事是杀猪、捕鱼、做豆腐,然后采买菜肴和搭建临时灶台(老家的厨房都很大,但都不够用),这几项工作必须在正席的头一天下午完成,紧接着厨房里面忙碌起来:只听刀声、案板拍击之声不绝于耳;又见烟雾缭绕热气腾腾;再闻香气扑鼻沁入心脾…所有烧菜、卤菜、鱼丸、肉丸、油炸圆子等必须连夜做好,还要准备许多的肉片、肉丝和佐料(葱花、蒜泥、八角、姜丝等)备用,最后是糕点和甜品的准备。厨房人员很辛苦,一般要忙至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但六点前后就又陆续走进厨房。

图片来自网络

      办正席的早上,各类服务人员就已上岗、各司其职,也有一些机动人员开始布置场地,场地分室内室外,一般以室外为主,夏日晴天场地上方会拉布遮阳,下雨天气会拉塑料布挡雨。如果天气怡人,仅需摆上桌子和条凳即可。七八点钟客人陆续前来,十点前后整个场地便沸腾起来了。吃饭的人客一般分两批进餐,中餐一般从十一点至下午两点,晚餐一般从下午五点至八点。餐桌上菜必须用托盘(又称元宝盘子),托盘又分大中小三种,分别可放十只碗、八只碗和六只碗,。因为有了托盘,所以对菜碗也有了要求,菜碗均为清一色的兰边大碗。

      正席的菜肴一般分为六个系列:喜菜、水碗、荤菜(含烧菜、卤菜)、甜菜、油炸食品和糕点、辅菜。

      一.喜菜,喜菜的第一经典是水芹菜,或与少量青椒清炒,或与豆腐干清炒,第二道菜是红白萝卜丝炒粉丝,后面的菜多为肉丝肉片或其他形状的小炒(其间,厨师备有各式造型的器具和模板,器具造型针对瓜果类,模板针对糕点面食)。

      二.水碗,水碗的品种太多,有:鸡蛋丝、鸡蛋糕、鱼丸、肉丸、山粉皮、肉片、汆肉、车骨肉、鸡丝、猪肚、猪肝等。水碗的做法,第一步是将食材放入沸腾的白开水中,同时在众多碗中放入葱花、姜泥、醋、盐等,再加入三分之一左右的老骨汤,待锅中再沸时,逐一加入碗中搅拌即可。

图片来自网络

      三.荤菜,以鸡鱼肉为经典,其中对鱼是有要求和禁忌的:鱼必须是七八两左右的鲢鱼,红喜宴时鱼是不能吃的,因为鱼预示余;白喜宴的鱼是可以吃的,即使不吃也要将鱼夹开分解。荤菜品种也很多,有:烧鸡、烧鱼、烧排骨、烧猪肠、红烧肉加山粉圆子、烧甲鱼、烧黄鳝等。卤菜有,鸡胗、鸡爪等。

      四.甜菜,以猪膀(用糖、醋烧之)为经典。甜菜有:猪膀、葛粉荸荠汤、银耳莲子汤、汤圆、南瓜汤等。

      五.油炸食品和糕点,以油炸圆子为经典。做寿以寿桃为主,其他有包子、丰糕等。

      六.辅菜,只有两个,炒白(青)菜,最后压轴的是青菜豆腐汤。提请注意:前面所有的菜每桌只能一份,唯有辅菜能添加。

      正席的主办,一般参照上述菜品筛选,最终保留到十八至二十个 菜左右即可 。正席 的米饭也很讲究,所用的大米须提前八到十小时浸泡,后放入木桶蒸之,我们称之干蒸米饭。

      参加正席吃饭,有很多规矩不得不讲:1.首席不能随便做坐,那是尊贵客人和长辈的坐席,一般由主人和执事亲自安排或陪同;2.其它桌子可随意坐,但也必须按辈分和长幼落座;3.十岁以下孩子,一般不能上桌坐着吃饭,大都站在家人后面,由家人代为夹菜,特殊情况除外;4.所有就餐人员不得随意退席,否则视为不懂事或对主人不尊敬。因为正席有规矩,待油炸圆子上桌时,方称圆席,也就是就餐已接近尾声,届时会放鞭炮,就餐者全体起立,主人则发表讲话:一是感谢的话,二是饭菜不好,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等等,只有等此仪式结束方可退场。

      正席的流传区域主要在桐城以北,如孔城、吕亭、大关等地,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实在临近的枞阳、庐江、舒城的部分地区也有大同小异的一些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后序 

      对于正席的描述,我仅根据老家风俗习惯和我亲身经历而成,但“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如有异议和补充,多谢指正。不知以前是否有人写过正席,如有自然是好的,如没有我却自认为做了一件该做事。

相关文章

  • 老家印象 ――正席

    写老家的印象,必要介绍老家美食——正席,又称水碗或流水席。所谓正席,就是非常正规、标准的筵席,亦显示主人对...

  • 老家印象②

  • 老家印象

    春节期间,总是在走亲访友拜年的路上,自然会见一些平时不常见的人,聊一些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事。 整体来说,我是不断提...

  • 老家印象

    阴云罩泽地,豪雨恰还乡。不知睡梦里,旱田见汪洋。

  • 老家印象

    在那莲花垱,我有一间屋。 前面一片田,后院一方竹。 养了几只鸡和鸭,还喂一头大肥猪 。 门前蹲黄狗,梁上猫捉鼠。 ...

  • 老家印象

    老家位于今天的孔城镇长岗村,村中房屋依山傍水,因房后有连片的山崖石壁,所以十里八乡都称老家——石壁村。石壁村后又分...

  • 老家印象

    老家的瓦房, 在竹园的怀抱里冬眠。 五彩缤纷的童年, 深深地烙入心扉。 门上生锈的铁锁, 默默地,坚守着岗位, 像...

  • 老家•印象

    从老家楼房的2楼向北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家自留地里的一个大坑。说大,实际也就那么一点点,据父母亲说,那是几十年...

  • 老家印象

    芒砀山,国家AAAAA级景区,汉文化发源地,汉高祖刘邦发迹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共有大小十余座山峰,是豫东大平原上...

  • 老家印象

    每次回到老家,就感觉这个小县城一如既往地乱。 人多,车多,做小买卖的多。卖菜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在路边随处可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印象 ――正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lq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