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一篇科举试卷:《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圣人论觚,寄慨深矣。夫天下之可作觚观者,正不一耳,夫子寄慨于此,意独在觚也哉!
且天下一大器也,而众器皆包乎其中;众器特微器也,而大器亦寓乎其内。故圣人欲铸天下之大器,必不遗天下之微器;而不遗天下之微器,即所以铸天下之大器。唐虞此器,夏商此器,周初亦此器。降至春秋,器不古若,而器其所谓器,非昔所谓器者,比比然也。
吾夫子生当其际,盖久已目击心伤矣。日者乃于一觚发之。慨然曰:觚之为觚也旧矣,今岂不犹是觚也哉,然今又果犹是觚也哉!
夫觚其小焉者耳。往昔流传之制意,极美义之所存,则虽予以休称,究何关乎实际。以云觚也,体不尚乎模棱,制惟取乎中矩。当其创庸之始,盖不知几经审慎,而乃如乎物之形,而锡之号也。兹而法制就湮矣,乃亦弃其义而仍袭其名乎?
夫先正典型,摧残殆尽,未流习尚粉饰徒工,天下事皆可以觚推之,是即履霜坚冰之渐也。不然,觚特一名一物之微耳,而何必故加刻核哉。事不因所称以相究,则虽痛加诋毁,究何补于人心?
明明觚也,肇锡既非无自,论古要必求真。即云遗范已遥,究不难倍极搜寻,而仍循乎器之名,而还其本也。兹而旧号未更矣,竟乃窃其称而终忘其意乎?
夫高曾矩矱,往迹堪追;叔季浇漓,转移有术,而法亦良。前人创而垂之,后人不得变而易之,道所以与日月同昭也。读书怀盛世之风,若何气象,若何规模?尚论者如亲闻见矣,而此情未忍一日忘也。
两间正大之规,名既存而实必副。众口交而称之,凡事不得虚而应之。道所以合内外无殊也。象外领环中之趣,若者如此,若者如彼,格物者必分真赝矣,而斯世何可片端伪也。
即如一觚也,上圆象天下方象地,体制亦自难诬。人故府而考遗规,审象观形,恍见圭棱之悉露。燕礼用之,大射用之,献酬亦云交错。对几筵而怀旧制,心领神会,依然砥砺之堪风。
而不意今乃异矣,觚也而不觚矣。则且实而按之,则且转而诘之。事不核,冀天下事亦皆可于觚卜之,是又蒙泉剥果之机也。不然,觚特相酢相酬之末耳。而何妨任彼销沉哉!
觚哉觚哉!人亦皇然思废然返焉可尔。
(本文选自龚笃清审订《清代湖南朱卷选编》。作者:徐恭斗(1853-?),长沙府湘阴县学优廪生,光绪己丑(1889)恩科湖南乡试中式第29名举人)
“觚”字的本义
《说文》:“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觚,从角瓜声。”只此一义,当然认为饮酒器是觚的本义。
《正字通》:“觚,又方也,棱也。”《史记》:“破觚为圆,有棱者皆谓之觚。”
觚有两义,有酒器之义,有棱角之义,二义哪个是本义?
我认为,“觚”的本义应是棱角义,不是酒器义。(一)因为“角”字古音有gu音。《中文大字典》的“角”字有古禄切,音谷。《辞海》、《辞源》的“角”字也都有gu的读音。《上古音手册》的“角”字注“屋韵见母”也就是读gu音。读gu的“角”字就是棱角义。为了读“角”为gu,就加“瓜”注声作“觚”字。“觚”字是以角为部首,与角同类,受义于角,与角同义,就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转注字。这个转注字的本义就是棱角。(二)《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蛌,觚哉!觚哉!’”朱熹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器,皆器之有棱者也。”孔子的话用现代普通话讲就是“觚,没棱角,那怎么叫觚!”就是说棱角的酒器,没有了棱角,还算什么棱角酒器?可证“觚”的本义是棱角,酒器是引申义。
(本文选自孙中运《汉字杂谈》,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