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应是可食花卉中最大的花了,与棕榈树的棕包有得一比。
常见菜市有芭蕉花出售,紫红,硕大。我往往无视而过。芭蕉花在昆明,几乎是一年四季均可看到的。花开有季,遇了这菜市一年四季都可见的花,不会有那么多惊喜。
芭蕉花很皮实。小贩可以一直卖,若没有人问津,那几苞花就这样放着,倘若有人来,剥去一片、两片苞叶,便新新鲜鲜了。因而小贩不会担心花放不长久急于兜售,所以在昆明卖芭蕉花,是以两计价。
芭蕉花买回,通常把裹在外面已老的苞叶丢弃,取下苞叶内的花朵,剔除雌蕊,娇嫩的苞叶则切成一指宽的细条,与花朵一同焯水后,放入清水中泡二十分钟即可。配与腌菜爆炒可以,放豆豉爆炒也行,怎么搭配,全看个人喜好。我尝试过一些做法,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菜肴罢了。
直到有一天,在傣菜馆吃到芭蕉花炖红烧肉,一时惊为人间至味,其鲜滑,其香润,找不到它物可匹配。至此,每次炖红烧肉,想到的不是板栗,不是土豆,而是芭蕉花。
视芭蕉花为寻常时,它天天在菜市晒着太阳。要炖红烧肉时,找遍菜市每个角落,还不得见。这才知道,虽然时常见芭蕉垂着大大的花苞,并不是想吃时就能买到它。这事发展到后来,就本末倒置了,肉成了配菜,芭蕉花成了主角:买到芭蕉花后,才去买肉回来炖。
不过,许多地方得天独厚。有次在新平县,见他们把芭蕉花的苞叶全部丢弃,只留花朵备用,真有暴殄天物之感。又一次在红河县,他们炒芭蕉花是惯常的做法,放豆豉和煳辣椒,口感却强过寻常吃到炒芭蕉花许多,而且感觉十分特别。我询问半晌,依然不明究里。厨师也讶异,认为自己就是放了豆豉而已。后来终于明白,的确是豆豉的缘故:红河哈尼族的豆豉,与其它豆豉做法不一样,他们把黄豆浸泡膨胀后,舂成细渣才让其发酵,因而炒入芭蕉花中,既入味,吃时花上又粘有豆渣,便有了别样的口感。
在厨房里,总会有些天才被埋名。比如第一位用芭蕉花炖红烧肉的人,又比如第一位发明豆豉的人。不过我认为最奇特的不在于此。如今时常被转发的一句话是: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芭蕉花对这句话的诠释最是完美:没有好搭档时,它平常得可以无视,与哈尼豆豉在一起,它便把自己和豆豉共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与红烧肉在一起,它就成了人吃人赞的美味佳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