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所处的年代割据混战,群雄争霸,在此期间,不少贤人秉持自己推崇的治国思想游走各国,百家争鸣。最后,法家思想占上风,更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当时的统治者眼中看来,无疑是天方夜谭,我什么也不做,我的国家就富强了?我不率兵出战,只能等着挨打了。你说的那些东西太抽象了,还不如花点时间整饬军队了。
统治者是整个国家利益集团的头子,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要使治国思想契合于自己国家的发展。老子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统治者需要的是利刃,一统天下。老子的学说真正运用在统治上是在汉初推行的黄老之行,在秦国的苛政下民不聊生,亟需休养生息,在这个时候,老子的学说才是真正起了作用,带来了“文景之治”的昌盛。
不过,没过多久,这其中的弊端便显露出来了,由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再加上清静无为的思想,导致社会风气懒散,大地主坐拥巨大的财富,奢侈之风盛行,此外,诸侯实力强大起来,令统治者不得不重新制定治国方针,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时期正是西汉的顶峰时期,国家强盛,四方来拜。孔子的思想在他那个年代其实也同样不受统治者重用,但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造,统治者使儒家思想变成了自己统治的武器。西汉的儒家思想,本质上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思想。它强调的天人感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愚民政策,将君主神话之后,顺理成章,百姓便有了依附感。
统治者可以拿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曲解进行改造,法家思想直接利用起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说明上述思想在某方面是符合统治者统治的要求的,但是老子的学说,还有最后消失殆尽的墨家学说,一直没有贯彻起来,原因是无论对其如何进行改造,它思想的核心所代表的利益是他统治下的百姓,而在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利益必须是统治阶级。虽然儒家也有“民本”思想,但是它把君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不能算真正的“以人为本”。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老子的思想无法真正成为治国思想。另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更会追求“入世”,提倡“有为”,寒窗苦读只为有朝金榜题名。清静无为,想要“出世”的毕竟占少数,这些人尚且不能成为扭转社会局面的力量,多隐居山林,过着逍遥的生活。
如今的社会,这些思想也潜移默化地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国家制定法律体现法家思想,儒家中的民本思想,以德治国,使得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的是老子的思想。虽然现在不说推崇何种学说了,但是中华民族自始至终,统治阶层推行的大部分是儒、法结合的治国政策,老子的思想在某个时期起着缓冲的作用,也是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终究没能成为现实。从始至终的民本思想,也只是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如今中国实行的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也不是完全意义的民主。只要有集中的权力,这种清净无为的思想便不容易在社会的重要方面中起作用。
我们向往那个理想社会,但我们骨子里其实并不属于那个社会,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为”,我们努力奋斗、追求理想,都有着儒家的影子。当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无为”那是不可能的,与世无争的要么是看破红尘的艺术家,要么则是功成身退的老者。
还是把这种美好的向往留在未来世界吧,或许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会出现能容纳它的“理想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