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解(天道)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1:04 被阅读33次

天道运行无阻,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运行畅通,所以天下之民都来归附,圣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或止步不前,所以才得到海内之民的敬仰。明于天道,通于圣道,于帝王之德无不通达的人,任物循性自为,对这一切暗昧不觉而执守虚静,圣人持守虚静,是因为万物不足以扰乱他的心,所以心虚静。水平静于照见他物,何况是人的心灵呢?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天地之平静和道德的最高境界,心休止则虚静,平静又转化为运动,运动与天道合则万物各得其所,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莫,无为是万物的根本。

乘物游心:天道讲求顺应万物,它与万物之间没有磨擦和阻滞,所以它才能通达四方,帝王之道讲求顺应民众的天性,它与民众之间没有奴役和伤害,所以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圣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和主张也在随着变化而变化,所以,他能通晓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了解它们的发展走势和未来趋势。

本节是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它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仍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首先,你要认识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才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因此每个人都应保持内心的虚静,水静才能照见万物,人只有做到心如止水,才能体察到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只要明白了这种规律,你就会发现一切人为的干涉和妄为是多么的愚蠢,而无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心如止水就是抛开一切名利和忧患,让世间一切都不能扰乱你的心境,这样你的内心就如同水一样平静,能够体察万物,反之,如果你的内心被名利和得失搅得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你又如何能体察万物的运行规律呢?

如果你能觉悟庄子的内圣之道,那么你也将获得自然而和谐的生活,这就是外王。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就可以从中获得管理员工的方法,首先你应当放低身段,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应该建立一种理念,那就是员工不是你役使的工具,而是你的财富。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自由和尊重。其次,不要总是想尽办法去制定什么规章制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员工的诈伪之心就会四起,你的组织的凝聚力会大大降低,你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位置,让员工的能力都能得充分的发挥,你只要让这些能量汇聚起来,何愁不能做大,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如果你只是一介布衣,你同样可以从内圣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当你心境不再被金钱和权力搅扰时,说明你已经摆脱了被奴役的困境。你从此不用再费尽心机去挣钱,也不用再为获得某种权力,而用违背自己内心的手段去和他人争斗,从此,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真正真诚,真正拥有智慧和快乐的人。

相关文章

  • 《庄子》心解(天道)

    天道运行无阻,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运行畅通,所以天下之民都来归附,圣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或止步...

  • 《庄子》心解(五)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现在职场上有些人一旦在公司...

  • 《庄子》心解(秋水)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夫,连牛马都难以...

  • 《庄子》心解(刻意)

    刻意表现出高尚的行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惊世之语报怨和批评世事,这样的做法不过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卓而不群罢了。这些...

  • 《庄子》心解(达生)

    通晓生命意义的人,不去为求生而去做伤害自然的事,通晓天命的人,不强行去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养育身体必定得先备足各种...

  • 《庄子》心解(山木)

    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伐木的人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才得以终其自...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外篇 天道(一)

    《庄子·天道》篇,庄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天道篇由十个章节编纂而成。 第一章 论述天道、...

  • 《庄子.天道》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 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庄子.天道

    “天道”一文的主旨提倡无为,以阐述自然的意义,且天道也是不可能抗拒和无法改变的。 自然规律运行,帝王统驭规律以及圣...

  • 《庄子》(天道)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心解(天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r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