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解(秋水)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7:29 被阅读29次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夫,连牛马都难以辨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我以为天下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我了,其实是我太自以为是了。我曾听说有人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

乘物游心:无论是大到江河湖海的形成,还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小到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是在“道”的支持下获“德”的,所以“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庄子认为世俗的学问是无法探究事物的穷尽的。他把儒家,名家,阴阳家比作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河神,以一吼之见就认为自已经看透了世界,获得了真理。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与它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与他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一样微小吗?五帝是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是以武力相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论以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像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

乘物游心:人的思想和认识会受到时间,空间以及所受的教育的限制,因而会对事物的真实产生种种误解,没有受过劳苦的人,以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衣来伸手,没有挨过饿的人就会问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蠢话,整天研究如何获得名声,利益和权力的人,已经被欲望控制,他怎么会明白大“道”呢?

天地在人类面前很大,无所不包,但它与太阳相比就太过弱小,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宇宙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微小的,人类不可强行改变自然,君主不可强行束缚万民,而世俗社会却要战天斗地,强行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些都是天下大乱的先兆。

河神说:“或是物性之内,或是物性之外,究竟应该从哪里区分它们的贵贱?从哪里区分它们的大小呢?”海神说:“从大道来观察,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角度观察,物各自以为贵,而相互以对方贱。以世俗通行观念观察,物之贵贱决定于外而不在自身。”

乘物游心:以道观万物,世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平等的。不以犬羊为喜,不以虎狼为恶,不嫌屎尿,不喜美食,高低贵贱是人为创造的,以权势为贵,以贫穷为贱,以权大为高,以被服从为低,世俗社会以高贵为荣,以低贱为耻,于是争竞之心四起,天子之位就成了最危险的所在,试问羸氏子孙今日安在,这种人为的划分会使世界永远像一锅沸沸扬扬的开水,动乱不已。

相关文章

  • 《庄子》心解(秋水)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夫,连牛马都难以...

  • 《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只怪自己组织还不学习

  • 庄子秋水

    季羡林 人生

  • 庄子 秋水

    《庄子 秋水》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弦歌不辍,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和信念:文化传承与人文教育...

  • 庄子《秋水》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

  •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 《庄子》秋水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

  • 《庄子》心解(五)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现在职场上有些人一旦在公司...

  • 《庄子》心解(天道)

    天道运行无阻,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运行畅通,所以天下之民都来归附,圣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或止步...

  • 《庄子》心解(刻意)

    刻意表现出高尚的行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惊世之语报怨和批评世事,这样的做法不过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卓而不群罢了。这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心解(秋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w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