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琅琊令之快意恩仇| 生死拂衣去
原文作者:折柳九十枝
本期判官:明墨十八
投稿标准:武侠江湖之勇气咖 专题简介及收稿标准
本人承诺评文的客观性,并坚持站在作者和读者的立场,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原文。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觉得在理可以接纳,觉得不在理欢迎来辩。
原文概要:文章是以彭亭之与钟凌这一对师兄弟的恩仇为暗线,以朝廷争权为明线,来展开全文叙述,行文至结尾处,二人一战未果。
一、文风有变,内容衔接不当
读完全文,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线索虽明显,但衔接却并不是那样完美 :
通读全文,总是感觉前文与后文相比,文风有了些许变化。
读完之后,并没有使人产生一气呵成之感,反而会感觉前文开头将读者带入一条大路,但却又莫名在半途被作者用另一种文风牵引,偏离了心中原定的路,而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二、短篇之文,架之以长篇轮廓
前文在描写彭、宋的出场、对话,铺陈过于繁多冗长。
这样看来,对于短篇而言,此文的详略似乎并不是很恰当,前半部分过多的带有官场气息的描写, 让我初读之时,感觉心中畅想的侠气被冲淡了不少。
而这样的描写,也并没有对后面的江湖恩仇渲染出该有的氛围。
其中穿插落魄书生与富家千金的故事,更是显得啰嗦,与主题无关。对钟凌的种种描写则更是有长篇之感。
三、代入情感不连贯
正如我上文所提及,作者前后文之间有一个过渡,而正当我们从官场风云中抽身,陷入江湖纷争之时,文章却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刚想深入其中,无奈作者已无下文。
这使得读者刚刚被带入的情感突然中断,似是一口郁气结于胸口。
四、人物刻画干瘪
仅从刻画人物方面来分析:对彭~的心理描写较少,总感觉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但作者却忽略对他的细节描写,即便作者不想明说,但委实也应该运用一些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形象。
除此之外,文中的侧面描写很少,大段大段的直接描写,会让读者丧失研读的兴趣,带动感并不强,这是文章的一大败笔。
五、情节交待不清晰
从内容上来看,他们师兄弟从那样的修罗地狱中逃出,初回中原,总该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彼此变成如今的身份,即便不对事情加以描述,那也应该对二人的性格、细节进行描述。
作为短篇,这些细节是有理由不惜笔墨的对其描写一番的。这样会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也使得文章更加经得起推敲。
同时对他们师兄弟之间的仇恨描写过少,读到结尾处,总感觉是作者似乎忘记说些什么,显得结局如此单薄,并不深入。
六、喧宾夺主
对于结尾处的那个书呆子,在我初读至此时,总觉得他对于读者而言会是个惊喜的存在,心中不免暗暗给他加戏。
看到结尾之时,却又不免失落 ,在最重要的结尾之处,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感受,那这个呆子的描写刻画,就有了些许喧宾夺主的味道。
七、吸睛之处
当然,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强,多处沿用古语“目今”“新近”等等,均出自于古诗词之中。而那句“来了?”“来了”颇具古龙之风,像极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上官金虹与李寻欢的对话给人之感。
作者的这篇文章, 文风很是清峻,并且段落清晰,适当的分段减少了读者的阅读疲劳。
八、细节之处
以下是我从细节出发,发现的一些不足:
在文章完成后,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复读审查,有些地方出现了错别字、标点符号不正确、词语表达不清等问题。
而且一句话中应是避免用同一个词来表达相近的意思,这样会使得语言失去张力,也会让读者的语感中断,从而顿生突兀之感。
作者偶尔在斟酌用词之时,会欠考虑,有失严谨,例如:
“此刻,里面突然掷出的东西没头没脑的砸在那书生身上,打的他不由得一个后仰,差点仰面跌倒。”
其中的“没头没脑”,主语应当是人,着重形容人说话做事没条理,而作者在此形容被扔的东西,难免有些不当 。
小编一谈:以上是我这个见习评文官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对或不对,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其他好友前来交流。
想不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想不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想不想获得针对性地提高和收获呢?武侠江湖专题暨社群评文团,会“不择手段”地帮助你!
本评文为武侠江湖专题活动,有意者请将文章分别投入武侠江湖专题及其子专题武侠江湖之勇气咖,注意看投稿标准。一经收录,届时会组织专人评点,并邀你围观。想加入武侠江湖专题社群的朋友们,主编冷眼观史在这等你来撩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