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崋寺梳经】金刚经:经文是我们应该供养的师尊第二实相吗?
主讲人/译师:(释)哉鲤居士/陈沁
参照教材:《佛教十三经集》〔中华书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fd45a8a8aa6b6806.png)
一、《金刚经》选五节原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23c3d67e8c33024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d12fe1244ee0ec6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0755bc188805a4c9.jpg)
二、《金刚经》选五节原文白话译+扩补
(一)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看看恒河中所有沙子的数量,沙粒是这样充斥了恒河,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沙数多吗?”
须菩提答:“非常多了,世尊。但是这样的恒河河水尚且多和无数,何况其沙呢!”
“须菩提,我今天以真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七宝装满你所说的像恒河沙数的三千大世界,用来作布施之用,得回福报多不?”
须菩提说:“非常多了,世尊。”
佛陀跟须菩提再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这部经里受持四句偈,为他人阐解,那么这样的福德胜过前面所述的福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e7aba9b073f6f1ac.png)
(二)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其次,须菩提,随时随地携一经口宣讲哪怕只解四句偈,应该知道此处,一切世间,包括天人、人、阿修罗等,都应设有供养,像佛塔庙一样恭敬庄重和认真,有人是完全能够实践修持、朗读大声诵的。须菩提,你应该知晓,此人已经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慧根深种。如果是正经典在的地方,视作有佛在,对正经典行弟子尊佛之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a413f9a71a65df07.jpg)
(三)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这时候,须菩提对佛道:“世尊,怎么样命名这部经?我们又如何奉行、持守这部经呢?”
佛陀告诉须菩提:“ 此经名称呼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你们就以这個名字来奉行、持守它吧。怎么解释它名字的由来?须菩提,我说般若波罗蜜,也非般若波罗蜜,既产生智慧心法亦无智慧心法存在,仅仅借名唤它“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说了什么佛法吗?”
须菩提答:“世尊,如来什么法都没有说过,已消融弟子持守正法中,实无所得犹可用。”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世界所有的微尘,集合起来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了,世尊。”
佛陀继续解说:“须菩提,各种微尘,如来直指它不是微尘,仅仅借名唤它叫微尘;大千世界,又是非世界,仅仅借名唤它为世界。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凭三十二相来见识如来么?”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不可以凭三十二相来见识如来。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说三十二相暗蕴变化无常,世人增义给您的,如来说它即非法身相,仅仅借名唤三十二相罢。”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如恒河沙粒数那么多的身体和性命作布施;又另外有人能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若是仅仅其中四句偈,并为他人阐解,那么他的福报功德真的是非常多了,远胜前者福报功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379c6dd6693341c6.jpg)
(四)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那时候,须菩提听如来说这部经,深深明白和能阐解佛理旨趣,感慨得涕泪交流又思念师父悲痛哭泣,不禁问如来赞叹一声:“稀有啊!世尊。您说这样十分深奥的经典,在从前,我虽具慧目,仍无法听说如此深奥的经。如果有人得闻此经,信心又清净纯正,可以生般若真实之实相,应该知道这种人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这样的实相,是非实相,仅仅是您借名唤作实相。世尊,我今天听闻这部经典,信解实践,不足以成为困难。如果第五個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众生有幸听到此经,且信解实践,这种人就是第一稀有。是什么缘故呢?远离和眼不见一切诸相,不生我慢心和虚荣心,就名叫做诸佛。”
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此,是如此啊。如果有人能得闻此经,不惊诧不恐怖不畏惧所谓相和境界,应该知道这种人很稀有,是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般若波罗蜜,名次虚幻、名相虚幻,仅仅借名唤作第一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波罗蜜忍辱的智慧,我说它也是非忍辱波罗蜜,这样才叫作忍辱波罗蜜。须菩提,比如以前,曾经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缘故呢?我在眼睛耳朵四肢遭歌利王一一支解时,如果执着这些相的被损害,应该会生起嗔恨心,那么就不可能在发愿恢复时,身体就真的复元如昔了。”
“须菩提,又念过去,在五百生中作忍辱仙人,那些时候,我没有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是这样的缘故,佛陀说菩萨要远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清净心念。不以色相动爱憎,不以声、香、味、触、法动贪恋或厌恶,应该有无所住心的意识。如果心有“住”相,自诩应无所住是住在了一种无所住的境界,那便没有真正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他们嘴上说着自己公正,仍然是强迫自己远离相,实则已经迷恋相。是这样的缘故,佛陀说菩萨心不住色去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使一切众生受利益,应该照这样的方式布施。一切各相即是没有相,又可以说一切众生没有众生的差别。”
“须菩提,如来是说真理的人、说实语的人、按理执行的人、不诳语的人、不会乱搅矛盾而语言不一的人。须菩提,如来得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住法行布施,那么将堕进黯淡无光的世界,无菩萨行,看不见布施以外的诉求,自身却难保;如果菩萨心不住法行布施,那么将可看日光明灿照耀,见各种颜色。”
“须菩提,未来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持此经奉行操守和实践,且大声读诵默记正法于心,那么如来以佛的智能,清楚地知道、看透这种人,知道他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bd1bd1c7003cc961.jpeg)
(五)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恒河沙数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中午又以和恒河沙数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下午还以和恒河沙数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这样便经过了无量百千万亿劫一样的岁月。如果另外有人再次听到此经,信心不逆转流失,那么他的福德就胜过前述以身命布施的人,何况书写、奉行实践、读诵,为他人阐释那样产生的无可量‘多少'的福德呢。”
“须菩提,挑重要的说,此经有不可思义,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如来为了发信心,为学大乘佛法的人说,为发心学最上乘佛法的人说。若有人能奉行实践、读诵,并广为他人阐解,如来清楚地知道、看透这种人,他会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没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承担了如来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缘故呢?不为异端学说宣讲的虚幻境、痴迷物件而欢喜,不执着他们狭险产生的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寿者何相,否则在这部经无法再听受、读诵、为他人阐解。”
“须菩提,无论什么地方,若有此经典存在,一切世间,天人、人、阿修罗,都应该细心供养起来,知道这地方就是塔庙,须恭敬作礼围绕,以种种花香散布其处。” 佛陀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29b9ead7dd6ee9b0.jpg)
三、相关词注
天人:即天上之人,天界生类之总称,印度诸天,佛随着佛教逐渐发展,将印度教神话的八部众(诸天、龙众娜迦、夜叉、阿修罗等部族)写入了佛教神话当中。
阿修罗:梵语音译,又名无酒神、非天、无善神,据说相貌丑陋,性格好斗,是所谓天龙八部中的第五部。
世界:梵语叫路迦,“世”是时间,“界”是空间。
初日分:印度民族不注重历史,认为过去即过去了,未来仍没有来,没必要记清。佛经上讲时间,一天分三时,初日分是上午,中日分是中午,后日分是下午。
恒河沙:似恒河中的沙粒一样多。
大乘:梵语音译为摩诃衍,用乘载比喻觉悟的境界,自觉且觉他者谓大乘,限于自觉者谓小乘。
小法:指外道法,即非佛法。
自性: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c8c0a67fc09906c7.jpeg)
四、读经引导
《金刚经》选的这五节分别论说了为他人阐解能得多福报、对正法经典施弟子礼仪、《金刚经》的依名受持、菩萨如何真正离相又确保自渡、持经应具体做哪些事供养经典及生福德的经义。
清楚明白自己的自性能产生的作用,研究离相之学问并能真正实践,但又不住“离相”,一切发自自然,大小乘不是载器,而是境界。如果你以小乘法遍惠他人,且能渡己和又看到布施外的申援,不亦大乘乎?“乘”仅仅是暂做“载器”的比喻,实为修行渡人境界。我们不要执迷非佛法的邪法,贪恋他们的修行效果,却需大声诵读、奉行实践、四处宣讲正法经典,侍它们如师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2130/9b2163ae7d164d3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