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堪比诸葛亮,却被活活气死的谋士

作者: 妆匣玉珍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1:49 被阅读348次

    提起乱世中的谋士,除了诸葛亮,刘伯温也是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个。

    和诸葛亮一样,刘伯温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这样一位谋士的结局居然是被活活气死的。

    刘伯温像

    刘伯温一直以为他跟随朱元璋是一展宏图最好的选择。

    他在元朝廷断断续续地当了十六年的官,没有一次让他舒心地一展宏图。

    反而是这个农民军头子朱元璋一口一个“先生”地叫他。

    把他当座上宾,言听计从,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刘伯温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到了洪武三年,自己在朱元璋手下当谋士整整十一个年头了。

    朝廷一派喜气洋洋,皇帝终于要大封功臣。

    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终于有了回报。

    刘伯温也跪着听候朱元璋的封赏。

    自己封了诚意侯,一年俸禄240石。

    他跪着地上,微微扬起身,怀疑自己听错了。

    诚意侯?

    朱元璋封了六个公爵,五个是武将,唯一一个文臣李善长,还是第一公爵,俸禄6000石。

    自己和李善长一直是不分上下,势均力敌。

    连朱元璋自己都说,他是张良,李善长是萧何,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看这个封赏,别说朱元璋的手臂,自己连李善长的小拇指都赶不上。

    礼仪官读完了圣旨,刘伯温把留在脸上的难过压进心底,叩头谢恩。

    从这时开始,他隐约感觉到朱元璋可能不再需要自己。

    李善长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常常这里病那里痛,朱元璋让他退休。

    丞相的位子空了出来。

    刘伯温渴望已久的丞相之位终于空了出来。

    他不贪财、不恋权,唯一梦想能在有生之年当一任有作为的丞相。

    自己当了几十年乱世官,主要谋兵打仗。

    可自己真正想做得是造福百姓,机会终于来了。

    朱元璋为这个空缺的丞相之位烦心,他想到很多人,唯独没有想到刘伯温。

    在他的心里刘伯温永远是乱世里给他出谋划策的“诸葛亮”,却当不了盛世里的“魏征”。

    现在他需要“诸葛亮”了。

    他找来刘伯温,刘伯温以为丞相之位自己十拿九稳。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可以和自己平风秋色的只有李善长。

    “先生,李善长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痛,你觉得谁来继任这个丞相好呢?”

    朱元璋和从前一样叫他“先生”,仿佛还是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元帅,不是一国之君。

    刘伯温的心稍稍定了下来,开口说:“李善长资历老,很多将领都服他,不应该随便撤换他。“

    可李善长病了,不换也得换。

    “先生觉得杨宪怎么样?“朱元璋想让你提人选,你不好开口,那我举几个人,你帮我选吧。

    杨宪是刘伯温的好友,关系不错。

    “杨宪这个人虽然有才能,可是气量太小。”刘伯温有话直说,他有点生气,为什么朱元璋不提自己呢?

    “那汪广洋怎么样呢?”朱元璋又问。

    汪广洋在朝中没有势力和关系,是一个比较中立的人物,撇开能力来说,确实是个平衡朝廷势力的好人选。

    “汪广洋还不如杨宪呢!”刘伯温越来越不满意这次谈话,他觉得这个朝廷中真的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当丞相。

    “那胡惟庸呢?”朱元璋最后给了一个人选。

    “胡惟庸这个人简直气量小,自私自利,他会毁了您的天下。”刘伯温毫不避忌地贬低胡惟庸。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也是他的儿女亲家,两家人亲如一家。

    他们不但自成一党,而且更是处处和刘伯温为首的党派作对。

    是赤裸裸的敌对。

    朱元璋缓了一会儿,才说:“那么丞相的人选,就只能先生能胜任咯?“

    刘伯温心里的火一下子窜了上来,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是没有人比得上。

    连李善长都不放在眼里,朱元璋居然用这几个人作为丞相后补,最后才想到自己。

    这简直就是侮辱。

    “我这个人嫉恶如仇,丞相的事情又多,我做不好。”同样他想都没想再次脱口而出。

    刘伯温确实有智谋,可惜没什么城府。

    换今天的话说智商很高,却没什么情商。

    朱元璋听了这些话恰恰觉得刘伯温绝对不是一个当丞相的好人选。

    首先他不善于用人才,不管自己还是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看不到别人的好处,只会看到这个人也不如自己,那个也不如自己。

    其次他绝对会做出排除异己的事情,从他这么厌恶胡惟庸,就不难看出他当了丞相,一定会打击胡惟庸一党。

    到时候刘伯温一人独大,这是朱元璋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他不再说话,让刘伯温回去。

    刘伯温以为自己能等到任命丞相的诏书,可他等到得却是杨宪的上任酒。

    这顿酒喝得他从喉咙烧到心口。

    刘伯温像

    他选择退休回老家。

    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退休回老家,他想以退为进让朱元璋挽留自己。

    自己年纪还不算大,还能拼搏一下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朱元璋同意了,没有一丝犹豫地同意了。

    刘伯温总不能说:“陛下,我逗您玩的,您就当我没说过。”

    刘伯温踏上回老家的那一刻,终于明白自己对于朱元璋,再也不是那个比座上宾还要亲的先生。

    而是一个百无一用的白面书生。

    天下已经不是那个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的沙场。

    他和朱元璋的惺惺相惜也走到了尽头,可这绝对不是刘伯温想看到的。

    当年元朝腐败,他可以一怒之下辞官四次,又重新为官四次。

    他对官场是那么留恋,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朱元璋来劝降,他百般推诿。

    除了有自己的抱负,他心里还有道义和忠贞。

    可为了理想,他能抛弃自己多年来忠君爱国的思想。

    他对这条仕途执念是那么深。

    刘伯温以为跟着朱元璋真的能够大展宏图,十几年来永远陪伴在朱元璋身边,待在最前线。

    他确实看到了朱元璋对他的尊敬,可他也看到朱元璋轻视那些元朝投降的官员。

    还有那些早早和朱元璋打天下的“自己人”团结一致排挤自己。

    你是敬我,可你心里从没有把我当做自己人。

    这大概就是最悲哀的忠臣。

    自己无论多么掏心掏肺,主人却嫌血腥气。

    刘伯温像

    这条回家的路,别人或许会高兴会激动,刘伯温心中只有满满的苦涩。

    他生气,只能忍;他怨恨,只能忍;他有满腔真心话,也只能忍。

    即使回归田园,他感受不到田园的悠闲和乐趣,因为这不是他的志向。

    他看到老家淡洋发生兵变,急匆匆地让儿子上京禀报情况。

    他还是放不下这条路。

    刘伯温幻想着朱元璋想起自己,可惜想起自己的只有他的敌人胡惟庸。

    胡惟庸借刘伯温派儿子急着上报淡洋兵变的事情,上疏朱元璋。

    刘伯温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淡洋是块有王气的地,他想在淡洋造墓地,所以这么心急火燎地要求平定兵变。

    朱元璋信了,并不是他蠢。

    自己已经不需要他了,刘伯温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朱元璋下令断了刘伯温的退休金,这不算很重的处罚。

    可刘伯温看到这个举动背后朱元璋的想法。

    他的心一点点凉了,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君主不需要自己了。

    他就得坐在家里伸长脖子等着君主来砍吗?

    他想到一个自救的办法,回到京城,觐见君主,狠狠地骂了自己一顿。

    那时候的刘伯温已经病了,一个实现不了自己抱负的刘伯温和咸鱼没什么区别。

    这时候的他活着和死去没什么分别,可他的儿子、孙子得活下去。

    他骂完自己以后,留在了京城。

    朱元璋显然对这一套很受用。

    你虽然没有用,但是很乖。

    刘伯温病得越来越重,朱元璋派去的太医也束手无策。

    朱元璋看到了这位谋士的末路,他想起了刘伯温的好处。

    刘伯温就快死了,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朱元璋下令让他回家,还有多少日子能过?回家去吧!

    刘伯温回家后一个多月就去世了。

    他的一生虽然辉煌,却不完美,甚至是残缺的。

    他想指着鼻子骂朱元璋,骂他糊涂,骂他轻信胡惟庸这样的小人。

    可是他叫不醒装睡的人,因为他真的不是朱元璋心里的安国之臣。

    这样的愤怒,只能静静地在他的身体里燃烧到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谋堪比诸葛亮,却被活活气死的谋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v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