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简文散文
《乡村记忆》3:石桥,游子心中的“念想”

《乡村记忆》3:石桥,游子心中的“念想”

作者: 楚风乡韵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16:33 被阅读42次

    家乡村头的小石桥,既没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坚固壮观,也没有赵州桥的古朴雄伟,它只是供村民出行的一座普通的小桥。

    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石砌小桥与村中某些大事的机缘巧合,成为了部分上年纪村民心中的“神”,也成为从这座桥上跳出“农门”之人的念想。

    据老辈讲,家乡居住地曾是一处荒无人烟的低洼地,为了能种上粮食生存下去,从江西躲战乱逃难至此的先人们在此栖息开荒种地,在村头开挖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排水沟,并由各家各户出资用条青石铺面建起了一座供村民耕种收割和出行的小石桥。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大兴水利,全乡统一开挖水系,村头两米多宽的水沟要扩宽为口面达五米的大沟,因为上游近五个村的客水要从此通过进入汉江,沟窄了会卡水,影响排涝,影响作物生长、丰收。在大沟开挖结束不久,村里出资建起了一座长约八米、宽约五米、与村中道路一样水平线的青石桥。

    其实,这座石桥就是一座方便人们劳作、出行的普通小桥,坏了修,修了坏,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的迎来朝阳、送走晚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是后来一件赶巧的事,让这座普通的小桥让村民产生了敬畏,甚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邻村每年都有人考起大专、中专,就连本村的“上半头”意即四、五、六生产小队(那时村称生产大队,组称生产小队)隔三差五也会有人进入大学,而“下半头”的一些学生平时成绩也不差,可就是“临门一脚”不行,年年高考都是“名落孙山”,按乡亲们的说法连个“中专生”都寻不出来,由此没少遭到邻村少数村民的戏讽和嘲笑。这也让宗族意识较强的同姓乡亲们抬不起头、说不起话,于是就想着怎样找出原因、挣回面子。

    有病乱投医。同姓中的一位长辈在众人的劝说下,请来一位风水先生。这位穿着长衫道士模样的人拿着罗盘,掐着手指,在村中走了一遭,然后停在村头的石桥上,叽里咕噜、之乎者也说了一通村民也听不大懂的“天语”,煞有介事地一指脚下石桥说:“升一下吧。”

    这句仿佛带有“禅机”的话,让那位牵头的长辈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小心翼翼的问风水先生啥意思,风水先生则摇头晃脑说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有人说可能是祝福今年高考生顺利录取吧,也有人说可能是让我们把桥升高一些吧。

    “好,那就把桥升高一尺。”没有动员,没有强迫命令,在开工之日,村民们放鞭放炮,出工出劳出钱,硬是把这座原本与村中道路持平的桥抬高了一尺多。

    抬高桥头这件事传出去后,那些年年有大学生的邻村“嘴长”之人,讥笑之语更加难听:“东西不正怪X歪”“雷打急了往树上指。”

    面对他人的讥笑和讽刺,乡亲们也不还嘴,也还不了嘴。说实在的,所谓的“抬高龙头”之说之举也确是有些荒唐。不过,你还别不信,就在抬高桥头的那年还真的出了奇迹,一个连考三年都落榜的本族后生竟然真的被外省的一所大学录取了。

    之后多年,每年都有大学生或中专生从本组走出。其实,能不能考取,与升不升石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那位连考三年的青年后生也只是赶巧而已,只是应了“无巧不成书”那句话。据说,自从那位后生考取大学后,村里有些村民不时在三更半夜来到桥的中间烧香,祈求保佑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跳出农门。

    写到这里,应该说叙述家乡小石桥的故事已经结束,但笔者写兴正浓,脑中涌出一则关于“风水”的故事。

    从前,一位老者请一位风水先生到墓地看“风水”,远远看到墓地上空鸟雀乱飞,老者便叫风水先生回去,说今天不看了。风水先生不解地问为什么?老者说:“树木上方有鸟惊飞,说明有孩子在树上摘果实,若我们突然出现,孩子会受到惊吓,也许会摔坏。”

    听到此话,风水先生说:“你家的风水不必看了,就你们这样的人家,干什么事都会顺当。”老者亦不解,风水先生一语道破天机:“人品,就是世间最好的风水。”

    圣人也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再坏的风水,都抵挡不住有德者的光辉。”是啊,人的大德、善良,可以改变最坏的风水;而人的勤奋、努力必然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家乡的小桥,依旧静静地躺着,默默地承载人们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村外、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记忆》3:石桥,游子心中的“念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ou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