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变法自缚?

作者: zhixingheyi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0:30 被阅读3次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出生并非平民。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卫鞅少年即富有才学。 公叔座劝魏王“愿王举国而听之”,后见魏王不听,又劝“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由此可见卫鞅的威力。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可谓良禽择木而栖。

    面对秦国守旧者的质疑,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亦是舌辩之士。

    商鞅变法的开场,便是徙木立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在商鞅的变法事情,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商鞅变法只经过了五年,秦国就很富强。

    后卫鞅以牺牲自己的操守为代价,取得了对魏国战争的胜利,“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此时的商鞅算是达到了人生巅峰。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劝之“‘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鞅到了最后时候。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世人常据此嘲笑商鞅作法自缚,实际上这不过是商鞅格局不高的自嘲。即便旅舍不让住,他这样逃到了魏国,只不过又被扭送回秦国。

    “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最终的结局是,商鞅死于政变,并非作法自缚。

    当然商鞅在秦国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这一点不同于明朝的张居正、清末的戊戌六君子。新法使得秦国快速成为战国头号诸侯。

    商鞅刻薄寡恩,变法有功。

    太史公亦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然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鞅是变法自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i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