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缘分是上天注定好了的,那在相遇的时刻,是不是用力抓住就可以了!
2015年,陶然在微信里写了自己的心事,装进了漂流瓶,扔进了大海,系统随机漂流,被一个陌生人陈策拾了去。
他们俩在漂流瓶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瞎聊,聊着聊着发现,俩人不仅是同省的,还是同市的,虽然不同县,但是也是邻县,距离也不远的。
于是俩人以老乡的名义加了微信,成为了朋友。
刚开始谁也没能想到两个人竟然这么投缘,也这么能聊。
并且两个人聊天还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绝不会在聊天的时候,突然没有音讯了,哪怕是困了,也一定跟对方说句睡了,才能停止聊天,安心睡去。
他们似乎毫无忌惮,什么话题似乎都能聊,有时候是微博上的热点话题,有时候是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有时候是分享彼此写的文字,喜欢的电影,或者是音乐……
总之,不管是什么话题,俩人都能找到共鸣。
以前从不熬夜的陶然,在跟陈策聊天的时候,不知道在多少个漫漫长夜里,不知不觉就跟陈策聊到凌晨一两点,还意犹未尽。
2015年的寒假里,两个人聊的火热。他们都在老家过年,只不过陈策是独生子女,过年也并不怎么热闹,比起在床上躺着无聊的打发时间,他更喜欢跟陶然聊天。
除夕夜里,陶然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拜年短信:“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所想所愿皆能所成。”
陶然看到短信的那一刻,似乎就知道这是陈策发来的,尽管陈策从未给她过他的电话号码。
陶然很好奇,自己也从来没有给他过电话号码,他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那晚他们在微信上聊了一宿,原来陶然有一次说自己的移动卡流量问题,顺便截图发给了陈策,而那张截图里,陶然的号码并没有打上马赛克,所以陈策便知晓陶然的手机号码了,并保存了下来。
那晚他们发拜年红包,从聊天气,聊食物,聊老家的植物,聊他们彼此的家庭,仿佛热恋中的男孩跟女孩。
陈策喜欢的电影,陶然去找来看;陈策喜欢的歌曲,陶然也去找来听,陈策喜欢的游戏,陶然也去玩一玩,陈策喜欢的食物,陶然也尽可能的去尝一尝......只要跟陈策有关的事情,陶然都格外放在心上。
他们俩在聊天的时候,经常在微信里给对方分享自己所见的美景美食等,只不过在那么多图片分享里,却不曾有过俩人的照片。
尽管,陶然很想看看陈策长什么样子,甚至期待着与陈策见面的,可陈策不提,她总不能自己厚着脸皮去说吧。
2016年,陈策上大四了。
陈策本科学的是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专业,他说自己本科出来工作都不好找,思来想去,决定去考研。
从前每天,不管白天黑夜都要聊很久的两个人,突然间聊天次数减少了很多,这让陶然很不习惯。
也正是这久而久之养成的聊天习惯的中断,开始让陶然迷惑了,因为她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喜欢上了陈策了!
更确切的说,她习惯了每天跟陈策聊天,一旦不聊天,自己就会不自觉的想他,想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吃饭了没有,休息了没有,每天的学习压力大不大,开不开心,他什么时候会联系自己……
她开始患得患失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陶然跟陈策在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聊到什么话题了,突然话题就转换到他们两个人能不能成为男女朋友,那晚他们围绕着这个为话题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具体交流的内容,陶然早就记不清楚了,但是那晚话题的结论是:不能。
这两个字让她此生难忘。
那晚,陈策说陶然太感性,他们的情感是习惯了每天跟对方聊天,这是习惯,不是喜欢,更不是爱。
可是,陶然认为陈策太理性,如果不喜欢,怎么可能愿意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跟对方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
那晚结束聊天后,陶然失眠了。
她在跟陈策的微信聊天框里,反反复复编辑着信息,打出来的字,又被一行行删掉,陶然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要说些什么,她只知道自己的心像被人剜了一块去,想流泪却无泪可流。
快到黎明的时候,陶然终于下定决心,发了一段文字过去:
“我们由陌生走向熟悉,再由熟悉走向陌生,这似乎是一个无法更改的略带感伤的且令人无奈的过程。很多事如果不去想,就以为可以把握住现在 ,能够拥有未来,可一旦看透了结局,就连仅有的现在也变得脆弱不堪了。便只好一退再退 ,一忍再忍,直到全然忘却,那就这样吧!
不是我不相信你,也不是我不相信爱情,只是我已不再相信我自己。
关于未来不是没有妄想过,各种情况不是没有考虑过,也正是因为考虑清楚了,才觉得未来是没可能的,才觉得自己的心里空了,所以我从来都不敢奢求未来。
关于爱和喜欢我也有想过,我没有爱甚至也没有很喜欢,就像你给我分析的那只是习惯而已。一直以来我也是用习惯来搪塞自己,习惯的确可以被改掉,只是我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改,是我不该依赖,不该养成这习惯。
如果说所有的习惯里都夹杂着喜欢,那或许我是真的有点喜欢你。
庆幸直到现在, 没有见过你。
暧昧之上, 恋爱未至。你是享受这样的状态,而我却是厌恶这样的状态。就像那天在公交车上,为你的这句话而心痛流泪一样。
那个时候我有喜欢过你吗?也许有,也许没有,可答案早就不再重要了。
你说的对,能够聊的来的,并不一定适合做恋人。
现在突然很喜欢一个词语“萍水相逢”,这真的是一个很美妙的词。
萍水相逢的缘分,奈何被我过分纠缠的,失去了它最初的样子。
是我任性, 是我太笨, 太傻了,才会心存幻想,幻想这本就没有结果的故事。
这一切何尝不是我所预料之中的呢?就像那个没有动笔写的故事,明明在心里什么都明白,明明知道结果就是这样的,可还是不愿意就此离去。
是我自虐 , 是我活该。
的确,从一开始都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只是这戏有开始,就注定有落幕的时候,谢谢你陪我演了这场戏。
有人说:因为害怕结束所以拒绝开始,而我感谢你陪我的开始和结束,似乎已经没有遗憾了,平生厌恶等待 ,尤其是无望的等待,所以我也不会站在原地傻傻的等。
我只是你生命里的路人甲,没有我还会有更多路人甲陪你。可有可无的我 ,或许不该强留在你的世界里,像个小丑 ,这样只会不断的让我自己出丑。
离别和相聚是这一生都无法回避的,既然不能回避,那就勇敢面对吧!
想说再见可终究还是少了些许勇气,我亦是不敢在打扰你了,那就这样吧!
看到也好,看不到也罢!
我已经在心里和你道别了,谢谢你的陪伴,所有美好的祝福都留予你”
文字发过去,隔了很久,陶然才等来了陈策的回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你们女生想的太过简单了”。
从那以后,陶然有些刻意的逃避陈策了!
因为她害怕自己会越陷越深,因为她知道陈策对自己并没有喜欢,他只是喜欢可以肆无忌惮的跟陶然聊天,仅此而已。
她不能再让自己继续陷入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了。
她故意剪掉了快齐腰的长发,发朋友圈说自己要“从头开始”!
这意味深长的话,她刻意发给他看的。
只不过陶然没有等到陈策的音讯。
因为专心备考的陈策,白天几乎不看手机,夜里回宿舍,也不像以前那样抱着手机看了。
陈策每天都很忙,学习压力也很大。
幸好考研选择的学校依旧是本科院校,老师,师兄什么的都熟悉,只要笔试过了,面试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日子平淡的过着,陶然发现自己依旧不能忽视陈策的存在。她开始给自己洗脑,他们俩是好朋友,好朋友也是可以互相关心的。
于是她掩饰着自己的内心,收起自己对陈策的情感,依旧以朋友的身份,在陈策偶尔回复一下的聊天框里,缓解他的焦虑,给他信心与鼓励。
那年,陈策如愿考上本院校的研究生。
可研究生的生活依旧很忙碌,他们俩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有大量的时间去聊天了。跟陶然聊天的次数依旧很少,有时候是陈策吃饭的间隙,有时候是陈策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有时候是陈策压力太大,无心学习的时候......
2017年,陶然大四了。
原本不打算考研的她,在陈策的鼓励下,也打算冲一把,试一试。其实,即使陈策不鼓励,陶然也打算考研,因为陶然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向陈策靠近的机会。
下定决心考研的陶然给了自己一个约定:如果考研成功,她就去他的城市,告诉他自己喜欢他,是真的喜欢他,而不是习惯。
那一年,陶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奋力备考。
陈策偶尔也会跟她聊天,缓解她的压力,给予她鼓励。
可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回报!
当陶然知道自己的考研分数虽然过了国家线,但是与报考的院校专业线低了四分的时候,她心如死灰。
她不能去陈策所在的城市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上天都不能再给她一次机会,一次靠近陈策的机会呢?
她不得不认命了,可能与陈策真的是有缘无份吧。
陶然觉得自己太过平凡与平庸,配不上优秀的陈策,也跟不上陈策前进的步伐了。
此后,陶然把自己对陈策的情感压缩打包存在内心深处,不再让这份感情肆意横流了。
他们还像从前一样是好朋友,什么话题都聊。
可他们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是朋友了!
爱,本就没有什么情深如初,人与爱都是会改变的,一成不变的人,不肯成长的弱点,总会成为感情的定时炸弹。
某些思想和某些方面的共鸣本就是短暂的和微不足道的,不过是一方需要什么,另一方恰好有那一方面的特点,需要与被需要,都比不上触手可及的照顾以及知根知底的信任来的真实与安稳,也比不上共同爱好和娱乐方式带来的轻松。
再有,人性本身都是容易摇摆的,再正常不过,慢慢的,也许合适会比爱更要实际。
这份随着漂流瓶漂来的情感,曾经给予两个年轻炽热的人一段美好的时光后,便又被重新尘封在瓶中了,不见天日。
此后的日子里,她是她,他是他。
虽然他们都还彼此躺在彼此微信的通讯录好友里,可微信聊天框里再也不曾有消息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