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来球和二木为一件事争论个不休,来球最代表最先进的思潮,最痛恨什么事都讲经验;而二木则代表保守派,对不尊重经验一味搞创新的行为嗤之以鼻。俩人从认识就不停的争论,做事到底要不要看经验,这里也要向您提问了,您做事的习惯是,看不看经验呢?
经过上面这么一比喻,您大概明白了,来球和二木都过于极端化了:完全不看经验容易重蹈覆辙,可能历史前人早就掉进的坑你又跳进去了;而完全相信经验可能陷入思维惯性,难以突破。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往往就会把理性踩在脚下,让主观接管全局。

曾有一个新上任的部门级负责人,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下属原有的专业体系,美其名曰打倒“经验主义”,大有要来一场“革命”的架势。然而人在其位讲什么都有人拥护,结果就把这个部门做成了尾随其他部门、“接灵活”的角色……这个领导魄力有余,政治手腕够硬,但长期来看却是自作聪明的自杀行为。自杀的主要归因是,为了树立权威把对手极端化,然后顺便把自己推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一招式尽管常用,但漏洞明显。
首先,专业性是不是等于“经验主义”?如果是,那大家以后读书不要分专业了,工作也不要分部门了,每个人都是全才,这个“全才”可不是你理解的那个褒义的全才,而是既能做并购交易结构、又能画CAD、还能开方子抓药的人才,以后的培养、教育工作你也无从下手,因为你怕把人家教成专业型人才,然后打了自己的脸……
所以,专业性不是经验主义,尊重经验是一种理性的借力行为,而经验主义是经验唯上、呆板、守旧。

其次,你把别人的经验推翻了,表面是从头再来,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经验引进来而已,这就不是经验主义了?经验主义难道还分你的、我的?
再次,为了打倒别人的“经验主义”,而把自己标榜成新时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的意见领袖,想法是好的,但本质上就是一把钥匙不行换了一把,只是后来者自负的把自己看成了救世主。
来说说该怎么处理好经验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简单的事靠经验
简单的影响因素单一的小事,用经验指挥就够了。比如我们看到红灯就会停车,这就是基于以往经验而形成的直觉,因为不停车继续前行会有危险。有些经验已经保留在基因里遗传下去了,比如我们看到拳头打过来就会通过眨眼来保护眼睛。这种事情如果还要经过尽(复)职(杂)的分析,审视要不要依靠以往的经验,等想明白的时候眼睛已经被打肿了。

复杂的事尊重经验,但不照搬经验。
复杂的影响面很广的事,从两个方向考虑:可以先拿来经验,再跳出经验;也可以先不理经验自己想招,再对照经验做取舍。
引入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打破僵局,了解到可以采取的对策及可能发生的结果,所以说预测未来的方法其实是读史。比如你新到了一家公司,准备启动企业培训的工作,如果之前没有从0到1的经验,可以请教业内人士或者通过网站、书籍来了解前人开展培训工作的方法,这样就不会无从下手。
然后时常复盘做过的工作,通过满意度调查、个人察觉来审视前人经验的适用性和改进方向。事实上很多企业培训从业者是这样做的。

有时我们担心一旦借鉴了别人的经验会把我们带沟里去,或者别人的经验恐怕不适用于我们,这时也可以先抛开别人的经验,不管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自己先拿出一个方案,然后再对照经验,看看是不是已经有人这样做过,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么克服的,帮助我们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以上是我对如何处理经验的看法,供您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