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玻璃瓶里的记忆

作者: 镜_湖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1:47 被阅读124次

      小寒了,距离过年还有整整一个月。

        再过几天,电视上和大街上的装饰将焕然一新。慢慢地,一切将变成红彤彤的一片……可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淡到我已经买好了去远方的车票。

        小时候有关过年的一切已经被我储存在记忆的玻璃瓶里,这个时候免不了要打开盖子,那些味道和场景抢着飘出来,在眼前氤氲开来……

        想起小时候过年,妈妈是绝对的主角。从进腊月开始,院子里弥漫着种种味道。这些味道每隔几天会变换一种。

        最开始就是重头戏——杀猪。是的,村里家家户户都设有猪圈,有猪圈就必然最少养着一头肥猪。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饲料喂猪,小猪仔的时候有资格吃,再长大就要吃各种泔水、树叶、酒糟、南瓜(是的,南瓜在农村太常见,多到吃不完)。所以养了一年也才200斤左右。这样的猪肉膘薄,但是泛着油光,吃起来特别香。

      言归正传,杀猪的前几天就和村里的人打好招呼,因为杀猪是一样艰巨的工作,一两个人根本完不成,需要好几个人帮忙。而且最重要的那一个就是捅致命一刀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称作——会杀猪。有的时候找不准要害,一刀下去,猪不但没死,还因为遭受剧痛力气倍增,一下子从案板上跳起来,满院疯跑,那场景真是乱套,现在想起来真是有一种莫名的喜感。当时可不觉得,猪凄厉的嚎叫疯跑,一帮叔叔爷爷们紧张的严阵以待大呼小叫。

      杀猪的时候一般有两个部位可以下刀,颈部动脉或者腋下心脏,有时候只割断了气管,那就会发生前面的情况。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涌而出,流进事先准备好的大盆里,还带着猪的体温,热气腾腾,但是不久就会凝固。爷爷将切碎的姜、蒜末、盐放进猪血里,用稻草把凝固的血块搓碎,通过漏斗灌进清洗干净的小肠里,这就是北方常见的血肠了,放进锅里蒸。吃的时候切小段,配以酸菜和猪肉片儿熬煮做出北方有名的杀猪菜,太香啦。

        其余的人把整猪抬到大锅上,锅中是滚烫的开水,用瓢舀起开水泼到猪身上褪去身上的猪毛。处理过后的猪雪白干净,下面就开始分解了。猪头、猪蹄、猪尾巴、内脏称为猪下水或猪下货,其余再分别分解成排骨、后丘、前肩……到这杀猪完成。这一天院子里的味道不那么好闻,就是猪的内脏味混合着猪毛加热后的味道,有点儿令人作呕。

        后面的工作基本就属于妈妈了。先处理猪下水——烙猪头、猪蹄,开水不能把缝隙处的毛发处理干净,必须用烙铁再细致的烙一遍,这个时候我也帮忙,烙铁不够用,就找铁棍儿,插在火盆里,烧得通红,放在猪毛上,“滋啦”一声,毛发被烫焦的味道就飘出来了,呛得很,这实在不是一项好工作。

        烙完这些,就开始各种煮。煮下水,煮猪肉,由于调料的加持,煮这些的时候飘出猪肉特有的香气,与蒸汽混合在一起的是妈妈忙前忙后的身影……我看在眼里,心里觉得踏实又满足。

        猪头煮过之后要拆猪头肉,就是把猪头上的肉拆的干干净净,我就像馋痨一样在一旁等着,把妈妈拆下来的肉蘸上蒜蓉美美的吃个够,那味道可真香啊!猪耳朵切丝拌黄瓜丝是上好的凉菜,猪舌头切薄片儿佐以蒜末和酱油醋叫凉拌口条儿,猪下颌也切片儿和口条一样凉吃,剩下的肉加上老汤、酱油再继续熬,晾凉以后成半透明的猪头膏,浇上腊八蒜里面的醋,简直不要爽死。

        四方的肉块儿留出几块儿抹上蜂蜜入油锅炸,炸的时候但听见有过里像放了鞭炮一样“噼啪”作响,一不小心还会被烫伤,但是炸完的肉晾凉之后切片,放葱姜蒜豆豉上锅蒸,就是传说中的扣肉,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拌上白米饭,可以吃好几碗。

        这一系列的工作要持续好几天,所以这一阵子都是各种肉的香味儿,就连妈妈的身上都是同样的香味儿,数天不散。

        接下来就是炸货——炸丸子、泡子、角(jia三声)子和大果子。除大果子以外,其余都是用豆腐做的。新鲜豆腐弄碎,加盐、鸡蛋、蒜末、姜末团成眼睛大小下油锅炸到色泽金黄捞出,小孩子最喜欢吃新炸好的丸子,外皮酥脆,内里软嫩,又有一股浓郁的蒜香,可以吃很多。豆腐切小四方块即为泡子,切薄片即为角子。一家要炸十几斤豆腐储存起来留作过年享用,一直可以吃到正月。

        煮、炸过后,就是蒸了,蒸馒头,蒸豆包,雪白的馒头,红软香甜豆沙包,完全不同于肉的香味,温暖了整个冬天最冷的日子。

      繁重而充实的工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处理一下鸡和带鱼。鸡会做成鸡冻儿,凉吃,比热吃还要别有风味儿。带鱼要切段儿干炸,溜着吃。

        至此,除了扫房、洗洗涮涮外,妈妈的工作要接近尾声。其实,做妈妈的,哪有闲下来的时候呢,一直到三十儿那天,妈妈还要忙前忙后的准备晚上包饺子用的馅儿、面儿。北方冬天天黑得早,农村人更是早早吃过一年的最后的那顿晚饭,一家人就坐下来包饺子,包完饺子嗑瓜子,一起看春晚。午夜十二点,跟着哥哥去放炮,然后吃几个饺子去睡觉。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比早起,寓意过日子早早发起。常常是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小孩子困得东倒西歪,给长辈拜过年之后吃饺子,然后换上新衣裳跟着妈妈去拜年,从村外挨家挨户走到村里,逢人便鞠躬说“过年好”,一直持续整个正月。忙碌了整个正月的妈妈,这时候终于能歇一歇了。

      是的,所有关于儿时过年的记忆几乎全是妈妈的,我慢慢的合上盖子,意犹未尽的微笑着。#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儿|玻璃瓶里的记忆

    小寒了,距离过年还有整整一个月。 再过几天,电视上和大街上的装饰将焕然一新。慢慢地,一切将变成红彤...

  • 儿时的年味儿|记忆里的年味儿

    年是有味道的。 年的味道如同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浓烈。 一进腊月,年就紧锣密鼓起来。 腊月二十三,扫尘。 工...

  • 儿时的年味儿|年味儿犹在记忆里

    每年都要过年,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在我心里的份量越来越低,这些年慢慢退化成一个长假。 家庭聚会每个节日都聚,大餐...

  • 年味儿

    小时候,年味儿是一张密密麻麻的年货单,年味儿是儿时记忆里父母忙碌的身影,年味儿是村头巷尾奔跑的孩子的笑脸,年味儿是...

  • 儿时的年味‖记忆里的年味儿

    【文】王战东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的农村度过的,那里临近内蒙和辽宁,民风民俗既有蒙古族的风俗也有满族的特...

  • 儿时的年味儿/记忆中的年

    儿时的年味儿/记忆中的年 ――竹林深处 我对于年味的记忆,大都停留在上世纪的...

  • 年味儿里的儿时记忆一一葵花籽

    要过年了!想说的话题无一不是和春节有关,也就是和“吃”有关!作为中国人,你懂的!今天聊一聊干果里的家常角儿一一葵花...

  • 回味儿时的记忆

    原创日记(二)2017年2月27号,天气 晴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先。提到吃的我想我们每个人...

  • 儿时的年味|相册里回不去的年味儿记忆

    “小李,来吃点橙子” “谢谢阿姨” 这是男票第一年到我家来跨年,略显尴尬,因为市中心取消了跨年倒计时,商场电影院也...

  • 儿时的年味 | 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我们家的年三十,有些忙碌。一大早,母亲就催我们起床。 食早饭时,母亲又会交代出一整天的事务:比如煮肉,贴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儿|玻璃瓶里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v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