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取自《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传说,福克纳原本预定只写作一部名叫《喧哗与骚动》的短篇小说,完成后却自感不满,遂扩充至四章节。他曾打趣地说,他是把一个故事写了四遍,后来每个都不舍得扔,便集合成了一部长篇。
《喧哗与骚动》这本书不好读,翻开书的第一章,写的是傻子班吉的独白,因为是傻子,所以在他的意识中,时间混乱,事件混乱,故事前后没有逻辑性,读起来会觉得莫名其妙。阅读之前,我认真地读了李文俊先生的“译本序”,了解了故事的脉络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才能够跟上书中人物意识的流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节发展。
故事很简单,围绕着南方种植园主康普生一家的衰败这根主线而展开。康普生家有三儿一女,小儿子是个傻子,三十多岁还不会讲话。女儿凯蒂婚前失贞怀孕,匆匆出嫁而遭抛弃。大儿子昆丁因为对未来绝望而投水自尽。二儿子杰生极度自私、虚伪、冷酷,是个没有后裔的光棍。康普生家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家,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或者像《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小镇那样,最后灰飞烟灭。
作者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共有四章和一个附录,每一章都是以不同的人为主人公,设定特别的一天,那天正在发生的事和过去发生的事穿插在一起,就像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不断地闪回,让故事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又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物意识的流动。第一章写的是1928年4月7日,班吉33岁生日那天,他在室内外的活动和不断闪现的回忆。第二章写的是1910年6月2日,昆丁自杀那天,他的痛苦和内心独白。第三章写的是1928年4月6日,杰生当家后康普生家的情况,以及杰生和小昆丁的斗争。第四章写的是1928年4月8日,复活节,小昆丁逃跑了,杰生狂怒与追寻,黑佣迪尔西在象征着涤罪与净化的黑人教堂里泪流满面。作者用四天的现实时间,讲述跨越30多年的康普生家族的故事。结构新颖,语言富有特色,故事富有张力,让我回味无穷。
一、生理的傻子和精神的傻子
美国南方白人大多是种植园主,依靠大量的黑奴而过着奢侈寄生的生活。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白人庄园主长期不事生计的生活被打断了。康普生家的父亲杰生学的是法律,也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但他整天坐着,喝酒,无所事事。蓄奴制固然损害了黑奴,它也给奴隶主阶级及其后裔种下了祸根。
他家的男子自尊心都很强,都很骄傲。家里有个傻子儿子已是羞耻,女儿未婚有孕,更是耻辱,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父亲杰生卖掉了最后一块牧场,一部分钱提供给大儿子昆丁去哈佛大学读书,另一部分给凯蒂置办嫁妆匆匆嫁人。结果是骄傲敏感又孱弱的大儿子昆丁因为绝望,感到家庭已没有前途而投水而死。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而遭丈夫抛弃。二儿子杰生虽能顺应潮流,成为一个实利主义者,仇恨与绝望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班吉是个傻子,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生活,不被外界打扰,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
班吉智力一直停留在3岁,在生理上是个傻子,但他自始至终爱着凯蒂,爱着被父亲卖掉的那块牧场,爱着厨房里点燃的火光。因为他不受世俗污染的纯洁的爱,使他受到很多的伤害,但他依然如故,像是这个家族唯一不变的存在,他的感知叙事贯穿始终。正是班吉生理上的傻子和精神上的正常,映照出家庭其他人是生理上的健全而精神上的傻子,让人深思,何为智,何为愚,何为傻,何为常?
二、一天三十年的故事结构
傻子班吉33岁还只有3岁的智力,他的思绪混乱,意识、潜意识和现实傻傻分不清楚。牧场早已经卖掉了,变成了高尔夫球场,他从花园钻过栅栏去牧场,意识到自己和凯蒂一起钻过栅栏去牧场,联想到寒冷的冬天,自己去铁门口迎接凯蒂放学回家,闻到凯蒂身上有一股树的香味的情景。他跨过水沟,记忆就像是拼图,一小块一小块地呈现,1898和凯蒂、杰生、昆丁还有威尔许玩水。跨过水沟回到1928 勒斯特带着他往回走,经过牲口棚,他想到1910凯蒂结婚,他和T.P.、昆丁玩闹,而他醉酒后,被昆丁和T.P.用麻袋抬着,这种感觉让他再度回到1898年3岁时被威尔许背上山的时候。时间和空间在班吉那里没有差别,昨天今天都是此时此刻,这种时空转换创造出一种神奇的效果,仿佛把三十年拼成一个平面,时间就像他的智力一样停留在3岁。
昆丁是父亲寄托的家族希望,送入哈佛大学读书成为父亲的骄傲。昆丁的独白是从关注时间开始。“窗框的影子显现在窗帘上,时间是七点到八点之间,我又回到时间里来了,听见表在嘀嗒嘀嗒地响。这表是爷爷留下来的,父亲给我的时候,他说,昆丁,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证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的,这些人类的所有经验对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有用,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一种幻想而已。”时间既象征着客观世界的现实时间,又是希望和欲望的走向陵墓的意识时间。昆丁长时间的思考或幻想,钟表像是一个锚,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中。这让人想到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的大本钟,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还在叙述结构上起到关键作用。它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意象,连接了不同时间的意识流,成为意识与现实之间的媒介。
三、社会转型下寻找各自的出路
在傻子班吉的回忆中,凯蒂7岁时就敢脱了衣裙在水沟里玩水,体现了她敢于反抗家庭培养“南方淑女”的道德束缚。昆丁具有维护家庭荣誉的自觉,警告她不许脱,当制止不了时,他打了她一下耳光。在四个孩子中,凯蒂说她要逃走,永远也不回来,虽然她是家中真正愿意付出爱的人,爱大哥,爱傻子,爱自己的私生女,但逃出家门之后,她也只能做一个堕落的女人。昆丁无力维护荣誉的必将失去,当凯蒂失贞使家门蒙羞时,他找不到自我出口,绝望之下选择奔赴死亡。杰生恨父亲待他不公没钱供他读大学,恨凯蒂违反给他在银行提供职位的承诺,恨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恨傻子班吉,恨家里的黑人,恨这个家庭靠他一个人维持,他心里只剩下爱钱。
如果你能进入每一个人的意识流,就可以领会众生皆苦的煎熬,其实他们都处在喧哗与骚动中,或反抗而败,或执念如影,或强撑门庭,或聊以自慰……找不到自我的出口就要么奔赴死亡,要么厮守荒凉。父亲躺在家族辉煌的历史上酗酒度日,母亲在无病呻吟中苦熬岁月,舅舅寄生他家还禁不住沾花惹草。庄园里死气沉沉,父母之间没有爱情,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只有黑厨娘的厨房里温暖有光,黑厨娘的勤劳勇敢忍耐宽容和友爱才是人间美好,才给人带来希望。
作者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旧南方的确不可挽回地崩溃了,它的经济基础早已垮台,它的残存的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法规的破产。班吉四肢发达,却没有思想的能力,昆丁思想复杂,偏偏丧失了行动的能力。另一个兄弟杰生眼睛里只看到钱,他干脆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