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杜韩敏
2017年,是我辞职从事自由写作的第一年。也是我开始写作的第七个年头。
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一年的收入,大概在十一万多。

首先声明,这个成绩并不算什么,也没有任何要“炫耀”的意思,自己也完完全全没有这个资格,这只是自己这些年来坚持的一点回报而已。
它让我明白,只要自己不放弃,一定会有所收获,写作也最终不会背弃你。
很多人都想通过写作赚到钱,但是大部分人却在巨大的热情与精力投入之后,发现物质上的回报几乎为零。
浪费了精力,牺牲了时间,最终没有博到名,没有得到利。
这到底值不值得?
尤其是一开始就抱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所有的投入,包括看书充实自己,寻求方法提升写作技巧,都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那么,到后来如果是这个结果,我们如何去想明白呢?
是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放弃意味着之前的一切努力打了水漂,继续坚持并不一定能看到曙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那么,看看我这些年在写作上经历了什么。
01
无可否认,凭良心说,我最初写作同样是抱有赚钱的目的。
2011年我高中毕业,没有考到一个好大学,学的专业也并非自己最喜欢,人生顿觉黯淡无光,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
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佳,身边的同学都是一种“混吃等死”的状态,而且因为大学时间比较多,我也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这种情况下,自己很容易就沉沦下去了。
于是我重新拾起此前最大的爱好——写作。
唯一的自信,大概只有高中时,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
而且从小家里穷,大学的开支也非常大,如果能靠写作赚到钱的话,就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我真是这么想的。
在我刚开始写作的那个年代,还没有所谓的自媒体,通过写作赚到钱的例子,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有韩寒郭敬明。
网络上的写作平台,几乎都没有收益,我能找到的发表途径,只有出版社与杂志。
那时刚从高三炼狱之中脱离出来,内心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我一开始就写起长篇,然后投出版社,希望出版。
第一本长篇小说完稿在大一下半学期(2012年),名字叫《90后:让我们来改变世界》,主要内容是以一个刚出身社会的90后小孩为视角,从一段独自上路的旅程开始,描述他看到和经历的世界,完稿的字数在11万多。
对于这本小说,我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中途几乎没有停顿,一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
因为刚开始写长篇,没有太多的经验,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真切感受,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很多也有生活的原型。
完成这本小说之后,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陷入某种虚妄之中,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陷入了“自嗨”。
苦恼也随之到来,作品是完成了,但是我该如何让它出版?
之前口头答应出版的编辑突然食言,我便再也找不到它的“出路”。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投稿、审稿与被拒绝,最终在2012年的9月份,大二上学期,签了电子版,如今六年的合同也快到期了,这部小说没有让我获得哪怕一分钱的报酬。

这部书最初上线的时候,编辑还把名字给写错了。
我不怪她,毕竟自己并无什么资本,被这样对待,也是情有可原的。
02
大学二年级的上半学期,我以自己真实的经历为基础,创作了半自传题材的长篇小说《状元草》。
风格和结构近似《麦田的守望者》。
有第一次的失败,这本书我写得更加谨慎,更加用力,几乎把自己给挖空了。
2012年国庆节的七天,我就在学校图书馆完成了它的整个框架和全部初稿。
《状元草》谈了几个公司,终因没有名气无法出版。
我也不想去签之前的电子版合约,于是这本长篇就被封存在我的硬盘之中了。
直到现在。


03
2013年这一年,又是上述经历的重复。
这一年,我写了两部长篇小说《西游记之八戒传》与《西游·启示录》。
2014年,我写了长篇小说《小说家中毒》。
到了这个时候,我连投稿的欲望都没有了。
因为无论我写了什么内容,出版社是不看的。
但当提到我自己掏钱的时候,他们却非常乐意。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并不单单只是作品质量的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是谁写的。
如果我有三千个读者愿意买我的书,出版社就不会亏本,这件事情就能成。
这已经和内容本身无关了,这终究只是一笔买卖,一个生意。
但是非亲非故,他们为什么要为我承担风险,付出资源呢?
不可能。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与现在那些流量很高的文章,并不能代表它写得好是一个道理。

2014年初,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我,终于要暂时放下自己的文学梦想与出版计划,找一份工作来糊口。
后续三年的上班生涯之中,我再也没有学生时代那样的自由时光,因为工作压身,无法兼顾写作,创作激情也在慢慢消退。
即便如此,我也没有那一刻那一秒钟忘记过自己曾经的坚持,自己在写作上的理想。
有几年没有集中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了,闲暇中,我也开始思考写作的目的与自己对待写作的态度。
我总结了之前失败的原因,是名利心太强,而自己的经历与文字功力无法支撑。
之前数年的写作没有让我赚到一分钱,这件事情也让我明白,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努了力,就一定能成功。
这些年,对于文学创作,我至始至终无法割舍。
我知道,我必须清空自己,重新上路。
工作几年之后,我终于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
辞职,进行专职写作。
04
在我辞职写作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冥想,进行反思。
我对自己进行了重新的定位,长篇小说的确是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体,但因为经历不够,我的创作也出现了瓶颈,再去花大量时间创作长篇小说,可能结果也会和七年前一样。
这一年里,我把自己彻底当成了一个写作的新人,像从小学一年级学习语文那样来遣词造句,重新思考写作的意义。
这是痛定思痛的领悟。
这是多年来的坚持无成果后的深切反思。
我终于明白,写作之于我,是可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去做的事情,他与赚钱无关。
即便这件事情一辈子也无法让我得到物质回报,我也依旧会这样去做,去无畏的坚持。
在一篇文章中我写到:
“写作已经深深驻进了我的灵魂,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割舍,就像呼吸一样。”
“不要忘记呼吸,不要忘记写作。”
我鼓励自己:
“一切或苦难或欢愉的人生体验,终将拥有最美好的文学归宿。”
我抹去额头上因紧张渗出的汗珠,开始虔诚以待,在那个狭小的出租屋内,我打开电脑,开始了这段征程。
从最初的头条号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天早起晚睡,虔诚码字。
直到现在。
我没有一天放松过,也没有一天不敲键盘写作。
这样度过了2017年一整年。
到现在写这篇文章。
到现在真正靠写作养活了自己。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对得起此刻虔诚码字的自己。
“不要忘记呼吸,不要忘记写作。”
网友评论
我也曾经写过很多东西,然而掰指一算,那些论坛都倒掉太多,谁能想到连搜狐都关闭了论坛。诚然写作不赚钱,但是至少把我这样内向又不善言谈的人,心里想的,脑里转的,写出个三分来,如此也算是一种乐趣。
我也渴望赚钱,就算有了千万资产也还未达到财务自由,低三下四的求人,胆战心惊的看数字跳动,又没有社保,每到年节总要被母亲唠叨一番如何放心不下你。还有俩孩子等着掏空收入。
然而把写作当主业,又真是太寒酸了。出名的那些人,固然文笔颇佳,但也不过如此,我们也看过更多的人妙笔生花,脑洞大开,却也只能像刘慈欣一样等到海外大奖接连拿到手软才能带来收入高涨,这青春这岁月,也磨没了人生的棱角,顿时许多事情索然无趣了。
新年里,如今也买得起山珍海味,然而贪吃的那个自己再也不回来了。
要赚钱,还得去搞金融搞服务,绞尽脑汁写的锦绣文章,还不如街边力工一个小时的报酬。当然最好是白天给人家修点东西,晚上再写点什么,赚钱爱好两不误,身体也锻炼了。
又有多少人爱看书呢?名著经典看不下去,网络热帖一目十行,发个文都要配个图,嘻哈取乐的小文章摆摆表情包。快餐时代,注定写文很难赚到钱。
然而,谁还没有个作家梦呢?
只是,这么点流量,十几年前一篇文章动辄几万阅读几百条回帖,尚且挣不到钱,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花那个钱了?
穷酸书生,真是活该穷,这作家梦,也仅剩逼格了。
闷在家里是很难写出畅快的作品,我觉得还是出门谈场恋爱,那才是才思泉涌啊!
热恋时,一晚上写个三五万都不叫事儿,失恋时,连续几个月天天写文也不够虐。
写作这事儿,全职真是太折磨人了,我敬你是条汉子!
😂好啊,我心思粗,慢慢来吧。不求名利只求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