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它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燕山行北行见杏花》是宋徽宗被掳北行途中,忽见杏花盛开,不禁百感交集,写下的一首悲情词。
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却绝对是个才子。在书法,绘画,茶艺方面都堪称天才,甚至还擅长踢足球。不但开创了翰林书画院,还自创了“瘦金体”。他的“院体花鸟画”至今还是工笔画的巅峰。
他也是中国对穷人最好的皇帝,不仅给鳏寡孤独设置养老院,还给穷人生育补贴,甚至还首创了全民医保。
想起另一个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拨动多少人的心弦?亡国君主免不了被世人所鄙视。直到今天,免不了“昏庸无能”的指责。史上有徽宗为李煜托生之说,虽不可信,但二者确有很多共性。
后人评:“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他就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位政治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被赶上了战场,除了被人灭之外,就是被人掳的结局。
他不想亡国,但从不去经营江山,最终走上被覆灭的命运。一个艺术家,客观世界都是主观的臆想的观照,他把对于自然的体察用在对人臣的判断上,使得蔡京等奸臣败坏朝纲,北宋滑向灭亡的深渊。
一心扎在艺术里,无心过问政治,一步错,步步错。一堆奸臣使得他一步步走上昏聩之路。救治百姓没错,走上极端后便适得其反。在奸侫小人的谎言下,将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最终“官逼民反”,民众造反是消耗元气的,何况还有外患。悲天悯人的他怎会想到,宋金合盟灭辽的结局是被金人反戈一击,那一剑封喉的背后,是金太宗得意的狂笑和“昏德公”的羞辱。
至此,书生可算是彻底清醒,但是悔之晚矣。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有多艳丽,就有多凄苦。“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杏花的开得快,也凋零得快。在羁押途中,竟还写得如此细腻。也只有过锦衣玉食生活的王宫贵族,才想到细滑的丝绸,纤巧玉手的轻轻折叠,香艳的胭脂。用丝绸裁剪,轻轻叠起,轻涂胭脂,再融入四溢的清香,就连天上的宫女都羞于比拟。蕊珠宫女的对比,更显现杏花之美。美而短暂,这不是宋徽宗曾经短暂的辉煌吗?一个亡国之君,途中美景唤起的往日美好有多深,就有当下的耻辱有多重。那一串“无情、愁苦、凄凉、春暮。”的叹息,从北国蛮荒之地一直绵延到被践踏的故园。
当中的愁苦,怎一个“恨字了得?“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它故宫何处?”离恨是寄不了的,燕语呢喃,不懂徽宗的心思。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的故园,现在又是何番模样?当是杏花满园,莺歌燕舞,花团锦簇了吧?遥想当年,歌舞升平的享乐,再也不能重现了。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徽宗在被俘前一刻,竟将皇位直接传给儿子钦宗,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笑柄。大难来临时,除了保命,推责,还有跪地。一个亡国君,曾经将艺术推到巅峰的人,从高位跌落本是重击,更何况把江山丢了。国人笑,外人耻。徽宗如此细腻敏感之人,何尝无知无觉?
在受尽金人凌辱,只得将委屈托于外物,以求心理短暂平静。
短暂的平静,是抹不去的心底深深的哀愁的,在梦里他一直在故国,在自己的家园。但是“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无奈啊,梦也做不了了。
跪膝求生,不是宋徽宗所愿。政治,充满了杀戮,野心,宋徽宗显然没有取得合格的上岗证。在坐上皇帝宝座那一刻,他的身份已经从吟诗作赋的才子成为江山社稷的王者,工作内容应从艺术追求转为政治权谋,他要的不是诗情,而是棋局。可惜他的聪明全部奉献给了艺术,国事却听任侫人摆布。最终在刀光剑影中,垂下高高在上的头,举起了龙飞凤舞,挥毫泼墨的双手。
尽管他不愿,他不甘,心底坠入万丈深渊。
如果不是被推上王位,史上多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北宋的历史会被改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命运如此戏弄人,他擅长的专业却耽误了工作,误了天下大事。
君王不能太仁慈,太软弱,太感性,要有遇事杀伐决断,运筹帷握全局的远见。他没有,君王要有威严,杀气,刚烈,他也没有。他先天的基因决定了他在一片呐喊声中,不是拿起武器,而是一跪到底。
他生活优渥,所以怜天下孤苦之人;但是天下孤苦是怜不尽的,一味善良在国事较量中,是败笔。女真的的背信弃义,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他的书生世界观里,众生平等。他不了解在结盟背后,小人利用君子的良善做为阶梯,往上登高后,就可以睥倪曾经的盟友。好比一场 生意,双方力量对等就是交换;力量悬殊太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赢者在抢夺败者过后,还表现出一幅高姿态:“我给你一条生路,但你要跪地行走,因为你太次了。”
女真人对徽宗钦宗父子双双封号:“昏德君”,“重昏候。”极具侮辱性的封号,让他生不如死。宋徽宗彼时应知道,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天下太平只是相对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
人类从动物进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争夺史。
身陷囹圄,却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是金太宗对宋徽宗的“仁慈”。是一种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同情与怜悯,尽管这怜悯来得如此龌龊,这龌龊也只有宋徽宗才有切肤之痛。
所以,他悲愤,他痛心疾首。
在痛定思痛之余,只有借词抒意,了却残生。文人软弱如此,怨不得世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精神境界的富足如果不建立在人身自由和丰厚物质基础之上,只能是拥有者的悲哀。
悲哀的亡国君的优美文字,读来字字悲情。
悲情,是最无奈的一种情,痛彻心腑,只有一抒解万悲。
怪不得王国维说李煜的词为“以血书”者,而本词“略似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