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谁的青春不迷茫?书评读书技巧
一年看完100本书?其实真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一年看完100本书?其实真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6-07-23 07:58 被阅读5781次

设立目标这件事情,在很多时候都能提供动力,让我们在坚持的同时感受到成就和满足。比如说:我今年要瘦20斤、要每周跑三次步、要背5000个单词、要做三份实习……在这许许多多带有具体数量的目标里,我唯独反对的,是读书。

 读书

《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一年读不了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这些曾经吸引我的标题,这些曾经让我以为找到了看书好方法的爆款文章,如今回头来看,却是一碗碗魅惑而带毒的鸡汤。幸而,我在这条弯路上并未走远,迷途知返,为时未晚。

“一年100本书”,为何这个闪亮的目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1-

当你脑海里出现100这个数字时,你会开始在意一些原本在读书时不该在意的东西

我确实曾经试图实践过这个计划——全年要读完100本书。刚开始读完两三本时,脑海中鸡血沸腾的劲儿还在,倒也读得兴致盎然。可当读完的书数量开始增加时,我发现自己开始慢慢变化。

第一个变化:在读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看看页码;用Kindle读的话,总会时常看看进度的百分比。似乎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催促:快点把这本书读完吧,读完就可以开始下一本了,就会又离100本的目标近一点了。

第二个变化:在选书的时候,总是会倾向于选择薄的、字体大的、排版间距宽的书。大部头的、长篇的、上百万字的书,虽然还会在书单里,但总是会无限期地往后排。即使是在面对那些大名鼎鼎的名著时,也会无奈地想:真的是没办法啊,如果我开始看那么厚的书,得占用我多长的时间呀,我今年的100本书的目标可怎么完成啊?

第三个变化:在看完书的时候,总是会马上开始下一本书。至于刚读完的书到底讲了些什么,我有些什么思考,想法应该如何记下来等等,都被忽略了。因为太着急了,为了要看完100本,我确实没有时间做这些总结。

这么多的书,什么时候能看完呢

是的,所有变化归结起来,凝聚为一个词:“焦虑”。


-2-

当读书的目标从兴趣变成数字,读书的过程自然会从享受变成焦虑。

我开始逐渐遗忘,读书的快感,来自于和那些奇妙的文字不期而遇时的惊喜,或是和那些触碰人心的情绪不经意间产生共鸣时的欣慰。

我于是时常忽略,读书的乐趣,是在字句间徘徊时的咀嚼回味和流连忘返,是在发现深刻隐喻时的沉思冥想和思维碰撞。

我逐渐不再记得,读书是自己一个人的旅程,而不是和别人竞速的跑道。

我也因此失去了,去瞻仰那些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长篇恢弘巨著的宝贵机会。

很少有机会亲近这些厚书

这样读完的书,不管是100本,还是一千一万本,都是巨大的浪费。不仅是对自己有限人生的挥霍,也是对好书的亵渎,和对烂书的纵容。或许,我们可以享受在读完第X十本时,在朋友圈自豪地公布,或是在简书骄傲地发文时的快感,可惜这样的快感,来自于纯粹的炫耀,本质而言,和平时你我的朋友圈里,那些我们时常感觉厌恶的花式炫耀帖并没有区别,别人秀美食、秀恩爱、秀旅行,你在秀以数量为目标的所谓读书,连书,也被连带着,变low了。


-3-

之前看过某位简书大神写过的一篇爆款大作:《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阅读量30000+,有1500个喜欢。

我这辈子还从未用30分钟读过一本书。即使是小时候看薄薄的一本《机器猫》,我也会慢慢地磨上一个小时,仔细地看完每一个角落里的文字,硬生生地把阅读的时间拉长。因为对我来说,看喜欢看的东西,是一种享受,我希望留在这种享受的状态中,久一点,更久一点。

当然,对这种30分钟就要看懂的书,大神也有过解释,范围只限定为“商业类书籍”。只可惜,这个范围的提醒,隐藏在全文的某一个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真的看到。更何况,如果不想误导看客的话,为什么不把标题改成《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商业类书籍?》书海茫茫,商业类书籍在其中仅仅为沧海一粟。看这种书,本身就是极其功利的选择,从任何角度来看,“商业类书籍”都没有代表“书”的权力。

如果读书,就是看目录,看序言,看段首段尾,看标粗部分,那和我们当年在学校里所经历的,一遍遍地画重点,呆板地死记硬背,只知道复述,而没有自己思考的僵化的应试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读到的一本书,里面只有30分钟的内容是有意义的,那这样的书,网上下载个概要不就行了么,又何必买?如果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技能的提升,和金钱的追求,为何不直接去学校回炉深造?

呵呵

快速阅读,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和一年读100本书的目标一样,为了和这个所谓快节奏的世界合拍,我们硬生生地用鞭子狂抽自己,在焦虑中狂奔,向着功利极速前进,而早就忘了,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为何阅读。


-4-

我是一个极度讨厌鸡汤类书的人。

你喜欢鸡汤吗?

其实我并不讨厌书里偶尔蹦出的鸡汤,我讨厌的是以鸡汤为目的而写的书。鸡汤书的作者们,往往会在他们有限的人生阅历里,靠着一只骨瘦如柴的小鸡,硬生生地熬出几滴鸡味来,再兑上大量的水。当然少不了,要从别处买上大包的鸡精,搅拌成一大锅分量十足的鸡汤。远处闻来,气味醇厚,近处看来,汤汁浓稠。可惜入嘴一品,便立马感到似曾相识——怎么这些鸡汤,都一个味儿?至于喝完这些鸡汤,是否能像喝汤的人希望的那样,有营养能长身体,关键不在于那只可怜的小鸡是否健康,而在于那别处买来的大包鸡精,到底是怎样的质量。可是,你听说过有营养能长身体的鸡精吗?

在我看来,鸡汤类的书,大多不值得一看。那么多的好书散落在人世间,终你我一生,也难以看完其中的若干,又何必,还要在劣质鸡汤书里,消耗宝贵的生命呢?


-5-

回到最本源的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你当然可以选择:我读书,就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就是为了赚钱,就这么简单。这是个很合理的回答,没有人可以对这样的答案嗤之以鼻。但我相信,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为了如此功利的目的而读书。

村上春树说过:

读书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世界,那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能通过读书进入其他世界,这是最让我快乐的。

王小波也说过: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这些个诗意的世界,就是书的世界。

当我们在读商业类书籍和鸡汤类书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进入诗意的世界,我们也没有进入其他任何的世界,我们都还留在眼前这个凡俗而不堪的世界里继续苟且。当书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无穷世界和无限可能的大门时,我们有多少人视而不见,然后在无视之后,还回头来对书埋怨:“读书这事儿,好像一点都不有趣呀!”

一年看完100本书——这样读书,确实只会和有趣,渐行渐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ugvibib:有道理,昨天我还说:如果明年读不了十本书,我就把kindle砸了,现在想想,真是冲动。万一没实现可咋办(・o・)
  • 晋一言:《纯粹理性批判》,一天读一两个小时,一年能粗通,都算神速。
    乐之读:@晋一言 是,粗读都算是神速了
  • 82827d671c8d:本人不会玩游戏,不会交友聊天,看书的目的只是打发时间。但我喜欢小章节的,一天看好几本不同类型书,每本书就1-2章节。
  • 安之腾:欣赏你这种态度。
  • 8a239e7a7ea7:30分钟一本书?干脆5分钟做一场爱。
  • 艾涟琦:有时候会比较在意一下阅读速度,因为书堆多了,但还是不会特别着急,开始慢慢学会啃大部头的书籍。
  • 李花与林鸟:那段对鸡汤的比喻很形象,点赞
  • 98d26d2c8098:读书是一种个人喜好,写作则是一种养成。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后,读多少本是与最无意义的说法,唯有牢记在心的内容才是我们所需之物。
    乐之读:@泠豆的世界 :beers:
  • 扭去:真是爱你的反鸡汤,之前说过一句 自我投资是最水的鸡汤,没有之一。记忆犹新啊
    乐之读:@扭去 哈,那句是引用别人的话
  • 76c019cf7791:文风过偏,不知道作者又没有系统想过这些关于问题
    乐之读:@后世守望 不知道你在表达什么意思
  • 江天卓:说的好,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关键在于感悟
  • 狮女柔心_Nicole陶:说不喜欢鸡汤的理由说的很充分
  • bedf6ca23b29:我跟书的对话
  • 寂静的天空:把读书变成任务,以为读多点书自己就会变得多优秀,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变优秀,说白了就是挣更多的钱,所以并没什么卵用。这是我的理解
    乐之读:@寂静的天空 也是一种角度
  • 79675eba4264:噗嗤,我今天在西西弗看了1本小说~半个小时,略暖心。但是我是有认真看了~我赞同看文求质量不求数量。不玩流水~
  • 惟修安忍:“当读书的目标从兴趣变成数字,读书的过程自然会从享受变成焦虑。”
    ——by乐之读
  • 9f2b23d76e6c:觉得这样读法很没意思,看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任务,当你把看书当成任务,那会使你感到乏味。总而总之,就不喜欢看书了
    沈阌:书籍应该是一种放松,不是一种作业,
  • cea00cb96744:读那么多鸡汤不去行动也没用,所以我们还是得慢慢走入诗意的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 当下isleep:Mark一下
  • 红泥小火炉lj:作为一名自认为有点阅历的鸡汤读者(指的是读过的鸡汤比较多)哈哈看到大家都这么拒绝,我想表述自己的感受吧。
    有许多比较熟悉的朋友都叫我鸡汤小王子,因为我总是说着大家所谓的正能量和积极的心态吧。我读书的习惯一般是读过1.2本大家都说的鸡汤书,再是1.2本较经典的读物去去油腻(说的难听但较形象吧)。
    列一个我读过感受较深的鸡汤书单:
    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
    《大思想的神奇》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
    稻盛先生《活法》系列
    《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一系列的书籍
    很多人为什么会把这些书当鸡汤?有很多书籍确确实实是激励了几代人,在这个很多追求速食速成功的时代里,这些鸡汤书背了黑锅。
    很多鸡汤书写的原则也好,道理也罢,都大同小异。无非都是梦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诚实、自利利他……
    但回过头,无论你是看你身边的或是全世界那些做成一番事业的人,无一例外大多都跟以上的鸡汤挂钩。
    原则并没错,道理也没错,山上有灯,灯下已经有人,如果你相信一定会有上山的路!
    那么人们反感鸡汤我认为原因无非有二:
    1.知道没有力量、说到没有力量、做到才有力量!大道理大家都知道,书都看了,但你还是你!你没有改变,你只是读过而已,学习学习,你学了太多而做的太少!(也是说给我自己听)沉浸在学习阅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成功的道理之后的兴奋,而没有踏踏实实去工作和执行!随后而来的,你的生活并没任何变化,你自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习惯性的推卸责任,这些书都是鸡汤,看了没点用。那当然,你喝了那么多鸡汤,又不去锻炼,怎么有好身体?没有补出鼻血算好事了。现在那么多的快速读书方法、快速演讲方法、快速成长方法无非又是另一种委婉的鸡汤!
    2.反感鸡汤还有无非就是现在多少快速成功家像陈安之、微商、成功学之类的成功人士,或者他们机构的学员,有了一点点的成就(当然有些踏实努力的不算),就搬出这些经典的鸡汤,好像来教育和告诉大家,像我这样就能成功。在我看来都是让鸡汤背了黑锅。

    我读这么多鸡汤感受最深的两点:
    一个是相信的力量!当你真的开始相信自己,愿意努力付出行动,你相信你所看到的听到的,这种力量真的是很强的,前提是你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歪路子的比如传销。
    在人类简史里面讲到,人类社会维持到现今发展很重要的不就是我们相信我们自己构造出来的想象秩序吗?我们相信有国家、相信有公司、相信正义、相信货币、相信银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想象力和相信的力量上面!
    二是:积思成言、积言成行、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你的命运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思想里面!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一些鸡汤是真的洗脑,一些培训课程也是洗脑,就像电脑用久了会有缓存的垃圾或是病毒,需要定期更新和清理,人的大脑也是一样。你脑袋里面负面的东西太多,不管对你对家庭孩子还是对身边的人都是伤害!不是吗?

    也是一直以来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我喜欢读书享受阅读(指的不是鸡汤了),我不知道大
    家认为的鸡汤和我所读的鸡汤是否一样,只不过我的生活因为这些书也着实带来了挺多好处,而且有些为我读过的鸡汤打抱不平!
    也是很喜欢作者的直率性格,才引出我一堆唠唠逼逼的文字。见谅!
    乐之读:@我有一片海 哈哈,都可以写一篇文章啦:+1:
  • Alson:鸡汤那段我比较喜欢,前段时间喜欢看看鸡汤激励激励自己,可是鸡汤看多了,后来感觉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很多鸡汤文的作者简直不负责任,看起来火大。
    乐之读:@张传胜 嗯,慢慢来,多思考~
    Alson:@乐之读 还有想说的就是,我差不多刚从囫囵吞枣的读书状态中退出来,之前也有点焦虑,觉得好书那么多,要快点看才行,不过我没订下什么目标,我觉得这也是我能摆脱快读书的原因之一,因为后来读的书多了,读书自然就慢了下来,也开始慢慢的思考了,书也就不算完全白读了。
    乐之读:@张传胜 哈哈,鸡汤总会有市场的,给那些想喝的人喝吧
  • 山西元元:说到我心坎上了,本来就是为了乐趣而读书的,那么快的速度让心更浮躁,哪里来的乐趣而言?
  • 碎沫:在读完一本书时,如果没遇到同样看过一本书,可以一起交流的人,我们的读书是一个人的快乐。一年看完一百本书之类的文章或者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功力心的表现。我常常想,我们读书了解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又思考了什么。
    乐之读:@碎沫 他们是看的工具书,那就不一样啦
  • 8a42324d8980:一语惊醒梦中人,谢谢博主:+1:
  • 烂漫春天:深有同感哪!我有一年的时间天天泡在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我都不知道从哪下手,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快点看,不能浪费时间和这么多的书,当你只关注数量而不关心质量的时候,看书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毫无快乐可言!
    乐之读:@烂漫春天 对,告诉内心,不着急,慢慢看
  • c153c9e51e3d:觉得书不能贪求速度,世界上每天印刷出版那么多书,怎么都读不完。我所希望的的是,自己拿起的那本书,能让自己舍不得放下,并百般回味,再三阅读。好读书,读好书,才是最大的幸福。。。
    乐之读:@浅步微行 不能同意更多
  • 陈君老师:你没有练习过快速阅读吧,没有练习过就抨击显然是不合理的。
    乐之读:@紫狐杉 呀,我是“首页推广写手”吗?抬爱了…我真不是哦。你可以再看看我的文章,我没有否定对工具类、致用类书籍的速读法。我说的是,这种类别的书,不能代表“书”这个整体,其他类别的书大多是没法用速读的。其实我俩在讲的是两类不同的书,没什么可争执的:smile:
    陈君老师:阅读有需要慢慢品味的时候,但是快速阅读,你全然否定,还说是最严重的误导!作为一个首页推广写手,你的言论不准确也会误导他人。
    乐之读:@紫狐杉 借一句流行语:难道我评论个冰箱,自己还得会制冷么:smile:
  • 四月芳菲不尽:说得好…我计划在暑假看完多少多少书,可我总是读得很慢很慢…我觉得这样肯定完不成计划。现在看到你这篇文章,突然就安心了~
    乐之读:@四月芳菲尽 放心吧,正在看的书,比计划要看的书,重要多了
  • 8993b1b578f7:虽然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对于那些没事只会看剧睡觉的人来说,一个确切的数目,可以鼓舞自己,以前我觉得一个星期看一本就很不错了,后来既然一天就看了一本,因为兴趣来了呀,才发觉其实自己可以看更多,看书的数目也许会影响看书的心情,但如果半个小时还是看不进一本书,就别看好了,换一本继续,我相信读过的书,总会在某一刻忽然就显现在脑海,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个偶尔看书的人😂
    乐之读:@咪丝 我看书也全凭兴趣。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大部头也爱,有的中短篇觉得不过瘾:smile:
    8993b1b578f7:@乐之读 你这样说也有道理,看书一定要空出时间去思考,我看的书没有大部的,但也看不了100本,我看书全看兴趣,但为了督促自己看书,我也会特意安排周末的一个下午去图书馆,我不挑书,觉得有意思就坐下,有的时候想费心思去研究一本大部,然而终究没有那份耐力
    乐之读:@咪丝 你说的对呀,数字确实可以激励的。只是担心数字大了之后,会有各种负面影响。比如说大部头的名著。你观察一下那些一年100本甚至更多的人,他们的书单里是没有名著的。因为如果看了这种大部头,他们100本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了
  • ac09f67a1237:把“读书”两个字,好好地诠释了一番!:clap:
    乐之读:@_小绵羊 :smile:
  • 林涛乱翻书:写的真好,我可以在我的公众号里转载吗?
    乐之读:@林涛乱翻书 简信联系吧
  • 行香子茉:对,不能只追求量,读书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随心才重要。
    狮女柔心_Nicole陶:@用户3648925805 是这样有乐趣读几本也可
  • 53e3646f1d88:同意:smile:推荐书单吧
    乐之读:@Shamxikamer 在写了
  • 1359bdfefe6b:这么多写关于读书的作者里,我就服你!!看书读书就应该这么纯粹自然。什么鸡汤类的文章我也不喜欢,什么30分钟读一本书,什么一年100本书,别人什么想法我不管,至少我做不到。
    1359bdfefe6b:@乐读集 向你学习!
    乐之读:@lengfanwei 哈哈,谢谢评价: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6号特工:一年读完多少多少书 都是忽悠人的伎俩。真正读书的人,就算他可以一天一本的看,他也不会说,你们所有人都可以这样。书没有那么高尚 读书没那么神圣。成年人看书,应该以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为谆。其他理由,我统统不信。
    乐之读:@曼曼人生路 哈哈,同意。不过我确实是因为兴趣读的书,看的书都跟工作无关的……
  • c6c6c89bb37a:没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不代表读书无用
    四月芳菲不尽:@乐之读 可能他是想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那也不能随意否认读一百本书这个方法的无用
    乐之读:@井言 从哪里看出来我说“读书无用”了?
  • 一棵花白:其实很容易避过的。你点开那些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书单,都是些成功学鸡汤学或者弱智小说
  • 恬大小姐:我虽然没有设立目标。但是也像作者说的一样。每次都会去看页码。唉!
    乐之读:@小饭饭团 我懂的:sweat_smile:
  • 6c53731022f2:赞同。
  • 小强大人:说的好!
    乐之读:@小强大人 :smile: :stuck_out_tongue:
  • 0f9d6df3dda8:其实学习也一样,为了学而学 ,真心学不好
  • f091696b3d1e:真的是。不反对“目标”和“数据化”,但如果自己还没有驾驭“数字”的能力,就免不得焦虑,最终只能在朋友圈秀一下“数字本身”罢了。给了我慢慢看书的理由,哈哈,支持作者慢慢读,慢慢分享: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乐之读:@baba的旧爱新欢 哈哈:kissing_heart:
  • 信念第一:你只是在反对你自己对一年看完100本书的理解,我对你的理解不敢苟同
  • 齐战疾:我不知道什么人能读那么无聊的书读100本+/年,没见到过,也不感觉真有人那么傻。
    乐之读:@齐战疾 感觉你楼下这位评论的同学就可以:wink:
  • 洛阳乱::no_mouth::no_mouth::no_mouth:其实你写的也不过是鸡汤,只能够带给我们暂时的启迪
    乐之读:@洛阳乱 我可没有对广大读者发起攻击…我完全没有说不要读书。我说的是要不要一年读100本这样读书。选书的问题我已经提了,如果要一年一百本,你选的书肯定会薄。不然你读个大几百万字的名著试试,一周读完?
    洛阳乱:@乐读集 :smirk::smirk::smirk:一年一百本,三天一本,选书也同样需要精力,所以从不会看错书。再来说说你这篇文章,你对广大读者引起攻击,然而并非全部读者都是如此。:hushed::hushed::hushed:
    乐之读:@洛阳乱 哈哈,这也算鸡汤吗?好吧,我之前还写了好多非鸡汤
  • 诸葛乔:总觉得标题有语病
  • 668f8ceeef40:读书是自发的,也有部分的强迫,但绝不是用数字来固定。那样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关于鸡汤,我也是拒绝!!
    乐之读:@一树木棉 握个爪~
  • 思念斯年:我是阶段性的,想读的时候效率会很高,也会乐在其中,那就会趁这个劲多读一些;不想读的时候就是书在手里拿上半天,也读不进多少,但慢慢的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乐之读:@向阳花er 加油,继续保持下去
  • 定静安虑得:稀里糊涂读了100本,不如深思熟虑,反复挖掘十本书,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而不是欺骗自己,从而获得满足感
  • 小丸子ariel: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读完书尽量写书评。那样至少比只注重数量好点
    乐之读:@小丸子ariel 这个很好。建议书评的时候,少一些情节复述,多一些自己的思考
  • 3fb726adb3fa:我对读书的理解就是跟我喜欢玩游戏一样,都是乐在其中享受过程,沉浸其中。
  • 马期门阅读:很欣赏这么有反思性的文章。读书要的不是结果,不是具体的目标。应重在体味过程,像品一杯酒,一饮而尽带来的是眩晕,小口轻酌带来享受。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
  • 6b53a273f6ac:我只有在坐车的时候才能看进去书,其他时间都不行 ,怎么办😖
    乐之读:@geektimi 那就坐久一点,绕个圈:relieved:
  • 姬子游:说了我想说的话
  • 王柯涵:不要为了一味追求数量忘记了最重要的质量!
  • 猫爵爷:为了读书而读书,已经失了本心,还不如不读。
  • 柯瑞娜:书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你去了解一个你从未谋面的人,不用猜,你就知道他的意思。我没有一年读完一百本书这个经历,一本书和我胃口,我就把它读完,不和我胃口就读一半,另外的偶尔看看,打发时间。任何事情都需要量的积累,一年一百本书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乐之读:@MEIcarana 去试一下吧,也许会有新的体会: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易心:读书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如果能很有效率的读很多书,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王柯涵:@易心 尽力就好,有时候读的太没劲的时候,让脑子放空几天可能有新的灵感
    易心:@易心 只可惜……我不是
    乐之读:@易心 当然,谁都期望能有那样的境界,只可惜
  • d5a4160fee79:老师安排我们假期读五本书,名著。。至少五本
    乐之读:@ou兜兜有餹 太难了,我现在都读着感觉累
    d5a4160fee79: @乐读集 外国名著很难懂记不住但要考😔
    乐之读:@ou兜兜有餹 名著?很难啊…或者看看名作家的短篇吧
  • 1ea3c2efbe0a:嗯 更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 2fbef18d3f85:这个因人而异吧,有的人阅读能力强,记忆力强,用心去读了100本书不算什么,我觉得大多数人能做到一周读一本就已经很不错了,一年下来也有五六十本。我最近在看哲学类的书,真心做不到一周读完一本,需要精读的书就应该放慢速度,细嚼慢咽才能消化透彻。100本书应该是激励人们多读书,并不是说读这么多没用,读书时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速度,真的用心去看了会发现不知不觉一本书很快就完了。
    乐之读:@那个_男人_ 不是说读那么多书没用啦,书当然是读的越多越好,只是说在一年里读完100本,这样读下来,没用的概率就很大了。即使是阅读能力强的人,我相信只有极少极少的人,能一年读完一百本,还真的理解的
  • 快乐读书123:读书有目标是对的,否则散漫的节奏也会消磨你对书本身的兴趣。
  • 言珩:我觉得人生在世已经有那么多的限定,希望在书的时间里自己是自由的。
    乐之读:@言珩 读书必须是自由的,还好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 萧子然:死读书,读死书
    乐之读:@萧子然 后面还有三个字:读书死……
  • bf8eb4702974:我也不爱喝毒鸡汤
  • 1b9809fb2213:我喜欢看书,而且看书速度很慢,有时候一个句子我能咀嚼上十几遍;有时候会几本书一起看,有时候一本书隔上半年才翻开来继续,可是,时隔很久之前的章节居然还能一一涌现
    7cadd00a68c2:@优雅的疯女人 我也是这样埃
    1b9809fb2213:@乐读集 书的选择很重要,散文小说只看经典的,只有有过经历的作者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历史类的,科普类的哲学类的都看一点,有利于融会贯通,时间长了思考问题角度也会比以前更全面
    乐之读:@优雅的疯女人 你这个读书的境界很高,我相信很多人读十几本也比不过你读的这一本
  • lemon青柠檬::pensive:工作已经很累人了,就不要再把读书当成工作来搞了。--我就是不知进取,贪图轻松,哈哈
    乐之读:@lemon青柠檬 读书需要的,就是这种轻松呢
  • 亦语一生:说的好,读书成为目标和任务,过于急功近利就失去了阅读本身的意义,从书中收获的比读了多少本重要多了。
  • 艾米莉_:打一开始看到那种如何在XX天看完XX本书的标题我就从来不看,第一反应就是累、这样看书多没意思啊。你说的都是我的感受,我是那种看书很慢很随性的人
    乐之读:@EmilyDQ 是啊,我本来也以为这种标题看的人应该不多吧,没想到阅读量和关注度都很高。所以我在想,那种介绍是否对很多读书人回产生误导
  • 西瓜X:要找到自己的书
  • 伟几声:终于在简书里看到一篇好文章了。之前看过太多你文中提到的文章:目的性太强。有目的没问题,但为了利己而误导别人就是人品问题了。
    乐之读:@我认识自己吗 说的对,现在到处都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读书人成了这样的类型,也真是读书的悲哀
  • 2d107aef96c3:我现在在看村上春树的《1Q84》一共有三本,现在看到第三本了,由于工作原因一天只能看一两章。感觉也挺不错的~~~
    乐之读:@云语望星 好书值得慢慢看,这样的书要是速读,就完全没有味道了:smile:
  • d6d0576a9708:常说多读书读好书… 在数量的同时要注意质量 鸡汤喝再多不吸收消化也没用 立志怎样做也是虚的 不如立足当下 想到什么就去做 鸡汤喝多了真的会腻 人会很懒 少看鸡汤少看没营养的言情武侠玄幻小说 多读其他著作小说 这些小说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精髓注入作品中的人和故事中 当然读书不单单只读一遍 一遍下来你只会说好看 推荐 具体好在哪难以言表 那静心思考你的读后感 也表达不了 也想不出什么要表达的 那就说明你读的不够 书都是需要看多几遍的 看多了脑子才有想法 好书反复看多看了好书 自然整个人气质出来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所以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乐之读:@哎哟喂喂 虽然没有标点读着有点累,但说的道理还是很好的,点个赞
  • 1ffa7cab956f:开卷有益,我相信即使有时读书像竹篮打水,得不到什么结果,他也会洗涤你的心灵
    乐之读:@追寻草帽 道理是这样没错的,但那么多的好书,竹篮打水的话,太可惜了
  • 546f47b6e7af:同意 不要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
  • 鹰扬九天:我永远认为,深刻理解一本书,敌得过泛泛而读一百本书。对于一些商业类或其他实用性的书籍,重点不是你看了几本书,而是你把里面的东西运用了多少去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改变了多少?对于一些思维理论类书籍,作者的思维推理逻辑你弄懂了吗?学会了吗?我们看书很多时候(不是全部时候),是学会作者的推理逻辑,不是为了去记住一些零碎的观点,知识。
    乐之读:@一指江山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也许有少部分大神真的能看的又快,又能理解吧,但那种方法真心不适合大多数读书人
  • 太能吃不方便透露姓名:是的 相比较一年读一百本书,我觉得把目标定为 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 更为高效
  • 63184a6c3ff5:我喜欢
  • 五格纸:我一直提倡读书在精不在多
    乐之读:@隔壁老五 高人,关注你了
  • 清水包哟:我总是标榜自己喜欢读书,可是读的书没少。只有在现实世界中迷茫的时候才会进入书本的世界寻求寄托,但是我还是说我喜欢读书。当你看进一本书的时候,是美妙的。
    乐之读:@术士冲前面 这样的状态是值得人羡慕的。很多人看书,都无法体会到这种美妙的感觉
  • d84ecc65f4ec:😉我认为读书是与作者进行沟通,当我们理解并掌握作者写书的目的,当我们我们从一本书中有所收获且是一种人生的收获而不仅仅是一段时间过后就烟消云散的收获时,不论你读多少本书,只求每一本书都有这种收获时,那么时间就没白费了😄
    伟几声:@TheOneStronger 我觉得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己——或对获得金钱有利;或满足精神需要;或修炼自己;等等。因此,当我们面对一本书的时候,那并不是直接面对了作者本人——我们怎知作者是不是为了挣些稿费而绞尽脑汁写的书呢?可能他的目的主要是钱而不是要表达什么。所以,怎样跟作者沟通?怎样知道作者写书的目的?他以外的人怎么能够知道?所以读书重要的不在这里,而在于书的内容是否接近自己看书的根源——利己。
    d84ecc65f4ec: @乐读集 谢谢😄
    乐之读:@TheOneStronger 说的很对呀,非常认同
  • 辛冰子:说得好,读一本书,要慢慢的去品味,这样读的书才有意义。而不能盲从的是要去完成看几本书,这样和没读没区别。
    乐之读:@辛子子 是的 :fist:
  • 34156607d5bf:从高中开始就一直羡慕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出口就是文章的可爱老头,可以在办公室一个人一本书一壶茶的坐好久。记得我曾问他这样读书他一年可以读好多把,可是他却回我一句。多读的多少不要紧重要的是书适不适合你,你又有没有读进去。想来就是作者的这种观点吧,100本是数量但不是质量。30分钟是消耗的是时间收获的却未必是想要的

    4d8166b46535:@是元气少女哒 我高中也有个这样子的语文老师
    乐之读:@是元气少女哒 是的,跟你老师的观点完全一致。一听就是个真正会读书的可爱老人
  • f9be036659d8:用功利主义的话说,用最少的时间读最有价值的书
    乐之读:@丫头无法无天 对那些功利主义者来说,他们拆掉的那些书,往往都不是有多少价值的
  • 花蓉儿:哈哈哈。。难得碰到一个明白人,当我看到众位大神在首页分享这种什么快速阅读啊,什么多少时间看多少书的时候,我心里只有“呵呵”两字,多少人上简书写东西,前方的目标,都是钱,向钱看,功利性太强,这没什么,每个人做事都有他的目的,但是唯独读书这事,我想说他们大概不是在读书吧,只是看书,一眼扫过,就叫读完了。就算一天看一本,真正的好书,你也不能说一下明白作者的意境,就像你说的,就算看机器猫,老夫子都得看一天半天的呢,这种带着急切功利心来看书的,实际上跟那些写霸道总裁爱上我的那些人,真没啥区别。
    花蓉儿:@乐读集 有得必有失,说的好
    乐之读:@渀咆的小鸟 握爪 :clap: 完全就跟你说的一样,哈哈。功利这事情确实无法避免,趋势所在,读书自然也幸免不了。只是他们或许能够通过书赚到钱,但也失去了读书真正的乐趣,有得有失吧。
  • 林叶LINYE:我觉得说多少天内读完多少本书,100天内读完多少本书的提出,本意只是为了让大家多读书。我也参加了读书小组,设定了20本书,但是我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很明确,参加小组只是为了增加外力帮助来坚持每天都阅读,设定20本书是为了让自己不懈怠每天都能有收获,而不是翻开书磨磨唧唧看了一页几行就当完成了任务。我也很明确有些书不是短时间内快速阅读的,所以以20本为目标,具体实施要看情况保证每天阅读都能读出感想来,而不局限于必须读完20本。所以我认为现在很多人对这样行为的误解源于没有看清这种行为背后的本质! :blush:
    林叶LINYE:@乐读集 嗯嗯,我明白你的意思。对我来说,适合这种半强迫自己看的书种类比较多,不限于商业类。各种学习类的理论书,需要掌握的某个专业专业书,或是一些需要了解但是其实定不下心来看的经典文学,都适合这样的办法。我觉得真的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多少都会有感悟,然后沉浸在书和思考中间,到最后学会随时阅读随时思考,既能完成任务也真正学到东西。也感谢你写这样一篇文章,现在很多事情功利性都太强
    伟几声:@林西对 一开始就不想看,为什么还要看下去呢?
    乐之读:@林西对 为了让大家多读书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就如你所说,很多人会对这样的读书方法误解的。主要是这种方法非常局限,只适用于商业类的书,要是不明就里的读其他书也用这样的方法,就是误用了
  • 卢卡Lucar:我觉得,读书呀本来就不因该带着某种目的去读,只是喜欢而以。把读书当成任务,你反而会失去读书的乐趣。
    乐之读:@极洛尘 说得对,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 筝小钱:一个月读20本,并产出读后感和使用感受,这个压力也不小。目前我在做
    乐之读:@筝小钱 那应该除了工具方法类书以外,没空看其它类型的书吧
    筝小钱:@乐读集 不是,一个月20本,这个月已经看完14本了,因为主题阅读,有些内容是可以跳过的,如果读名著肯定读不了这么多,我这大部分是工具方法类
    乐之读:@筝小钱 是说一年20本吧?
  • 老灰狼Higher:一年好好阅读二三十本书,仔细品味,可以从中吸收到东西就不错。我也十分反感一年阅读百本书的说法,要个数字装逼有什么用。
    乐之读:@赢在英语Higher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年能好好读二三十本,能思考出其中的收获,已经很不错了。一年百本,大多为了装逼炫耀,真正爱书的人,是不会记得自己到底读了多少书的
  • 7c30b1932cb3:我喜欢精读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边看边思考,滥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一味追求读书数量,无非就是为了装逼,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我读过多少本书,如果问他某些书讲了什么,他也说不出来。好好读书,尊重每一本书。
    乐之读:@少年闰土与西瓜的故事 完全就是你说的这个样子。很多人在评价书的时候,只会说:“这本书真好看”、“强烈推荐!”、“太喜欢了!”具体好在哪里,就完全说不出来。还有些所谓的速读法和拆书法,对他们来说,书的重点就在目录里,在每章的段首和段尾,还有标粗的部分。这样的书,不知道有什么读的意义
  • 落叶之上:我想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一本书,学到的也会不同。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学习的心吧。有人博览群书,有人精益求精,我们做不到,不一定别人做不到。只是别让数字欺骗了自己,读书本就是精神上丰富自己,当然,能转化成物质上的丰富也行。毕竟有人认为,物质上丰富,也是能带来精神上的丰富的。 :blush:
    乐之读:@文艺情怀理工女 说的很对,读书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包容之心
  • 连秋水:有道理,高质量的阅读才有价值,不浪费时间,嗯
    乐之读:@莲子糖葫芦儿 是的,希望大家不要被那些鸡汤文章误导
  • 8773a9e56bfd:读书而不思考,那和没读有什么区别
    乐之读:@刘家二少 是呀!
  • 晓烁:想到我现在的舍友,真正是热爱阅读的人,不在乎不计数看多少,没有人说他没有人逼他,他自己就喜欢看大量的书,,我真的哟不久前就问过他你读这么多有用吗,读了还不是忘??忘了读来干什么?他回答,读了忘,但是你已经有一种意识记在心里了,这是潜在的什么的,他说很激动,很反对我有这种观点,不过他是真的热爱读书,我到现在都不怎么理解
    乐之读:@晓烁 我大概能猜到他的想法和状态。我相信他在读的时候,是有思考在的,不然不会有他所说的“意识”
    晓烁:额 后半部分与作者文章无关,是另外的话题
  • 晓烁:突然想到老师在图书馆什么阅读之星颁奖仪式说的几段话,怎么说为什么读书怎么多,都没有一个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连个相近的原因都没人说,,,,我也怀疑他们读书怎么多有用吗
    乐之读:@晓烁 因为那些并不算是读书,而是和课堂上一样的“灌输”吧,只有强记,没有思考。读的越快,越是如此
  • 93ab61d0d957:说的对,光读不思考等于没读,跟狗熊掰棒子差不多,读的越多,自会浪费越多的时间
    乐之读:@一统江湖唯我独尊 是的,对于30分钟速度那种模式,是根本没法思考的
  • 4f75bc9370c0:跟作者一样,之前也是看了那些标题很炫的文章之后,也曾买了一堆书,结果发现好像没了初心,现在又恢复到了之前细细品慢慢读的习惯😊
    乐之读:@木子君guo 那咱们一样,都被忽悠走了弯路,还好现在改回来也不晚,呵呵
  • 94ad86505044:读书本身是件愉快的事,不要想的那么累!!
    乐之读:@恩典有你 恭喜你!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94ad86505044: @乐读集 我读书并没有感到累,而是享受
    乐之读:@恩典有你 不仅是累,而且是既累又没有收获

本文标题:一年看完100本书?其实真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tw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