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庄来说,三姑娘曾经是江庄的耻辱;对于三姑娘来讲,江庄却也是三姑娘挥之不去的痛!。
三姑娘她大早年因为家境贫寒,选择去了苏州城里做学徒工谋生存,留下了三姑娘和她妈、大姐二姐在江庄生活。
三姑娘十二三岁的时候出落的俊俏水灵而且极为聪慧,啥东西一学就会,读书识字过目不忘。江庄人说,三姑娘要是大城市里,一定能学出点名堂,做个饱学的女先生。
那个时候,三姑娘她大已经在苏州站稳脚跟,对这个最小的女儿也极度偏爱,真的就把三姑娘带到了苏州,而且进了那里的洋学堂。
说不清这段经历究竟是福是祸,总之三姑娘在苏州开头的几年真是如鱼得水。一个原本出身在贫苦农家的女孩儿,一下子来到这么一个极具江南风情的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同时又是新奇的。
最初的时候,三姑娘也曾感觉自己的手眼脑子都要跟不上了,看哪儿哪儿看不过来,听哪儿哪儿听不过来。然而,很快她就适应了周遭的环境,甚至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一口地地道道甜得黏人的吴侬软语。不了解她的人,根本不知她居然是一个苏北来的农村姑娘。
其时正值民国初年,姑苏城一如既往的延续着盖世繁华,尽管是处在日租界,但是人们尚没有感受到刀口舔血的恐怖,因此生活极其轻松恬淡。苏州人尤其喜听苏州评弹,三姑娘每天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山塘街,那里更是评弹艺人汇集的地方,那韵味十足的评弹,直听得三姑娘如痴如醉。终于有一天,三姑娘也迈进了一家书场,选择做了一个忠实的评弹票友。
苏州是个经济富饶文风鼎盛的宝地,评弹作家都是文采风流之士,评弹艺人们俨然也是个个不俗,说噱逗唱毫不含糊。三姑娘走进的这家书场,只有一个叫周玉泉的小伙子表演单档,就是他一个人自弹自唱。演出一天两场,场场爆满。原因呢,一是周玉泉人生的貌似潘安玉树临风,长相上占了很大便宜。二是他承袭了乾隆年间苏州评弹大师王周士的风格,尽管也都只是一把三弦一把琵琶一张方桌一块布,但是真真是妙拔丝擅说书,仅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分明是个七尺男儿,然而其声却如百转黄鹂,醉心动魄,曲终人已远,余音仍绕梁。
三姑娘那时已是二八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眼见自己面前端坐的琴师是如此的风流倜傥,小丫头不免心生爱慕,尽致不能自拔。每次只要进了书场,必须待曲终人散,众人俱已离场,才恋恋不舍而去,去的时候还要朝着周玉泉端坐的地方一步三回头。
这一切,周玉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把这个清丽脱俗的女子惊为天人。终于有一天,周玉泉在三姑娘又一次辗转不去的时候,忍不住道了一声:
“姑娘,请留步!”
这简简单单五个字,恍如惊雷,让三姑娘瞬间如遭电击,竟致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一直到周玉泉走到三姑娘面前深施一礼,三姑娘才反应过来,却又羞得面泛桃花。
那一天,周玉泉带着三姑娘在山塘街究竟走了多久,没有人知晓。但至此,这两个年青人便陷入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境地,日日痴缠在一起。
好景不长,三姑娘她大意外知晓,自己这个引以为傲的宝贝女儿,来到苏州后不是好好念书以安慰自己无后之憾,却在和一个戏子谈情说爱,顿时勃然大怒。
三姑娘她大先是大闹书场,把周玉泉好一通羞辱,然后便把自己女儿关在家里,让她绝了这个念头。
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对于两个正处在热恋中的年青人来说,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会有无穷的智慧,去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阻挠。
周玉泉想尽一切办法,到底还是找到了关住自己三姑娘的屋子,两个人天天隔着窗子互诉衷肠,誓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挠彼此相爱的决心。
当有一天他们觉得这样的相见也抚慰不了相思的时候,周玉泉和三姑娘商定:既然三姑娘她大不能同意他们在一起,那么就只好效仿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冲破樊笼了。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周玉泉借一位锁匠之手,打开了隔着他和三姑娘的那扇门。借着夜色,离开了苏州城。
三姑娘她大第二天一早发现女儿不见的时候,一时间又羞又恼,竟至一病不起,咳血不止。为防客死他乡,他带着对女儿既担心又痛恨的复杂心情,回到了江庄。
江庄人见原本是开心远赴江南的父女俩,此时却独剩下三姑娘她大孤苦返乡,自然想要问个究竟。三姑娘她大开始还怕家丑外扬,总是遮遮掩掩,不肯说出原委。结果有一次喝闷酒,边哭边说,把事情的前前后后竹筒倒豆子全给说了出来。
江庄人听闻这个消息,个个愤怒不已,痛责三姑娘非但败坏门风,而且不仁不孝。自此,大家一致决定,就算三姑娘某日回头,也决不允许她踏进江庄半步。
选择私奔的三姑娘当然并非无情无义,尽管和周玉泉之间的爱情确实带给了她无比的欢愉,但是日复一日对爹娘的思念却也在吞噬着她的心。尤其当她有一次偷偷回到姑苏城里曾经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地方,却得知父亲已经抱病还乡以后,心里的愧疚更加强烈,日日思虑回江庄父母膝下承欢。
周玉泉虽然心疼妻子,但是一来为了养家糊口又开始稳定下来出场演出,二来三姑娘又有了身孕,这事儿自然也就一再搁浅。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州沦陷,周玉泉带着妻儿辗转来到江庄。
此时,三姑娘她大已经在羞恼和病痛中驾鹤西去。江庄人看到三姑娘居然还有脸回家,实在出离愤怒,齐齐聚在三姑娘的娘家门口,异口同声指责三姑娘和周玉泉是如何丧尽天良不顾亲人死活,不知羞耻无视娘家人颜面。并且给出最后通牒:你周玉泉和三姑娘有多大能耐尽管显,但江庄人不想看到你们,能滚多远滚多远。
任凭三姑娘和周玉泉两个长跪在三姑娘她妈床前哭求允许他们留下尽孝,江庄人还是不答应。三姑娘的妈固然泪如雨下,却也不能原谅女儿当年行为,更不愿接受这个从不曾谋面且又间接害死自己丈夫的女婿。
无可奈何之际,三姑娘只好随着周玉泉带着一双儿女再度告别江庄。宛如当年在书场依依不舍周玉泉一样,三姑娘三步一回头离开了娘家,离开了江庄。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走,便是永诀。江庄后来有人得知消息,三姑娘在逃难途中被日本人的飞机炸伤,不治身亡。周玉泉为给妻子报仇,将一双儿女寄养在老乡家中,孤身去了前线,也不幸牺牲。大家听说这件事以后,都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