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多了许多卖黄粄的摊子。“粄”是客家人对大米磨成浆磨成粉所做成的糕饼类的统称。
图片来自网络黄粄,顾名思义就是黄颜色的粄。每到冬至前后,住在山区的客家人便会去山里寻找黄粄树枝,砍下来烧成灰,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把灰包好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制成用来做黄粄的灰水,这种灰水也叫天然植物碱。
做黄粄用的米,称作禾米,一年一季,产量不高,却有别的米所没有的香软。新下来的的禾米,用山上流下的泉水淘净后放入饭甑,加适量的水用柴火蒸。蒸熟后把其放入缸内,加入灰水,灰水量一定要把握好,多了会烂,少了会生,巧妇们都是凭多年的经验放入灰水。
图片来自网络静置一段时间,米饭的颜色变黄了,接着把米饭放进礁,舂成糊状,置于案板搓成厚实的长方条,再用刀切成一块块,就这样,黄粄“诞生”了。做好的黄粄先要挑出卖相最好的,盛入盘内,毕恭毕敬地放入祠堂的香案上,供奉祖先神灵。
图片自拍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做好的黄粄放入竹篮挂在通风的梁上,想吃的时候就取下一块,或蒸或煮或煎或炒,吃法多样。我喜欢炒黄粄,蒜丝、冬笋丝、腊肠丝下油锅爆炒,炒香后放入黄粄一起翻炒,香糯可口,堪比珍馐佳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