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35258/3bf3e42bf27e21c6.jpg)
春宫怨 –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谁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
自打有皇帝有后宫的那一天起,宫怨诗领域的优质IP就源源不断的喷涌而出。不过宫怨诗其实一直属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后宫嫔妃们心中有怨,但才学不逮能落到笔下的不多,而即便有才华的,碍于特殊身份,她们又没有政府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传播许可证,没有话语权,就属于无证操作,随时都有被取缔下架追究责任的危险。
这种局面就衍生出了第三方的中介平台——文青们代写宫怨,你有故事我有酒,我们联合出品。比如司马相如,接受税后千金的稿酬写了一篇《长门赋》,让已被打入冷宫的陈皇后再次受宠。还有中唐时期的张祜,一曲《何满子》,简直是大唐贵族界的“小苹果”,风靡整个后宫,如果有哪个嫔妃把“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两句给唱跑调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后宫的。唐武宗时有个孟才人,在皇帝病重垂危之际,唱起这首宫词,生生把自己唱得气绝身亡。
文青们的痛点在于他们多属于不靠谱的行列,并没有实际机会去到后宫体验生活,感受其中的细腻婉曲,但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文青们都擅长意淫啊!凭借自己的想象也敢于隔空作题。更有一些没溜的,借宫怨之词转着弯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怨,表面是宫怨,实际是自己在怨,这也是常有的,比如今天的这位主角杜荀鹤,就是其一。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首诗总体来说还是写的不错的,尤其是“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出手极重,可能是他最好的联句了,所以被后世戏称为“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这真听不出来是在夸他还是在损他)
2.
杜荀鹤是晚唐人,出身寒微,据传他是杜牧的私生子,当然这又是野史,可以忽略不计。杜荀鹤年轻时是个上进青年,曾经数次赴长安应考,最后都成了上进中老年了,终于算是勉强中举。然而此时的大唐王朝也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间了,哪还有闲心处理他们这些举子的人事安排问题,好长时间没有给他授予实质的官职工作,所以杜荀鹤像当今的大学生一样,很时尚地刚一毕业就失业。到最后,实在在帝都北漂不下去了,只好先回到老家九华山中继续去过他的待业中老年生涯。
他的经历和同一时期的韦庄、罗隐非常相似,他们这一茬人的才能在大唐这个国企内部得不到官方的认可,始终是充当分母的那一群人,但是同样是落榜生的黄巢帮了他们大忙,黄巢起义,天下大乱,之后各地藩镇割据,掀起了一股自主创业的热潮,市场经济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刺激了职场的供需,人才成为了最值钱的要素。
韦庄入川拥戴王建称帝,成了前蜀宰相。罗隐回到钱塘之后,归附吴越王钱镠,出任钱塘令,一路飙升,先后任司勋郎中、盐铁发运使、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而杜荀鹤晚年也终于傍上朱全忠(后来做了梁太祖的朱温)的大腿,将简历投到了梁王HR的办公桌上。
3.
朱温亲自主持这场面试,这个传说中杀人如麻的冷酷总裁和杜荀鹤面谈的时候正好赶上下了一场无云之雨,其实就是一场太阳雨,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很普通,但是没有云而下雨,这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朱CEO心情一下子变得不爽起来,于是临时起意以此为题让杜荀鹤作一首诗。
这真是一场冒着生命危险的面试,答得好就开入职欢迎会,如果答不好,估计就是追悼会了。多亏杜荀鹤心理素质和才华都算过硬,立刻做成一首《梁王坐上赋无云雨》,诗写“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那意思是正是因为您梁王有功德于天下,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天象哦,吼吼!
这马屁拍的非常清爽,我给满分!朱温也非常满意,立刻拍板给杜荀鹤offer!于是,杜荀鹤做了后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专门给朱温写文案。
后来有不少人鄙视杜荀鹤的气节,嘲讽他靠谄媚和跪舔而上位,我倒觉得这帮人颇具“道德帝”的嘴脸。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杜荀鹤、韦庄、罗隐,这些人在大唐沉沦几十年,连个闪光的机会都不给,改投门户之后却是坐着火箭的速度一飞冲天,老哥仨联手左右开弓给了大唐王朝昏庸的统治者们1200个大嘴巴。正应了那句至理名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技术,到哪都不怵!
——————————————————
欢迎踩一脚 简书站内关联阅读:
网友评论